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二聖臨朝

天色未亮,沙缽略可汗立馬營門外,遠眺著達頭可汗大帳牙門前隨風招展的狼頭大纛,心裡又驚又怒。

他本來就擔心手下的這群小可汗不遵王命、暗中窺伺他的王位,想不到達頭可汗昨天一得到隋使花言巧語的空頭許諾,便放肆地要挑戰沙缽略的共主地位,公然懸旗作對。

這面狼頭大纛,本是可汗牙門上懸掛的旗幟。後來突厥各部統一,奉共主大可汗為尊,其他小可汗們的牙門上,都只懸三角形狀的狼頭牙旗,只有最大的可汗、突厥共主的牙門上才能懸掛狼頭大纛。

昨天長孫晟奉命前來請和,給達頭可汗送去了二十車貴重禮物,還有獨孤皇后手繡的狼頭大纛,卻只給沙缽略可汗等人送了面狼頭金牌。

而囂張的達頭可汗,竟然今天一早就迫不及待地把大纛掛了出來。

獨孤皇后手繡的這面大旗,極為精緻,深青色大旗上用金線綉出一個仰天嗥叫的蒼狼之首,周圍又飾以層層金絡,映著初升的朝陽,在整座營地上空熠熠發光,簡直就像是達頭可汗的一份宣戰書。

這是突厥人的王旗,更是王位的象徵,堂叔達頭可汗,已經獨據一方,不把自己這個四部推選的大可汗放在眼裡了。

千金公主縱馬前來,勒住坐騎,與沙缽略可汗並肩而立,道:「大可汗,長孫晟這是離間之計,大可汗千萬不能上當,倘若突厥各部分崩離析,我們的大軍就不能再進攻關中、殲滅大隋了。」

沙缽略可汗長嘆一聲道:「不用他們隋人離間,我們突厥人也從來沒齊心協力過,一個個王叔、王弟爭權奪利,紛擾不斷。達頭可汗久有野心,所以獨孤皇后的一封信,便讓他敢於公開挑戰本王,可賀敦,你們這位獨孤皇后,真不簡單啊。」

千金公主臉色微變,獨孤伽羅的權謀機心,她早有領教。

想不到獨孤伽羅的計策,這次竟施在了她的丈夫沙缽略身上,沙缽略作戰驍勇、為人慷慨義氣,但說到心機與計謀,肯定不是獨孤伽羅的對手。

千金公主問道:「那大可汗打算怎麼辦?」

自沙缽略答應發兵以來,她心中的復仇慾望便越來越強烈。

楊堅夫妻篡奪皇權之後,竟在長安城裡將宇文家的皇子皇孫殺得一個都不剩,將太祖宇文邕的十三子盡數剷除乾淨。

雖然獨孤伽羅身上負有父親的血仇,但如此隱忍多年的心計、如此狠辣絕情的手段,仍讓千金公主恨她入骨,恨不能親手剝她的皮、飲她的血,將獨孤家和楊家的人也同樣殺個乾淨。

好在突厥四十萬鐵騎兵強馬壯,只半年時間,便打下平州、蘭州,進逼併州、幽州,連下武威等六城,打得隋兵連連敗退,烽火燃遍了半個北朝。

沙缽略可汗皺眉道:「本王自興兵以來,戰無不勝。可今年阿波可汗隨軍出征後,連連吃了敗仗,他怕我責備,也暗中投靠達頭可汗。達頭可汗的勢力比我小不了多少,如今新與大隋結盟,更是氣焰囂張,唉,我這個突厥諸部的大可汗,整天當得提心弔膽啊。」

千金公主道:「阿波可汗始終是心腹之患,不如可汗趁此機會,先除掉阿波,沒有阿波當羽翼,達頭可汗也會收斂幾分,阿波部下只有一萬多兵馬,實力不濟,除掉他,只是舉手之勞,也可以起到敲山震虎之用。」

沙缽略可汗也覺得有理,點頭道:「可賀敦說得極是,來人,選八千精卒,隨本王前往阿波可汗牙門,先殺了阿波可汗,給達頭可汗一點顏色看看!」

他雷厲風行,說干就干,沒片刻後,便帶著八千軍馬,旋風般往駐在十里外山坡上的阿波可汗大營馳去。

千金公主從身邊侍女懷中抱過自己的女兒,望著夫君那剽悍絕倫的身影騎馬遠去,心中不知是喜是憂。

沙缽略,他是這樣一個有情有義、氣概出群的漢子,是整個西域漠北的君王,奄有天下,卻不惜舉傾國之兵,為她一個弱女子復仇。

今生今世,她只願是他的女人。

沙缽略可汗這一去,直到第二天都沒回來,千金公主派人去請沙缽略的弟弟莫何可汗前來議事。

莫何可汗名叫阿史那處羅侯,是沙缽略的同母弟弟,與兄長一樣高大剽悍,只是有些駝背。

沙缽略一向欣賞這個弟弟,嫌棄自己的長子阿史那雍虞閭軟弱無剛,常說自己的王位將來也會兄終弟及,交給莫何可汗繼承。

莫何可汗帶著自己的兒子染干進了沙缽略的大帳,看到千金公主憂心忡忡的模樣,莫何可汗道:「可賀敦,我剛才聽說,阿波可汗不在營地,大可汗帶兵要將他部下繳械,想不到阿波可汗的母親領兵反抗,大可汗殺了阿波可汗的母親和兄弟後,阿波可汗得到消息,索性向達頭可汗借了十萬大兵,將大可汗的八千人馬重重包圍,血戰到今天上午,大可汗仍未能突圍。」

