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三十六章 生命的步驟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以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語譯

物極必反,勢強必弱,這是自然不易的鐵則。能夠明了這個道理而加以運用,自然就無往不利了。任何事物,要收斂的,必定會先擴充;要衰弱的,必定會先強盛;要廢墮的,必定會先興舉;要取走的,必定會先給予。這個道理,看似隱微,其實很明顯,那隻不過是柔弱勝剛強這一機先的徵兆罷了。

深水是魚生存的根本,魚不能脫離深水,否則必定乾死;權謀是治國利器,不可輕易示人,否則便要自取其禍,國滅身亡。

從本章我們看到完整的「復歸為始說」。這是莊子《秋水篇》的本體論、相對論,經過一個長時期的發展,才導引出來的結論。

復歸為始說

《莊子》之《秋水》《知北游》《齊物論》

北海若總結上面說道:「安靜點吧!河伯!你哪裡知道貴賤的門徑和大小的根由啊!」

河伯說:「那麼我該做些什麼,又不該做些什麼呢?對世俗的推辭和接受、進行和退避,我究竟該怎麼應付呢?」

北海若回答說:「以道的立場看起來,何來貴賤?貴賤本是循環的,所以叫做『復歸為始』。因此,不要拘限你的心志,這和大道是不合的。世上原無多少區別,多少乃是相對的,所以還是為你所擁有的去感謝上天吧!不要太偏執一方,而違反了大道。」

「應該像國君一樣莊嚴正直,對人民沒有偏私的恩惠;像祭祀的神社一樣怡然自得,而沒有偏私的賜福,更要像天地一樣地寬大為懷,不分界限地包容萬物、愛護萬物,這樣才能達到合道的境界。」

「道雖寄托在充盈和空虛中,但它並不充盈和空虛;雖寄托在衰退和腐敗中,也不會衰退和腐敗。道可說隨時處於開始和終結的狀態中,但不是開始和終結的本身,它也是物的積聚和消散,卻又不是積聚和消散的本身。」

「道本是通而為一的,所謂成,就是毀,毀也就是成。萬物本來無成也無毀,而是通達為一的。」

有會合就有分離

《莊子》之《山木》

莊子說:「萬物的情理和人類的變化,就不是這樣了。大凡世間的事,有會合就有分離,有成功就有毀壞,清廉的被傷害,高貴的受攻擊,有為的遭非議,賢人被謀害,常人受欺凌。那麼世上究竟什麼東西才是好的呢?唉!可嘆啊!弟子們千萬要記著,處世若要免於物累,只有歸向道德的途徑。」

失敗和成功的徵候

《莊子》之《列禦寇》

失敗有八種預兆,成功有三種徵候,而形體則有六個腑臟。若美姿、長髯、高身、強大、健壯、優雅、勇猛、果敢,這八種特性都超過別人的話,那就註定了失敗窮困的命運。如果有依賴外物、委曲從人、怯懦柔氣這三項本領的話,也就能走上成功通達的道路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