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的開端 江戶幕府之創建 初章 決戰關原

廣義的戰國時代由一場大戰為其發端,亦以一場大戰為其終結,即從「應仁」始,而至「關原」終。所不同的是,「應仁之亂」打了整整十年的時間,而「關原合戰」,即便加上其發端的「會津出陣」,也不過短短四個月而已……

文治與武斷

後陽成天皇慶長三年(公元1598年)八月十八日凌晨,「天下人」豐臣秀吉於伏見城本丸內薨逝。其子秀賴年僅六歲,還無法理事,於是便將國政皆託付於「五大老」執掌。

「五大老」的正式名稱為「御奉行眾」,相當於重臣聯席會議的常務,按照排位分別是:領地二百五十六萬石的江戶內府(內大臣)德川家康,領地八十三萬石的加賀大納言前田利家,領地五十七萬石的備前中納言宇喜多秀家,領地一百二十萬石的會津中納言上杉景勝,以及領地一百二十萬石的安藝中納言毛利輝元。

此五人,執豐臣政權各路諸侯之牛耳。

尤其德川家康,他的領地最為廣袤,為全日本第一人,就連豐臣政權的藏入地(直轄領)亦只有二百二十二萬石,要稍遜於他。這是因為,秀吉並不專以土地為念,他依仗的是堅城大坂、大坂城中所藏無數珍寶和黃金,中央直轄的各地金銀礦山,以及京都、伏見、堺、博多等重要都市和國內外貿易。這種策略本沒有錯,然而有些超前,全日本還並沒有真正穩定下來,土地,以及由土地而生的糧食,由糧食而生的士兵,仍是第一重要的資源。

當然,倘若加上出身豐臣氏家臣團的那些新大名們的領地,將近日本之半,是無人可以撼動的。只是秀吉白手起家,他和家臣們還並沒有形成世代主從、牢不可破的關係,家臣們效忠的對象只是秀吉一人,而非暴發戶豐臣氏,當秀吉去世以後,主從之間很可能產生裂痕。這與德川家康不同,以三河武士為主的德川氏家臣團內部同樣矛盾重重,但他們同時都牢牢團結在松平·德川氏這個主家周圍,離心傾向並不嚴重。

不過當時的形勢終究和戰國時代大相徑庭了,有了一個真正具有實力的天下共主,任何戰爭都會引發天下之戰,把周邊所有諸侯都席捲進去——就如同室町幕府末期的「應仁·文明之亂」那樣。所以德川家康雖然擁有最多的土地、最強的兵源,卻並不敢輕舉妄動,同時秀吉亦著力籠絡家康,任命他為「五大老」的首席,臨終前命其簽下血書,竭誠效忠於自己的遺子秀賴。此外,秀吉還特意從朝廷處求來內大臣的高官賜給家康,商定了秀賴與家康孫女千姬的婚事,讓家康擔任秀賴的「後見」,規定在秀賴成年之前,一切政務皆由家康處斷。

秀吉之意——我讓你德川家以外戚之尊,便如同當年鎌倉幕府的執權北條氏那樣,成為豐臣政權下的第一家族,世代重臣,你年事亦高,為子孫計,這不是一條光輝大路嗎?不會再有啥不滿了吧。當然,秀吉沒有想到,自己屍骨未寒,德川家康便搞起了一系列的小動作。

首先,秀吉在去世前不久規定,此後各諸侯之間不得相互聯姻,想以此來避免大名們拉幫結派,形成尾大不掉的勢力。可是他才咽氣,家康即用軍師本多正信之謀,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與多家大名商定了婚事,包括:

為六男松平忠輝迎娶伊達政宗的長女五郎八姬;將異父兄弟松平康元之女滿天姬嫁與福島正則的養子福島正之;認重外孫女、小笠原秀政之女萬姬為養女,嫁與蜂須賀正勝之孫蜂須賀至鎮;將叔父水野忠重之女嫁與加藤清正;認妻侄女、保科正直之女榮姬為養女,嫁與黑田孝高之子黑田長政。

同時,家康還多次親自前往大名細川忠興、島津義弘和增田長盛的宅邸訪問——無疑,如同秀吉擔心的那樣,他開始大肆拉幫結派了。

其實豐臣家中早有相對立的派別,俗稱「文治派」和「武斷派」,而德川家康的一系列舉措,很明顯想將武斷派拉入己方陣營。且說這兩個派別,最早是基於出身地域的不同而分化的:秀吉跟隨信長從尾張崛起,最初只領俸祿,沒有封地,故此麾下蜂須賀正勝、淺野長政、加藤清正、福島正則等濃尾武士專一唯力為視,只知打仗,不知其他;其後秀吉受封近江長濱,加封播磨姬路,所收取的江州、播州和其他畿內、西國武士日益增多,代表性人物如石田三成、小西行長、增田長盛等等,多為內政人才。這兩個地域集團因家臣團內部的利益瓜分不均而逐漸對立,同時也逐漸膨脹,最終變成了俗謂的文治、武斷兩大派別。

