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鎌倉幕府與室町幕府的兩度興衰 六章 源平爭亂

攝關家和院的爭鬥,讓舊體制的腐朽日益暴露在人前,新興的武士階層遂開始蠢蠢欲動。伊勢平氏為武家政權之濫觴,但真正的武士們的天下,還必須由河內源氏來創建……

非此一門皆非人也

以武士之身開創政權的第一人平清盛,乃是伊勢平氏棟樑平忠盛之子。據說白河院曾將寵愛的祗園女御下賜給忠盛,關照說:「如生女兒就是我的,生兒子就是你的。」其後不久,祗園女御就生下了平清盛……

當然,清盛為白河院的私生子,這不過是傳說罷了。清盛是忠盛的嫡子,生母當為忠盛正室,其名不傳,有可能是祗園女御之妹,故此祗園女御待清盛有如己出。或許正因為有這一層關係在,他的仕途幾乎一帆風順:十二歲即敘從五位下,任左兵衛佐;十八歲時因為跟隨父親忠盛討伐海賊有功,進為從四位下;十九歲任中務大輔;二十歲兼任肥後守,二十九歲敘正四位下,就任安藝守。「保元·平治之亂」期間和其後,他又先後擔任過播磨守、太宰大貳、參議、右衛門督等職,並最終爬上了太政大臣的高位——武士而擔任朝臣的領袖,這是前無古人的壯舉。

且說兩次動亂之後,在平清盛的領導下,伊勢平家很快便發展成為半獨立於攝關家和院之外的第三股勢力。清盛一開始居中平衡,雙方討好:其繼室平時子(桓武平氏高棟流)本為二條天皇的乳母,因而他便以乳父的身份擔任檢非違使別當、中納言,掌控了相當一部分朝政;同時他還領著第二份工資,在院廳中擔任別當,深得後白河院的寵信。

但是到了應保元年(公元1161年),時局開始動蕩,原因是後白河院與女御建春門院(即平滋子,桓武平氏高望流,為清盛繼室平時子的姐妹)新得一子,後來封為憲仁親王。因為憲仁親王擁有平氏的血脈,故而清盛異母弟平教盛、妻舅平時忠便暗中謀劃,打算擁戴這個外甥皇子為東宮。此事引發了二條天皇的極大不滿,當即下詔,解除教盛、時忠等人的官職,並且要求停止院政。

出乎眾人意料之外,在此次事件中,平清盛竟然旗幟鮮明地站在了天皇一邊,並於此後不久,把女兒平盛子嫁給了關白近衛(藤原)基實,拉近了與攝關家的關係。以後事推論,清盛此舉似乎是想一舉剷除院政,收權於天皇朝廷,然後他即以武士和朝臣的雙重身份把持國政。

然而可惜的是,二條天皇很快就駕崩了,死前不久即退位,傳給親兒子順仁親王——史稱六條天皇。六條天皇繼位的時候還不滿周歲,後白河院趁機召回平時忠等人,妄想捲土重來。出於對院政的反感,清盛加快了攬權的行動,很快就趁著藤氏長者近衛基實去世的機會,一舉控制了攝關家在各地的莊園領。仁安二年(公元1167年)二月,他竟悍然打破藤原氏把持高級朝官的慣例,榮升為從一位太政大臣。

當時平氏擁有強大的政治力,十六人位列公卿,殿上人三十餘名,黨羽遍布全國,國守六十餘人中竟有半數乃平氏一門。平氏也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佔據了全日本五百多所莊園,並且利用日本和宋朝之間的海上貿易,積聚了巨額財富。

仁安三年(公元1168年),後白河院迫不及待地逼迫年僅五歲(虛歲)的六條天皇遜位,終於得償所願,讓自己的親兒子、八歲的憲仁親王繼位——史稱高倉天皇。但是高倉天皇之登基,並沒能恢複院的權力,反而把實權源源不斷地輸向平氏——平清盛一躍而成為天皇的外祖父,進而又把女兒德子嫁給天皇,親上加親,從此勢力如日中天,炙手可熱。平時忠以擁戴之功,進位大納言,他甚至曾經狂妄地宣稱:「非此一門(平氏)者,皆非人也!」

表面上來看,平氏政權比攝關政權和院廳政權要穩固得多。一方面,清盛自己手裡就有兵有糧,不需要依靠別的什麼武士集團;另一方面,他不但重視掌握中央政權,還著力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平氏一門握住了全日本將近半數的國司衙門,並且不僅在自己領地內,還在豪門貴族、國衙領地內都派駐地頭,以此作為平氏六波羅政權的支柱。

然而平氏雖為武家,平清盛卻缺乏足夠的階層覺悟,甚至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背叛了自己出身的武士階層,其六波羅政權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武家政權,而只是攝關和院等貴族政權的變種罷了。這也是平氏子弟日益腐朽公卿化,很快便坐擁大軍卻不知運用,最終被真正代表武家利益的源氏所擊敗的重要原因。

