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生活的準則 第四十九章 民心

聖人無常心 ,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語譯

聖人沒有成見,而以百姓的意見為意見。百姓善良的,固然善待他們;百姓不善良的,不但不摒棄,反而更加善待他們。因為聖人是各因其用而用之,絕不失其善,這樣人人自然都會同歸於善。百姓信實的,固然要以信對待;百姓不信實的,更應以誠信對待,因為聖人是只守信實,不知虛偽,惟其如此,所以才能化去虛偽,使人人同歸於信實。

聖人治理天下,是無私無欲,無莫無適的。在他的治理下,百姓也是渾樸沒有機心,因為聖人對待他們,就好像對自己的孩子一般愛護,務期使他們各順其性。

老、庄教導賢明的君主,要讓百姓自己判決事情,自己生活,而君主本身,不但不能以自己的意見限制百姓的思想,甚至還應以人民的意見來引導自己。

聖人接受百姓的意見並據為己有

《莊子》之《在宥》

世俗的人,都喜歡別人的意見和自己的相同,而厭惡別人的意見和自己的相反。他們這種好惡的心理,主要還是想勝過別人罷了!但是,他們果真能超出眾人之上嗎?與其如此,還不如聽任眾人的見聞,以求心靈的安寧,若想徒逞自己的才技,不但勝不了別人,反而還會比不上別人。

治理國家的人,只看見三王治理天下的利益,不見逞才而治的禍患。他們存著僥倖的心理拿別人的國家去求利,又怎麼會不因這種心理而喪失別人的國家呢?若想保存別人的國家,可說萬分之一的機會都沒有。如此一來,喪失國土,恐怕一萬個國家都不夠丟失的。可悲啊!這是治國的人不知道的事啊!

隨民

《莊子》之《在宥》

萬物雖賤,卻又不能不任其自然;百姓雖卑,卻又不能不隨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