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天子的應允,何休便急急忙忙的返回家中,急忙的完成了對於建寧書的最後一次修正,當他修正之後,便是喚來學子們,將此書進行抄寫,當然,在抄寫的過程之中,不可避免的,這本書便流傳了出去,最先便是被雒陽之中的諸多朝臣所觀。
後來,也有一部分流傳到了名士士子手裡。
當他們看完之後,幾乎都是憤怒的跳了起來,第一篇,《復仇志》便讓他們險些噴血,他們早就想過何休會在教材之中夾雜不少的公羊私學內容,可是他們發現,自己好像低估了這位大儒厚顏無恥的程度,這才第一篇啊,你就這麼明目張胆的寫出《復仇志》?
你是要為大漢培養出一批不尊法令,殺官造反的叛賊來么?
這可如何是好?諸多朝臣們紛紛表示對此書的不滿,朝中又開始了大規模的上書,要求讓他們也參與到修書的行列之中,要求修正這本書籍,這本書籍是不能為幼童啟蒙所用啊,不然會引起天下動蕩的,袁逢接到了這些奏摺,笑著,將這些奏摺交給了張郃。
張郃頓時大喜,對於袁逢再三道謝,隨後,便是與陽球請這些人來廷尉做客。
群臣大哭,無可奈何,陽球固然沒有喪心病狂的因為他們抨擊公羊學說而斬殺他們,只是向他們警告,這本書是得到了天子陳贊的,既然天子陳贊,那這本書定然就是最好的,是不可能進行修改的,若是再敢胡言亂語,廷尉大牢里就有你的單獨房間。
這些朝臣,憂心忡忡的從廷尉返回了自己府邸,隨後,便是何休上訪,嚇得這些朝臣閉門謝客,一時間,雒陽朝臣竟然病倒了數十人,各地閉門不出,躲避何休,也有來不及關門的,被何休當著諸多門客的面,狠狠揍了一頓,臉面盡失,向天子請辭。
如今,天子最不缺的便是想官吏的學子,對於他們的請辭,他也沒有做太多的挽留。
而有些無官無職的名士士子卻是受不了,時下有士子邊讓,治左傳,對於公羊多有不遜,他此刻正在雒陽求學,當他聽聞此事之後,特意找來了一部《建寧書》,讀完了第一篇的故事之後,他暴跳如雷,召集了諸多的好友,便開始在皇宮外坐而論道。
說是論道,也不過是昔日的清議,這樣的清議,在科功制之後,便在太學學子之中有些消淡,可是並沒有完全的消逝,他在此處開始清議,其實也就是辯論,不少人慕名而來,他拿起了建寧書,與眾人開始討論,對於公羊有死灰復燃的景象,他顯得格外不悅。
通過種種事例來陳述公羊學派的不堪與荒謬!
此人言語犀利,能說會道,倒也吸引了不少人的主意,而他如此張狂的舉動,自然是引起了繡衣使者的主意,剛剛從戰場上返回,回到了繡衣使者之中的董卓,便率領著繡衣使者前來,遠遠的盯著他,對於這些繡衣使者,邊讓絲毫不懼,他與朝臣不同。
他無官無職,而且,他反對也只是公羊學說,這只是儒學之中的學派鬥爭而已,你又能拿我如何?他看到了繡衣使者,反而更加張狂,將公羊學批的一文不值,最後,朝著眾人一拜,方才說道:「我儒學,向來以德行服人,未曾聽聞以暴虐而嚇,唯公羊如此。」
「而我不懼彼之暴虐,正氣養心!」
他將手中的建寧書丟在了地上,搖著頭,說道:「公羊所著,豈能啟蒙天下?不為建寧書,當為奸佞書也!」,他剛剛說完,董卓便緩緩走了過來,此人身材魁梧,貌如黑羆,眾人也認得這位剛剛從戰場上回來的將軍,學子們紛紛行禮,邊讓也是行了一禮。
董卓笑著說道:「還請君與我等到廷尉。」
邊讓不悅,問道:「抨擊公羊可為罪耶?」
「不為,我不懂儒學之事。」董卓搖著頭說道。
「只是,不知君可曾完全讀完這本建寧書?建寧書二篇,乃是太祖篇,後有當今天子篇,段征南篇,冠軍侯篇,方才君將此書丟與地面,稱為奸佞書,可是對於段征南,冠軍侯,當今天子,太祖有何不滿??」董卓笑呵呵的問道。
邊讓卻是渾身顫抖起來,不復有先前的強硬,他緩緩撿起了書,低聲言語道:「我……我只是讀了首篇,並不知後事,太祖與天子篇,如何不居於首篇……這是大罪啊……」,董卓搖了搖頭,說道:「我不懂儒學之事,我只知道,太祖與天子不得辱!」
他指著邊讓,說道:「將此狂徒與我帶走!」
幾個繡衣使者獰笑著上前,將此人直接打倒在地,董卓轉頭看向了其餘學子,其餘學子紛紛低頭,董卓這才滿意的笑了笑,說道:「何公何其大才?這等宵小之輩也敢口出狂言?」,這位何休的狂熱崇拜者,又陸續抓捕了數位名士,這下,對於建寧書的不滿才緩緩消停。
經過了足足一個月的抄寫,這本建寧書方才寫成了三萬多冊,天子令何休與聞人襲,袁逢等人親自任命了各地私學官吏,將建寧書交予此些人,並且在各地建立的私學內,開始了私學大事,各地建立的私學府之中,紛紛有新任的官吏前來,地方官吏也是配合他們,將適學的幼童帶到了私學之中。
一時間,各地都忙碌起來,恰好又是春耕之際,各地官吏極為忙碌,何休向天子提議,想要親自執掌私學大事,看著這位年紀頗高,卻依舊熱情不減的老人,天子也是無奈,令邢子昂相助,便將此事交予何休去辦理,各地私學招收了第一批的學子,光是雒陽一地,便招收了三千多名幼童。
而如此眾多的人數,讓擔任官吏的教師有些忙不過來,天子立刻又加大了對於私學官吏的投入,大批大批的太學學子到了各地,擔任教授,初步將學制定為了兩年,學業優秀者,可以得到教師的舉薦,從而到門子學進學,而對於官吏政績的考核,也是漸漸朝著進學人數來決定。
各地懵懂無知的幼童緩緩走進了私學,拿起了建寧書,這些擔任官吏的年輕學子們,也是極為開心,身為人師的快樂,不足以為外人道,他們興緻勃勃的開始先是教會了他們一些最為基礎的文字,當這些幼童興奮的返回家中,並且將學習的文字寫給父母的時候。
這些樸素而又可愛的大漢百姓,對於皇宮的方向,慟哭,大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