第0833章 你個廢物

張氏還是有些不明白,最近,她的夫君行事是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兗州的大事交給了袁耀那個小娃娃,自己整日待在後院里,這算什麼事啊,而他方才的言語,張氏更是一句都聽不懂,什麼叫諸葛仲達呢?她一頭霧水的看著開懷大笑的司馬懿。

「夫君啊,我認得兗州內的一位名醫,不如改天請他過來……」

「唉,夫人啊,你怎麼就想不明白呢,這州牧的位置,對於其餘人來說,或許很重要,可是對於我與諸葛亮而言,是無所謂的,我們兩個,遲早都會去廟堂,所要爭奪的,無非就是三令的位置罷了,這番諸葛亮先行一步,去了廟堂,可是啊,他碰到的是一個苦差。」

「如果我沒有想錯,這編訂律法的事情,只怕就是落在他的頭上,這是一個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廟堂之內,也只能由諸葛亮來操辦此事,因為諸葛亮與陛下乃是好友,還有姑父這一層身份,我都是不行的,若是讓我來,我一定棄官回家。」

「當律法的事情辦完之後,諸葛亮是不會繼續待在侍中令的位置上,侍中令要對付群臣,讓諸葛亮來處理政事還行,可讓他去對付那些廟堂老賊,這是不行的,只怕這位置最後還是得落在我的頭上,故而,兗州內的政績如何,都是沒有什麼影響的。」

「荀彧與郭嘉乃是好友,郭嘉身死,荀彧可謂是遭受重創,他活不了多久,等他一死,就是我上任廟堂,與諸葛亮在廟堂內爭鋒,袁耀是個好孩子啊,在這之前,他若是能成長起來,對於日後的我來說,絕對是第一大助力,他乃是袁子的孩子,有袁氏的身份,如今缺少的只是知識的積累……」

「我索性將兗州的事情交給他,一方面,是將他從諸葛亮身邊拉到我這裡來,第二就是要培養他。」

張氏若有所思的點著頭,又問道:「可若是他出了差錯,又當如何啊?」

「哈哈哈,不必擔心,屬吏替我看著他呢。」

……

果然,兗州各地的官吏們,對於這個打著司馬懿大旗前來的少年郎,並沒有絲毫的不敬,他們自以為乃是司馬懿的門下,對於司馬懿派出自己親信來看望他們的事情,也沒有太多的抗拒,哪怕對方年紀還小,可是這娃娃也不能小瞧啊,他身後,是能扯出一幫子公羊派大佬的。

尤其是當今皇長子的師君,崔大家,那就是個不得了的人物。

這也算是司馬懿變相的向麾下展示自己的力量了。

袁耀在兗州境內,整日跟這些官吏們打交道,整個人也都自信了很多,兗州的大事名義上由他來處置,這讓他越來越具有做大事的那種氣勢與風度,而與各地官吏們的交談之中,無形中的打探較量,讓他更是成熟了不少,褪去了年少與稚嫩。

對於袁耀的改變,諸葛亮暫且還是不知道的,他整日都在忙著編訂律法,延康十二年過去了大半,天子有令,律法要在今年內完成,明年正式開始施行,還好昔日的算學大家劉洪編製了新律法,十二月為一載,若是按著原先的十月一載,只怕諸葛亮是無法完成天子的要求的。

禮法之爭,暫且停息了下來,雙方都在各自的領域上下足了功夫,想要壓倒對方,例如王象這一批人,就是在編寫禮法的時候,將很多事情都歸攏到了禮法之上,禮法,固然是國中大事,劉熙對此很是上心,親自吩咐這些人,國中禮法,不可過於繁瑣,簡而行之。

對於天子的吩咐,他們是不敢不聽的,從君臣相見之禮,廟堂之禮開始進行簡化,去除了很多沒有必要只是形式上的東西,君臣之禮,對於天子的敬重是必要的,可沒有必要弄得太過於繁瑣,例如先前,天子在開口的時候,眾人都要傾身豎耳這樣的禮儀,就遭受到了廢除。

按著天子的原話就是,別光想著該行什麼禮,要多在乎朕到底在說什麼!

故而,在大漢禮法內很多形式化的東西都一一廢除,雖說禮多不怪,可是天子吩咐了,這些人也沒有膽子敢拒絕,諸葛亮作為負責的大臣,也常常來他們這邊,幫著他們參考,只因天子的一句言語,他們大多都忘卻了要與律法那一派爭奪的事情,整日都在想著如何能合理的對禮法進行簡化。

這些堅持禮法治國的狂人們,是寧可讓禮法變得更加繁瑣,也要保留那種儀式感的,奈何,當今天子對於這些並不在意,他們的想法,就是要在完成天子詔令的情況下,儘可能的多保留那種儀式感,我大漢乃是禮儀之邦啊,幾千年里形成的禮法,焉能說廢就廢呢?

