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深宮胡笳夕 四 漢宮春演武

這是前元五年(公元前152年)的正月,風裡剛剛透露出初春的消息,未央宮裡便已是一片喧笑,熱鬧非凡。

自從劉啟登基以來,宮裡還是第一次這樣喜氣洋洋。

劉啟即位至今,已經五年了。

前三年里,他接受內史晁錯的意見,銳意削減各諸侯國的勢力,歷行改革,造成了兩年前的「七王之亂」,叛亂足足用了一年時間才平定下來,因此四五年來,劉啟一直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從未好好過一次正月。

今年,好容易一切都平定下來了,又碰上一個罕見的豐收年景。

據丞相報告說,各地貢來的穀米,長安倉廩都已經裝不下了,這些天,京兆尹和大司農們正在忙著督建高大的糧倉和錢庫。

讓劉啟更高興的是,太尉周亞夫密地稟報他:關中各地飼養的馬匹,數字已近十萬。

看來,高祖皇帝當年留下的遺願,有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實現。想起當年高祖皇帝被匈奴的冒頓單于兵困白登城、幾乎絕糧自盡的恨事,劉啟的胸中油然生起了一種鬥志。

匈奴人,我們必有一天要決戰塞外。

朕不怕你們,朕的父皇和祖父也不怕你們,可是,大漢開國不久,需要時間撫民安邦,更要約束宗室藩王,內亂不靖,朕還不能冒著內外交困的危險,將朕的騎兵派出雁門關。

按著慣例,宮裡在今天要舉辦一場親貴子弟的比武射箭大會,場面盛大壯觀,為天下顯貴們所注目和關心。

能出席這種比武大會的,必須至少是世襲的侯爺身份。至於太子、親王和諸侯們,他們一旦年滿七歲,就必須參加騎馬和射箭這些基本的比賽。

漢家從馬背上得天下,歷代親貴子弟,都必須精通騎射,才能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為人稱道的諸侯。

比武射箭大會還是高祖皇帝手裡留下來的舊規矩,但近年來,因為朝廷多事,相傳了幾十年的盛會也有些弛廢,所以,劉啟準備在今年大辦一次。

近幾十年來,由於越來越多的匈奴百姓和降卒進入關中,定居下來,他們的騎射技藝也隨之傳播開來,從前令漢軍敬畏的匈奴神射,漸漸被漢人掌握。

那種形狀特殊、帶有三棱箭頭、殺傷力極強的強弓和長箭,漢人也已經會打制了。匈奴騎兵常用的帶鉤的鐵網,在關中軍隊里也十分普及。

現在,唯一令劉啟遺憾的是,大漢的騎兵隊伍還未正式建成,而強大的匈奴騎兵,也非一朝一夕就能追趕得上的。

匈奴的士兵,上至大單于,下至未長成的兒童,幾乎人人都是騎術精良,他們從剛剛學會走路時開始,就被教著在羊背上學習駕馭的方法。

匈奴人不懂得尊重老人、憐惜病人,這反而使他們的種族顯得強大。

在沙場戰鬥時,他們離敵人遠了便放箭,近了揮馬刀,幾乎戰無不勝、所向披靡,而靠騎兵和步兵配合作戰的大漢軍隊,目前還遠不是能在馬背上射箭的匈奴人的對手。

在此情況下,劉啟十分渴望看見皇族和年青親王們中能出現騎射出色的人物。

正月十五這天,天氣十分晴好,連觀武台邊的風也顯得有些薰暖。

正殿的觀武台上,劉啟與他平時難得一見的薄皇后並肩坐著,含笑等候親貴子弟們陸續入場比試。

身穿深青色皮襖的薄皇后,身體瘦弱、相貌平常、神情刻板,她入宮十幾年來,一直無法得到好色的劉啟的寵愛,更沒有生下過半個兒女。

三年前,她的姨祖母、也是劉啟的祖母、太皇薄太后駕崩後,宮裡一直明裡暗裡傳說,劉啟打算廢掉這個比他年長六歲的古板的女人,改立太子的生母栗姬為皇后。

此刻,處境艱險的薄皇后,拘謹地坐在長几邊,沉默著不敢說話。她既不喝酒,也不吃食物,滿面憂傷,只敢小心謹慎地用眼角留意著劉啟的臉色。

他們右邊的席位上,也坐著一個女人,這個女人顯然位置十分特殊,她穿著緋紅錦衣、梳著平滑的低髻,雖然從年齡上看,已經是半個中年人了,但她的面龐仍然十分嬌美,與薄皇后一對比,這位美人更顯得光彩照人、儀態萬千,一副養尊處優、受盡寵愛呵護的嬌柔姿態。

中年美婦的身後簇擁著一大群侍女,為她的酒爵里不斷加滿美酒,不用說,她便是宮中最受人奉承的妃子栗姬。

栗姬既是劉啟最寵幸的妃子,也是太子榮的生身母親,家世高貴,聰明美麗,除了竇太后和館陶長公主外,她算得上是整個漢宮裡最能呼風喚雨的女人。

她最先給劉啟生下三個兒子,其中一個夭折了,剩下的兩個,一個叫劉榮,多年前便被冊封為皇太子,另一個叫劉德,也已受封為河間王。太子榮喜歡射獵,河間王喜歡讀書,這哥兒倆一動一靜,都深得劉啟的歡心。