平家的禿童

平氏政權並不打算徹底推翻舊有的制度,而是想要利用新興武士階層的力量,以朝臣之姿替代攝關家和院來執政,舉措貌似和緩,但依然會遭到各種舊勢力的瘋狂反撲。首先對平氏掀起反旗的,便是以舊貴族為靠山的寺社勢力——永萬元年(公元1165年)七月二十七日,就在二條上皇駕崩之際,南都和北嶺的矛盾激化,釀成了一場軒然大波。

所謂南都,就是奈良的興福寺,所謂北嶺,就是比睿山的延曆寺。這兩寺都是日本國內勢力最為雄厚的佛教寺院,不但擁有大批的僧兵和廣闊的領地,還經常參與政治和皇室家事,在貴族中很有影響力。換個角度來看,這些所謂佛寺,和封建莊園其實毫無兩樣。

二條上皇下葬的時候,興福寺和延曆寺為在上皇墓前立匾一事發生爭執,甚至引發僧兵們的武裝械鬥。平清盛認為這是一樁小事,非但沒有加以有效的調停,反而指叱雙方為「大逆不道」,派兵鎮壓,從而引起兩寺的憤怒。就此南都、北嶺與平氏政權,以及平氏設立的地方政府頻繁發生衝突,並最終和不滿清盛所為的公家勢力結合起來。須知這些和尚們與手無縛雞之力的公卿們不同,雖然缺乏政治智慧,卻有刀有槍。公家的詭計加上僧兵的武器,平氏天下,從此再無寧日可言了。

仁安二年(公元1167年)五月,平清盛以生病為由,辭去僅僅擔任了三個月的太政大臣之職。半年以後,他受戒出家,法名為清蓮,以後又改名凈海——俗稱為「入道相國」。這位入道相國如同院政時期的上皇、法皇們一般,雖然交卸了名義上的官職,剃了光頭,齋戒禮佛,卻絲毫不肯放棄俗世的權力。他離開京都,前往攝津國的福原地區,在這裡建構新的城池和龐大的港口,一方面利用對宋貿易積累財富,另一方面也打算把這裡當作全日本的新的統治中心。

這個時候,後白河院也早已是出家之身,他的院權逐漸被清盛架空,自然大感不滿。尤其是,安元二年(公元1176年)建春門院的去世,使得院與平氏之間最重要的紐帶和調停者喪失了,雙方關係驟然惡化。於是,那位非常喜歡開小會的法皇便將藤原成親、西光、俊寬等親信秘密召至京都東山的鹿之谷山莊,進行了一次有關討滅平氏的秘密會議(即「鹿谷的陰謀」)。會議的內容不必去深究,總之結果是因為與會人員太雜,秘密很快為攝津源氏的多田行綱所偵知,他急忙跑去福原稟報清盛。

清盛聞報,力施雷霆辣手,於是西光、俊寬這倆和尚都掉了腦袋,藤原成親因為是清盛嫡子宗盛的連襟而得到寬大處分,後白河院指天為誓,保證再也不插手政務,這才勉強逃過一劫。

然而後白河院後來被源賴朝稱為「日本第一大天狗」(天狗為日本傳說中居住在深山中的怪物,紅臉、高鼻,具有神力而自負,經常引發紛爭),其名無虛,那是絕不肯向逆境低頭的。誓言尚在世人耳畔迴響之際,他便又與攝關家勾結起來,打算造清盛的反。於是治承三年(公元1179年)十一月,清盛親率數千大軍自福原洶湧入京,逼迫關白松殿(藤原)基房退位,將關白和藤氏長者的地位讓給侄子近衛(藤原)基通,就此一掃攝關家中的反抗勢力。他隨即還將首謀鬧事的後白河院軟禁起來——史稱「治承三年的政變」。

平安京為大和王朝的數百年舊都,都內的守舊勢力非常強大,而平清盛肆意妄為,為了奪取權柄不惜動用武力搞大清洗,不但未能徹底滌盡污濁,反而暗潮湧動,危機頻現。為此清盛在京中如坐針氈,於是為了確定自家的世代統治地位,力駁眾議,決定將國都遷到平氏根基牢固的福原地區去。遷都的工作從治承四年(公元1180年)五月開始,耗費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但因為受到重重阻礙,甚至平氏內部也有多人反對,到了這年年末的時候,又莫名其妙地遷回了平安京。

這次折騰使平清盛的威望下降,而平氏也徹底喪失了人心。當初桓武天皇把都城從奈良平城京遷到山城平安京,削弱舊貴族勢力,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或許清盛也想照此仿效吧,但他準備不夠充分,鬧出了一個絕大的笑話,最終把自己逼到了懸崖絕路。

可以說,平清盛這個時候已經老朽了,他連出昏招,最終毀掉了自己的天下。比如說,為了加強統治,他專門設立了名為「禿童」的特務組織,這個組織的人員共有三百人,全都是十四歲至十六歲的少年,一律齊耳短髮,身著紅衣。他們的任務就是在京都的各條街道上走動,只要聽到有人說起有關平氏的壞話,立刻上報,即將該人扭送六波羅治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