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鎌倉幕府與室町幕府的兩度興衰 七章 鎌倉幕府和北條氏

日本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武家(武士階層)政權,終於在腥風血雨中誕生了,然而天皇朝廷並不是立刻便成為傀儡的,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公、武雙方仍在互相協作、互相競爭,時而妥協,時而敵對。

烈火衣川之館

高倉天皇治承四年(公元1180年),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源以光發下「以仁王令旨」,就此掀起了反抗伊勢平氏的洶湧怒濤,中經安德天皇養和、壽永兩個年號,直到後鳥羽天皇元曆元年(公元1184年),平氏一門在壇之浦盡數覆滅,結束了長達四年的全國性動亂——這就是俗稱的「源平合戰」,史稱「治承·壽永之亂」。

曾經輝煌一時的伊勢平家,至此灰飛煙滅。平清盛的兩個兄弟——教盛、經盛,兒子平知盛,還有大群孫兒、侄孫,全都跟著女眷和安德天皇一起跳了海,然而一門總領的平宗盛卻竟然貪生怕死,遲遲不肯入水,最終當了俘虜——總大將是這般德行,仗又怎麼可能打得贏呢?

據說平宗盛被押赴鎌倉,他在源賴朝面前哀告求活,極其卑躬屈膝,賴朝覺得這般貨色活在世上也無益處,當即下令將其處死。平宗盛之弟平重衡也未蹈海死難,因為他曾經領兵攻打過興福寺,因而南都僧眾要求引渡,遂即將其在木津川畔斬首。

伊勢平家最後只剩下了一個平賴盛,此人早就與後白河院暗中勾搭,根本就沒有跟隨族人遷往西國,而是留在了京都,戰後出家為族人乞求冥福,法號重蓮。可以說,伊勢平氏除賴盛一支外,盡皆覆滅,幾無孑遺。

至此,源賴朝先後殄滅了伊勢平氏和信濃源氏(木曾義仲)兩大軍事集團,成為全日本武士名義上的共主。為什麼說是名義上的呢?因為當兩個兄弟統領大軍在外征戰之時,賴朝本人不過窩在鎌倉老巢搞內政而已,恐怕如今軍中只知有「蒲將軍」和「九郎判官」,而不知有他這個源氏棟樑了——於是乎,賴朝的黑手便向老弟們伸去。

源范賴聽到風聲,嚇個半死,整天躲在家裡不敢出來,就知道求神拜佛,加上一封又一封給兄長寫效忠書。賴朝也知道他是草包,可是草包手握重兵(哪怕是曾經手握重兵)一樣很危險,最終還是找了個借口把可憐的范賴幹掉了。

下一個目標,當然是九郎義經。正好後白河院為了制約賴朝,大力拉攏警衛京都的義經,封官賞爵,毫不吝惜,這就更加引發了賴朝的猜忌。於是在重臣梶原景時的進言下,賴朝發布了討伐逆賊源義經的命令——據說在「烈風逆櫓,強登屋島」的時候,景時與義經兩人便已結下深仇。

所謂「烈風逆櫓,強登屋島」,指的就是元歷二年(公元1185年)二月,源義經接替源范賴指揮兵馬,攻打盤踞在屋島的平家殘黨。他搜集了一些船隻,不顧狂風急浪,便欲橫渡海峽。

軍監梶原景時建議說:「應該在船上安裝逆櫓。」

義經詢問:「何謂逆櫓?」

景時答道:「要戰馬馳騁,必須上下左右迴轉自如,行船也是如此。船只能夠快速後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在船首船尾都安上櫓,船的兩側安上舵,這樣便能進退自如了。」

義經聞言笑道:「話雖如此,但尚未接戰便想到後退,恐怕不太好吧。」

景時耐心地解釋道:「為大將者,要宜進則進,宜退則退,如同野豬一般只知一味向前猛衝,是無法率領全軍取得勝利的。」

然而義經不但不肯聽勸,反而嘲笑景時膽怯,說:「什麼野豬、野鹿,戰而能勝才是最重要的。你的船上什麼順櫓、逆櫓,想安一千張、一萬張,隨便你了,我的船上是定然不需要的!」

兩人為此大吵了一架,隨即義經竟然賭氣,就在當晚風勢最盛的時候,並不知會梶原景時,就單獨率領麾下一百五十騎乘船向西進發了——就此奇襲屋島,獲得大勝。據說梶原景時正是從此時開始,極度地厭惡和嫉恨義經。

民間傳說中的源義經,淳樸善良,不願與兄長作戰,更不願讓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國家再起紛爭,於是主動退出京都,率領臣子、家眷逃往陸奧。不過撥開歷史的重重迷霧,按常理推斷,就算他想不戰而逃,後白河院也是不會輕易答應的吧?事實上,表面上最先挑起紛爭的正是義經本人——平氏覆滅的當年八月十四日,朝廷改元「賓士」,隨即就應義經之請發布了賴朝討伐令。