劉啟左邊的席位上,則由另外四個有兒子的宮妃共享。

她們的身份地位顯然無法與栗姬相提並論,但與其他沒有資格上殿的嬪妃們相比,這也算得上是莫大榮耀了。

今天,由於劉啟的安排,她們也被特地賞了一桌正殿的酒席,陪著皇上、皇后坐在這裡看王公貴族們比武。

由於這一受人矚目的榮寵,所以皇妃們的心情都很好,盛裝而雍容的宮廷貴婦們,不斷低聲說笑著。

酒席中間坐的中年婦人,是三十九歲的程姬,她生有三個兒子:魯王十八歲,江都王十七歲,膠西王十歲。以兒子們的地位而論,她僅次於栗姬。

在程姬的三個兒子當中,要數江都王劉非最有才氣,他身材高大,勇猛過人,生來就喜歡與人搏鬥。

前年,吳楚等七國作亂時,戰火一直逼入了關中境內,情勢十分危急,當時只有十五歲、封地偏僻的劉非寫下血書,上殿請命,要求領兵進擊首倡亂事的吳國。

劉啟把他放在周亞夫手下,沒料到,這個還未長大的魯莽少年,竟然能夠在吳國境內接連攻破幾座城池,立下了赫赫軍功。

劉啟接了周亞夫的奏章,不禁大喜過望,在平定七國之亂以後,劉啟索性把已經收歸朝廷的吳國封地都賞給了劉非,將他由一個小小的汝南王遷為食邑十萬的江都王,又額外賜給江都王以天子旌旗。

劉非今年才十七歲,在兄弟們中年齡不算大,卻已經出去就國了,出入有自己的車駕和侍衛,在南方也有自己的王宮和屬國,派頭著實驚人,他和威高權重的叔叔梁王一樣,已儼然是一方諸侯,對朝事有一定的影響力。

但江都王自負武藝,平時有些傲慢,從不將其他皇子們放在眼裡,而程姬仗著這個既威風又有權勢的兒子,也常常和栗姬等人明爭暗鬥。

左席上坐著的其他三位妃子,與栗姬、程姬二人相比,則不值一提,她們分別是三十三歲的賈夫人,和一對不到三十歲的姐妹花:王夫人和小王姬。

賈夫人只生有兩個兒子,趙王劉彭祖和中山王劉勝,一個十七歲,一個十六歲,騎射都平常。她出身低微,為人也較為謙和退讓,從不主動介入宮廷糾紛。

而那對姐妹花中的姐姐,便是圓臉長眉毛的王夫人,名叫王娡,她是陽信公主的母親,為劉啟生了四個孩子。劉啟的三個女兒陽信公主、南宮公主、隆慮公主,全都是王夫人生的。而她的兒子、六歲的膠東王劉徹,也就是那個具有夢兆的孩子,因為相貌堂堂,酷似父親劉啟,平時最受劉啟疼愛,讓栗姬和程姬都有些嫉妒。劉徹雖然年齡幼小,但他的身材比平常兒童高大,半年前學會了騎馬,今天也被幾個侍衛抱著,前來湊湊熱鬧。

王夫人的妹妹小王姬,名叫王皃姁,雖然生了四個男孩劉越、劉寄、劉乘、劉舜,是子息最多的嬪妃,但她的孩子們最大的也不過五歲,小的還在襁褓,尚未封王,所以還不能參加兄長們之間的競爭。

王家姐妹二人來自民間,只有曾外祖燕王臧荼家還算得是半個貴族。

她們倆深知今天的富貴來之不易,所以平時為人都小心謹慎,處人待物一團和氣、鋒芒內斂。二人中,姐姐王夫人的相貌更美些,也更受劉啟的寵愛,而妹妹小王姬,因為這兩年身體不好,越發顯得骨瘦如柴,神情中帶有無限抑鬱和落寞。

場外,已經依稀可以聽見馬嘶人叫的聲音,皇妃們的心情都緊張起來。即將比武的人群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她們的兒子、大漢的皇子們,他們中將有誰會在今天奪冠,並引起劉啟的格外注目和恩寵呢?

女人們不禁在心下默默祈禱著。

在一片沉默得有些異樣的氣氛中,程姬首先打破了沉寂,她含著微笑,似乎是不經意地詢問道:「王夫人,待會兒膠東王也去射箭嗎?」

王夫人抬起了細長而秀美的眼睛,有些靦腆地說:「我本來不要他去,誰知道,皇上說這個孩子塊頭大,比同齡的孩子顯得出眾些,一定要他在靶場上試射,讓姐姐看笑話了。」

她的話,有些軟中帶硬,讓程姬心下微覺不快。

眼角已細紋叢生、脂粉頗濃重的程姬扭過臉去,淡淡地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