比起他們,負責編訂刑律的那些人,就要輕鬆的多,他們只需要按著各方面,對律法進行完善就好了,在原先律法的基礎上,他們進行了一次的大改,又添加了很多的內容,例如對先烈的尊敬法,這條律法明確的規定,不許在任何場所玷污先烈,做出有辱先烈之言,否則定罪。

另外還有如外邦律,婦孺律等等,很多漢九章未曾提及的方面,都得到了一次全面的完善,諸葛亮對於他們那是格外縱容的,與對先禮後法的那些人不同,說起來,諸葛亮本身也是支持他們的,他認為,治國需要嚴厲的刑法,若是以禮治國有用,昔日孔夫子也不必周遊列國來說禮了。

但是這些他不能明說,畢竟,他作為主官,要做出公正的姿態來,不能讓先禮後法的那些人寒心。

大概天子也是有諸葛亮這樣的想法,不然,也不會讓諸葛亮來負責這些事情了,諸葛亮如今在廟堂內,可謂是權勢滔天的,在編訂律法的事情上,他想讓誰來幫忙,任何人都不能推辭,他甚至有權力讓尚書令前來相助,在這些日子裡,他的確也是叫來了不少人。

張飛,荀彧,劉懿,乃至諸葛瑾,都被他叫了過來,叫張飛是因監察律的事情,律法不僅是要限制臣子,自然還要限制負責監察大臣的執法者,其餘幾人也大多如此,在他們精通的領域上,他們能為律法的完善起到很大的幫助,甚至,一向與諸葛亮不和的王朗也被叫了過來。

因為有官學律,王朗原先還是怒氣沖沖的前來,做好了與諸葛亮再一次辯論的準備,可是當他聽說,諸葛亮想要將幼童啟蒙的事情直接編入漢律的事情,整個人別說是生氣,差點就要拉著諸葛亮的手與他結拜為兄弟了,往日的恩怨,在官學大事的面前,什麼都算不上!

不得不說,在這方面,諸葛亮還是非常佩服這個倔強老頭的,他很固執,渾身上下都透露出一股腐儒的氣息,讓諸葛亮不願靠近,可是在官學的事情上,他卻做的非常好,堂堂一個大漢官學僕射,為了雒陽內一個普通幼童的輟學之事,他能去對方的家裡,說服對方的父母。

他靠著自己的俸祿,變換了家產,資助了上千幼童,讓他們能夠進學。

他倚老賣老的站在印刷府前,硬是逼著對方將啟蒙教材最先印刷出來,交予官學使用。

可這樣的人,對於革新,卻是格外痛恨的,尤其是對諸葛亮這些支持革新的新派人士,他是最為痛恨,編訂新律,他也是廟堂里唯獨一個反對的,所有人都在誇讚工府的時候,他還是唯獨一個鄙夷工府的老賊,渾身散發出的腐朽氣息,在廟堂里都是獨一無二。

革新之爭,早在二十年前就過去了,時代都已經來到了學派之爭的時期,可他依舊還活在二十年前。

此刻,對於編訂律法,他自然是又喜又恨,喜的是官學可以編入律法之中了,這對於天下幼童的好處,不可言喻,壞處就是這是他一向反對的革新。

這些年裡,他反對了一切的革新,卻對官學革新的相助最大,最為痛恨革新的革新大家。

在府邸里忙了許久,王朗一直都與眾人說著官學的事情,「編入律法是可行的,最好啊,規定天下所有的幼童都要來入學,教化天下,這才是大漢的國本啊,不可不入學……這樣一來,你們編寫的律法,幼童們也就能看到了,你們說是罷?」

王朗小心翼翼的問道。

「嗯,不過,若是家境困難,實在無法入學的呢?」

「正是因為困難,才該入學啊,濟民府是幹什麼吃的?他們應該扶持這些幼童啊,實在不行,就讓官學府負責,免去困難學子們的費用……」,王朗繼續說著。

「好,可以這麼辦。」

「咳咳,要不,乾脆讓他們再上太學罷,將這個也編入律法中罷,既然都入學了,去太學加深知識,也是有好處的啊……而且日後的高等學府會越來越多……」

「王僕射,你可不要如此言語了,幼童啟蒙還行,可這太學,那就不是廟堂所能去逼迫著施行的,你若是再談這個,那先前說的也就作廢了!」

「好,好,老夫不說了,別作廢了,別作廢了……」

在侍中台里忙了一整日,王朗這才面帶笑容的走出了侍中台,諸葛亮親自來送他離去,這幾天,王朗的確是給了他們不少的幫助,兩人走出了府邸,諸葛亮這才笑著說道:「官學革新之諸事,王僕射功高,諸多方面,相助不少,我定不會忘了王公之相助,多謝。」

他是想要緩和兩人的關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