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道家的兩位小姐 第十三章

兩年之後,木蘭已十六歲。她經歷了從來沒有的最使她興奮的情感方面的經驗。她上了學校,父母給她訂了婚,然後又發覺自己陷入了情網。

同所有這些事情有關,而且對這個時期她的生活影響最大的,是四川人傅增湘。

這位傅先生後來是民國的教育總長,在任時正式採用國音字母,在學校里與正規漢字一同教給學生。

傅先生小個子,很瘦,留了小鬍子,吸食鴉片,卻是個才華煥發、想像力豐富的學者!他的兩大嗜好是遊歷名山大川和搜輯古籍。他太太受過新式教育,兩人在北京時沒有一年不出京遊歷歷史名山的。他們真的在山裡住一個時期,過隱居學者的生活。他上路帶的行李只有一捲鋪蓋,其中塞了幾雙短襪和長袍,此外便是一箱古書,穿髒的襪子就塞在書箱里。後來,他以公認權威的資格在大學裡講授中國目錄學和版本學,一定要躺在沙發上舒舒服服地講。學生對這個又矮又瘦的煙鬼十分尊敬。

這位學者既博學又絕頂聰明,他對國學和平民教育尤其女子教育同樣熱心。他和妻子都是女子教育的先驅。他二十齣頭已在本省被認為是才華出眾、前途無量的青年人,二十六歲會試高中,欽點翰林,再試又得了頭名,得翰林院編修之職。他攜眷進京途中拳亂爆發,光緒二十九年任總督袁世凱的幕賓。曾文伯也在袁手下任職,木蘭的父親便結識了傅增湘。傅先生觀點之大膽頗使木蘭的父親為之傾倒,他們的交情比曾傅之間深多了。傅增湘曾奉命南下組織和訓練新軍,回京後又任直隸提學使。光緒三十二年他在天津創辦女子師範學校,他妻子任校長。

木蘭因為父親同傅先生是朋友而進了這第一所官辦女子學校,成了第一批享受女子教育運動利益的人。木蘭的家庭又經由傅先生認識了四川青年孔立夫。傅對立夫甚為讚賞。他和太太常到姚家作客,傅太太非常歡迎姚家姐妹進她的學校去讀書。

傅先生傅太太來北京度春假。木蘭全家要到她們家在西山的消夏別墅去過上三四天,因為從四月初一到十五西山碧雲寺有廟會。傅先生傅太太都極喜歡游山,所以木蘭的父親邀請他們也去別墅小住。

木蘭也曾請求曾太太讓曼妮同去。曾家不像姚家那麼有此雅興,沒有別墅。曾太太說碧雲寺她只去過一次,那是十二年前了,幾個男孩都還很小。至於曼妮,雖然來北京已一年半,出門也不過十來次,多半是在城南一帶買東西,也去過幾次孔廟等處,她看到孔廟石碑上刻有歷代中舉士人的姓名。曾文伯允許她去那裡是因為他自己篤信儒學,也因為他想女子能理解這些事情的意義就能把孩子培養成讀書中舉的人。春天她甚至沒有同母親去法源寺觀賞紫丁香,因為他們認為鮮花太容易攪亂少婦的心境了。她也不曾去逛過宏麗的雍和宮,因為唯恐她看到喇嘛廟陰暗的帷幕後面藏著的淫穢造像歡喜佛,只要給喇嘛幾個小錢便可一看的。不過,曾太太說,到廟裡去進香拜佛是善事,一般是應當準許的。

曼妮越來越像個佛門信女了,逐漸取得公婆的信任,可是他們還是多方保護她不受塵世間一切誘惑。

「她住在我房裡,和我同榻,我負責照料她。」木蘭說,「她連山都沒見過。」

「蘭兒,你真是有心人!」曾太太用這親熱的名字稱呼她了。「我也難得見到山,還不是活到這般年紀。不過我想讓她跟你去散散心,這主意也不壞。我問問你乾爹看。」

於是,四月十五木蘭全家帶上曼妮還有傅先生傅太太都去到玉泉山過去的西山附近的姚家別墅。姚思安對於真正田園生活的想法是沒有丫頭隨侍更是一種享受。他們雖然帶去一個廚子,兩個女兒時常親自下廚做飯。

曼妮不習慣北京的帝都豪奢,此行真是高興極了。一切都使她神往——高大的箭樓,西直門深邃的城門洞,看去像四五十尺長的隧道,城外的小鋪子和驢車夫,平民百姓在露天茶館喝茶,通往頤和園的寬闊石砌御道氣派宏偉,兩旁的高大柳樹已經抽出嫩葉,美麗的鄉野,遠處碧藍的天空下西山山坡呈現紫色,圓明園的廢墟可自牆外瞥見,然後是頤和園的黃琉璃瓦樓閣。

她最喜歡的是玉泉山附近的田園景色,農舍處處,雪白的鴨子在河裡遊動,環抱北京城的西山好像母親的雙臂抱住孩子。木蘭家的別墅就在此地。門前可以看到玉泉附近的白石塔和頤和園裡濃蔭復蓋的萬壽山,背後的山上儘是寺廟。