在武斷派臣僚看來,提槍上陣、破敵建功才是武士的本分,後勤生產不是不重要,但躲在後方的吏僚永遠不該與前線將士平起平坐。而在文治派臣僚看來,天下已然平定,亂世須用武人,和平時代則該重視內政,那些武夫大老粗還是趁早退役回封地上吃安生飯去吧,不必插手今後的政治。就秀吉本人來說,他無疑是支持後者的。

豐臣氏具備很濃厚的文官色彩。其實把專管打仗的侍大將和專管內政的奉行嚴格區分開來的做法,始自織田信長,善於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秀吉則將這一傳統發揚光大。加上豐臣氏名義上是直接從屬於天皇朝廷的公家政權(首腦是貴族的關白而非武家的將軍),因此文官在這一體系中的作用便愈發突出。不過天下僅止粗定而已,仍有很多外樣大名雄踞一方,虎視眈眈,秀吉很清楚這一點,因此對於家中兩派的爭鬥,他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並未徹底削弱武斷派的力量。

沒等矛盾徹底解決,秀吉便撒手西去了,留下了好大一個爛攤子。侵朝戰爭的時候,大批武斷派將領在朝鮮半島上餓著肚子浴血奮戰,而文治派吏僚大坂和名護屋兩頭跑,為了籌措軍糧搞得焦頭爛額,日子也不好過。人們從來都只會看到自家的難處,很少顧及他人,這些日本武士也是如此:武斷派認為自己被文官們出賣了,戰爭打不贏全是後勤跟不上所造成的;而文治派則認為武將們作戰不力,才使李舜臣的水軍縱橫馳騁,我們好不容易籌劃的軍糧全被半道劫走或燒盡。再加上本屬文治派的小西行長欺上瞞下,石田三成等奉行在論功行賞時又偏袒行長,雙方的矛盾日益尖銳。

德川家康雖然始終坐鎮後方,麾下關東兵馬基本都未曾遠征朝鮮——因為距離太遠,故此只擔負兵糧籌集和運輸之責——表面上卻似乎天然地同情武斷派。他在秀吉去世後的一系列舉措,使得文治派領袖、「五奉行」(年寄共)之一的石田三成深感不安。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三成便前往拜見「五大老」的次席前田利家……

窮鳥入懷

豐臣秀吉遺命,傳位給年幼的兒子秀賴,待等秀賴成年之後,即可就任關白,統御全日本,因此秀賴及其母淀姬便成為豐臣政權新一代的核心人物。淀姬本是淺井長政和織田氏市姬之女,出身近江,因此與近江系的石田三成等人關係密切。秀吉老年得子本就是很不尋常的事情,因此後世有謠傳說,其實秀賴是淀姬和三成私通所生——雖是無稽之談,但空穴來風,不為無因。

而秀吉的正室北政所(淺野禰禰)則出家隱居去了,並且後來還把她在大坂西之丸的宅邸讓給了德川家康——後世因此又有北政所和家康曾經相好的謠言產生,不過考慮兩人的年齡,那比說淀姬和三成有一腿更不靠譜。

事實上,「五大老」掌控大政,「五奉行」執行庶務,三成等文治派官僚本就居於豐臣政權的核心地位,秀賴年幼,諸事都由其母淀姬決斷,三成因此和淀姬來往密切,本是理所當然之事。文治派希望天下安定,則他們可以壓制武斷派,長居政權中樞,所以牢固地團結在幼主秀賴以及秀賴的監護人淀姬身邊。後世或者誣三成為野心家,或者捧其為曠古忠義之士,其實不管個人的道德品質究竟如何,他都是無法違逆集團利益而單獨行事的。

而在北政所看來,丈夫已經去世了,那個居住在大坂城本丸里的幼兒和他母親,其實和自己毫無關係,她更擔心的反倒是從小如同己出般養育長大的加藤清正、福島正則等人,會不會在政治鬥爭中遭到文治派的迫害。北政所認為有足夠實力制約三成等吏僚的只有德川家康,因此她向家康示好,同時也指示加藤、福島等人唯家康馬首是瞻。

就這樣,文治、武斷兩派的鬥爭,逐漸演化為三成和家康兩人間的鬥爭。家康慣於後發制人,他首先挑起事端,要敵人自己送上門來——破壞諸侯間不得聯姻的政策,正是試探的第一步。

石田三成對此種行為自然怒不可遏,但他自知實力單薄,無法與家康正面相抗,於是扛出了身居「五大老」次席的前田利家,請利家派遣使者前往質問家康。

其實家康本以為他真正的敵人是利家而非三成。對於那些並不懂得打仗,在政治上也說不上老練的文治派吏僚們,家康一直是看不上眼的,他最擔心的是與自己同列「五大老」的幾名大諸侯。「五大老」中,毛利輝元是智謀有限的二世祖,宇喜多秀家更不過是一個孩子而已,上杉景勝遠在東北,只有老將前田利家堪與自己一搏。

慶長四年(公元1599年)正月,在豐臣秀吉去世四個月後,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