究其根由,乃是以後白河院為首的舊貴族害怕源賴朝變成第二個平清盛,因此竭力拉攏義經,而義經的那位叔父源行家,也因與賴朝不睦而從旁攛掇。義經本人在戰陣上奇計百出,無人能敵,在政治上卻稚嫩得有如孩童一般,就此上了他們的圈套,於是高舉朝廷之「大義」,悍然向兄長樹起反旗。

源賴朝自從定居鎌倉以後,基本上就沒挪過窩,此番聽說兄弟在京都謀叛,被迫親率大軍西上。源義經看老哥來勢洶洶,知道無力抵禦,這才被迫化妝亡命,前往曾經受過庇護的奧州藤原秀衡門下避難。賴朝聞報後,派老丈人北條時政統率千騎入京以穩定局勢,自己安然退回了鎌倉。

至於那位源行家,也在同時期倉皇逃出了京都,不過他這回再沒當年那般一藏數十年的好運氣了,短短數月後即被捕獲,滿門皆遭處斬。

藤原秀衡是個老狐狸,雖然與賴朝一向關係不錯,但平氏既滅,然後四國、九州平定,他心裡咯噔一下,知道自己的領地也危險了,於是高興地收留了義經,為異日與賴朝兵戎相見預布棋子。然而秀衡不久後便去世了,家督(一門總領)之位傳給了兒子泰衡。藤原泰衡能力不如老爹,源賴朝一威嚇,他就怕得要死,遂於文治五年(公元1189年)閏四月,秘密派兵包圍了源義經的住處衣川之館。

三十一歲的義經知道大勢已去,於是和妻(三十二歲)、女(四歲)自焚而死,家臣武藏坊弁慶、鷲尾經春等人則惡戰到最後一口氣……

順便說說義經有位名叫靜的愛妾,據說本是京都的白拍子(一種女性著男裝的舞蹈藝術),色藝雙絕,性格溫柔。義經逃出京都後便與已經懷有身孕的靜御前失散了,靜御前隨即被源賴朝所捕,並在囚禁中產下一個男孩。源賴朝本著斬草除根的原則,下令將此男嬰處死。靜御前悲痛欲絕,不久又聽說了愛人義經自殺的消息,於是出家為尼,鬱鬱而終。

源義經與靜御前的愛情悲劇,成為日本文藝作品中經久不衰的主題,彷彿我國的楚霸王項羽和虞姬一般。

然而源義經的被殺,並不能阻遏洶湧而來的鎌倉大軍。當年八月,源賴朝攻克平泉,滅亡了自毀長城的奧州藤原氏,就此真正統一了天下。

其實,用最終結果來倒推,義經對賴朝功莫大焉,他使得賴朝有借口壓制或消滅可能成為隱患的兩大勢力,一個是奧州藤原氏,另一個就是京都的舊公卿們。北條時政趁著奉命入京戡亂的機會,大肆打壓親義經派公卿,後白河院出面說情,時政就此提出兩個苛刻的條件:其一,請朝廷允許鎌倉政權在各國派駐守護職以執掌軍事權和警察權;其二,允許鎌倉政權在朝廷、公卿們的莊園中派駐地頭,參與管理。在時政的要挾和逼迫下,後白河院只得忍氣吞聲地答應了。

建久三年(1192年)三月,隨著新時代的來臨,舊時代的代表人物後白河院終於咽下了最後一口氣,時年六十六歲。後白河院畢生都在為復興天皇朝廷、把政權收歸皇族而努力,他先是借平氏之手重創攝關家,隨即又借源氏之手消滅平氏,在義仲、義經、賴朝三人間不斷地挑起矛盾和紛爭。然而歷史潮流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後白河院引發了無數戰亂,最終迎來的卻是皇族政治的最頑強的掘墓人源賴朝,以及賴朝的代表北條時政。因此,後白河院原本的親信信西曾評價他為「和漢史上最大的昏君」,無疑是以偏概全,而源賴朝說他是「日本第一號大天狗」,專事攪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卻非常接近事實。

公武兩重政權

建久三年七月,源賴朝受封為征夷大將軍,正式開幕,史稱源氏幕府或鎌倉幕府。鎌倉幕府具有相對獨立的統治機構,以鎌倉為中心,觸角幾乎延伸到日本社會的每個角落,與平氏六波羅政權不同,乃是真正意義上的武家政權。

在武家政權的中央也即鎌倉,設置有負責行政的「公文所」,負責司法的「問注所」和負責軍警權力的「侍所」,都直接從屬於幕府將軍。而在地方上,各國都設置守護職,從朝廷派駐的國司手中褫奪了軍警大權。這些守護平時維持治安,監督御家人輪流戍守京都和鎌倉(稱京都大番役和鎌倉大番役),戰時則統率國內的御家人出征。

——平安時代,侍奉貴族或者武家棟樑的武士被稱為「家人」。鎌倉幕府成立後,那些與幕府將軍結為主從關係的武士,為表對主家的敬意,在相關主家事物的辭彙上往往多加一個「御」字,「御家人」的稱呼即因此而來。

幕府的經濟基礎來源於「關東御成敗地」,在這裡「成敗」是「處分」的意思,指幕府將軍有權管理,可隨意處分的領地。這些領地包括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