他們一到就吃午飯,下午去游碧雲寺。他們爬上四級石階,到了白石塔。遊人很擠,時候又還早,他們便去卧佛寺,只見一尊二十多尺長的菩薩曲肱而卧,佛旁有歷代皇帝貴人敬獻的還願鞋多雙,各有幾尺長,在黃緞上綉成。姚思安提醒大家不要玩得太累了,因為明天還打算走一段長路去玩八大處中的一處。所謂八大處就是彼此相距不遠的八個寺廟。

第二天他們去秘魔崖,這是西山一帶最美的地方,風景如畫。秘魔崖隱藏在山巔一群寺院建筑後面,寺院又在懸崖絕壁中一個安適角落的樹叢中間。幾位太太和曼妮騎毛驢,木蘭和莫愁卻願意隨同老爺少爺步行。那個晴朗的春日趕驢小夥子爽朗的笑聲和姑娘們的清脆談話聲打成了一片。

女客在寺門前下驢,爬到崖上已經氣喘吁吁。全身縞素的曼妮看去仍像個少女,只是頭髮梳成髮髻,而木蘭和莫愁則梳辮子。木蘭走著或站著時老愛把辮子拿到前面,用辮梢繞在食指上玩。

秘魔崖實際上像個約五十尺深的天然洞穴,由頂上一整塊突出的岩石覆蓋形成,站在下面的人會感到萬一岩石掉下來大家都會壓成肉醬。據說崖前有個深潭,現已蓋上一塊大石以免遊人掉進去。木蘭的父親講了潭裡藏有兩條神龍的傳說。南北朝時有個得道之士收了兩個弟子,有一年大旱,這兩個道童跳進潭裡化為兩條青龍興雲作雨,後來這裡就建了一座龍王廟。

一行人中男的走上前去了。木蘭在洞口看到一個中年女子,身穿普通的黑衣服,帶了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姑娘坐在那裡。她們聽到一個男孩的聲音,隨即見到鄰近一座石崖里衝出一個十六歲上下的少年,站著同母親和小妹妹邊說邊比劃。他兩眼炯炯有神,鼻子筆直,一臉伶俐相。他身穿灰藍布長衫,那淺灰藍色同他那蒼白稚氣的臉和靈活的身軀配得正合適。那少年說:「媽媽,魯師聖人廟,他兩個兒子都化為龍了。」他的聲氣和面容引起了兩姐妹和曼妮的注意。她們從老遠注視他同母親和妹妹談話。

「這故事倒有點意思。可是誰又見過那兩條龍呢?」

「乾隆皇帝見過,」少年說,還是面帶笑容地比比劃劃。「有一天他到這裡,看到潭裡有兩條綠色的海中小動物,和尚指給皇上看,說這是兩條龍,皇上笑笑說:『怎麼只是一尺長的小魚。』話剛完兩條龍就漸漸變大,從潭裡一飛衝天了,上了山頂,終於消失在雲霧裡。」

「你哄我。」他母親說。

「不。龍太大了,看不見頭尾的,可是皇上看到同山那麼大的龍爪從雲里伸下來,綠色的鱗亮晶晶的,皇上看了害怕,肚子痛,回去了。」

少年的母親開懷大笑,看得出是個樂天的女性。他則顯然是那種能夠充實一個孤寂的女子的生活,使她高興的兒子。他新花樣不斷,不由得做母親的奇怪怎麼會生出這麼個兒子。

姐妹倆聽到這故事覺得有趣,又看到那少年講故事的靈活姿態,也用手帕掩住嘴笑了。莫愁說不知在哪裡見過這少年,木蘭也有同感,但想不起在何處。她喜歡他神采飛揚的臉和那態度。她捉摸不定真有這傳聞呢還是他就地編造出來討母親喜歡的。

這時傅先生踱步迴轉,看到這少年便喊:「怎麼,這不是立夫嗎?」馬上過來招呼她們。他雖然看似同他們很熟悉,少年的母親對傅先生還是甚為恭敬。他轉身叫道:「過來見見孔太太和她的少爺小姐。」傅先生介紹說:「這是孔伯母。這是立夫,這是他妹妹。全是我們四川老鄉。」那位母親滿面笑容。木蘭走過來時,看到這少年雖然穿著一般,他的額角和眼睛卻很不平常。

「了不得!」傅先生熱心地讚歎道,「看我們四川出人才。我要說這是峨眉山靈氣之所鍾!」木蘭對這少年更加感興趣了,她知道傅先生讚揚的人必定不同凡響。

立夫不好意思,他母親說:「我們是很平凡的人,傅會辦對我們母子三個太照應了。」

少年對姚思安深深鞠躬,這是四川特有的古禮。他對姚太太又是同樣的一鞠躬。當然他沒有對幾位小姐表示什麼,這才合乎禮節。

「你是聖裔嗎?」姚思安問。因為他們姓孔。

「不敢。我家無此榮幸。如果姓孔的都是聖裔,聖人就要蒙垢了。」

木蘭見他對答得如此得體,不由得微微一笑。立夫說話很快,對答如流,在人前從容不迫。木蘭的父親也笑了,連迪人這一次也對一個與自己年齡相仿的人敢有啥說啥甚為傾倒。

傅先生說:「那麼至少孔太太是楊繼盛之後,這也不錯了,楊繼盛距今不過三百年。我看這孩子有點他的氣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