千金公主嚇了一跳,有些驚恐地道:「那達頭可汗也與我們為敵了?」

「達頭可汗昨天升起狼頭大纛,本來就有意叛亂。如今大可汗領孤兵外出,被阿波可汗借來的十萬兵馬困住,雖未公開打出反旗,但達頭可汗敢借兵給阿波可汗,圍攻大可汗,已經是我們的死敵,他還剩下六萬人馬在我們的大營之外,我與大可汗雖領了十八萬軍馬,但正面是二十萬隋軍,旁有達頭可汗的六萬人馬窺伺,還要分兵去救重圍中的大可汗,一步不慎,就可能全軍覆沒。」莫何可汗雙眉深鎖,向來英勇無畏的他,也為眼下的兇險情勢感到棘手。

千金公主咬著牙道:「不管如何,先救大可汗要緊。染干,你帶兵五萬,莫何可汗,你帶八萬人馬,你們父子分由南北兩側夾擊阿波可汗,我與雍虞閭帶兵駐紮大營,與達頭可汗對峙。」

染干是莫何可汗之子,精明能幹,聽得千金公主吩咐,忙上前道:「可賀敦,你和雍虞閭二人只領四萬兵馬,旁有達頭可汗虎視眈眈,倘若隋軍出其不意,再來攻襲,可如何是好?」

千金公主道:「隋軍與我軍對峙數月,仍未決戰,未必正巧會在今天來襲。」

染幹道:「可賀敦,我聽說隋軍的帶兵元帥是秦王楊俊,此人擅長兵法,常有出其不意、克敵制勝之舉,何況達頭可汗既與隋人通好,肯定會把我們大營中的一舉一動密報秦王,一旦楊俊得知我們後方空虛,大舉來犯,只怕既不能救出大可汗,又不能保住大營。我今晨還得了都斤山來的密報,自我們以傾國之兵進攻大隋以來,後方鐵勒部聚眾作亂,已經開始攻打都斤山牙門了,萬一都斤山有失,我們東突厥人失去險地要塞,又要在草原戈壁上到處奔波流浪了。」

「帶兵元帥是秦王楊俊?」千金公主聽得一怔,「我怎麼沒聽大可汗提起過?」

「前日長孫晟來請和,大可汗才得知隋營換將。楊俊本在長江訓練水軍,聽說這一年來,他接連攻下南陳數座城池,水戰、野戰皆精,深得兵法之妙,又擁二十萬大軍,列陣於前,可賀敦,如今我們陣內倒戈,後方已亂,不再是隋軍對手,不如答應長孫晟的請和。」染干侃侃而談著。

千金公主望著面前的染干,有幾分狐疑。

前年她嫁到都斤山時,長孫晟曾在沙缽略帳下停留過半年時間,對突厥的山形地勢深為了解,還與染乾結下了深厚情誼,莫非前日長孫晟來請和時,曾與染干也有密謀、也有許諾?

染干是沙缽略的侄子,與雍虞閭年紀相仿,但人材出眾得多,他射術得大隋箭神長孫晟指點,如今箭無虛發、有如神助,性格剛毅中又深有城府,精明過人,而且沙缽略向來認為雍虞閭柔弱,將來不配當突厥大可汗,所以,身為接班人處羅侯的兒子,染干心底恐怕早認定了自己才是將來的大可汗吧?

當然,大可汗帳中如今有千金公主主事,沙缽略又正在盛年,說到王位的更易,那還是遙遙無期、十分渺茫的事情。

但倘若今天沙缽略可汗戰敗身亡,都斤山下的風雲變幻,就會令人難以預料了。

楊俊帶大軍成雁翼狀排列,往突厥大營推進時,他一馬當先,打量著突厥人那綿延到天邊的營帳。

離得很遠,他也看得出兩座格外高大的穹廬頂是沙缽略可汗與達頭可汗的王帳。

聽說這次四十萬大軍侵隋,千金公主也跟在軍中,隨夫出征。

分別三年了,她已不像從前那樣,夜夜出現在他夢中。

他後來娶了清河崔家最美麗聰明的女兒為妃。

崔王妃有著獨孤伽羅那樣的才華和美貌,為他連生了兩個兒子。楊俊自己還俗後被封為秦王,都督十五州軍事的大總管,兵權之盛,僅次於太子,母親為他安排的人生,是那樣妥帖、安穩、富貴而充盈。

而那個年少時曾發願與他一生一世的女人,則成了突厥人的可賀敦,屢屢催著沙缽略可汗發兵侵隋,成了他們楊家的心腹大患。

旌旗雖密,楊俊也知道那是虛張聲勢。

剛才達頭可汗派人來報,說莫何可汗與染干父子率十三萬兵馬去營救落入阿波可汗重圍的沙缽略可汗,大營只有千金公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