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金風細雨 第435章 定調子

吳節也沒想到內閣的三大閣相都在西苑值房,心中未免有些疑惑。

自從嘉靖於二十年前將辦公地點轉移到西苑,再不上朝之後,為了與他配合。內閣、司禮監都在這裡設了值房,平日間都會有一個閣臣值守。

因此,西苑也成為大明王朝事實上的中樞核心要地。

這一規矩一直延續下去,不但明朝後來的幾個皇帝都在這裡辦公。到清朝時,滿清皇帝也都住在這裡。到現代社會,更是成為大名鼎鼎的中南海。

像今天這種三大閣臣同時值班的情形,以前還從來沒與碰到過。

見吳節疑惑,嘉靖道:「還有半月就是春節,內閣需去年各項開支按各部和兩京一十三省的實際用度整理出來,然後上報。哪些該結,哪些不該結,都要有個說話。再過得幾日,明年的幾宗大開支,也得讓各部提出來,戶部綜合算一下,然後內閣擬票,若成,就把紅給批了。時辰不等人,三個閣臣已經熬了幾天夜了。」

「原來年度財政會議就要舉行了。」吳節恍然大悟:「難怪閣老們都在。」

自從實行厘金制度之後,沒有了浩大的軍費開支,國家財政算是喘了一口大氣。到如今,倭寇已經剿平,未來也沒有什麼大的戰事。部隊和東南軍事機關該裁撤的裁撤,該遣散的遣散,總體來說,明朝的財政還是向好的。

不過,國家如此之大,事務如此至多,到處都要用錢。沒有巨大的軍費開支,別處需要用錢的地方又鑽了出來,按下葫蘆浮起瓢,就沒有個消停的時候。

如今,嘉靖又要修宮觀,在西苑裡大興土木,又不肯自己掏腰包。

如此一來,國庫依舊是窟窿巨大,堵不勝堵,倒苦了閣臣們。

嚴嵩昨天死了老婆,嚴府新喪,諸事繁雜,自然沒辦法來內閣視事。

所以,如今的內閣其實就是徐、高、張三駕馬車在勉強維持。

其實,嚴黨的倒掉估計就是最近的事情,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嚴嵩父子來不來內閣,已經不要緊了。

大不了,大家將來年的開支商量出一個結果之後,讓嚴嵩這個橡皮圖章擬票了事。

嘉靖回頭微笑著對吳節說:「讓台州軍移鎮去遼東一事你寫個條陳出來,等下給閣老們看看。」

這算是嘉靖給吳節的一個考驗,閣老們從內閣值房走到這裡,大約要花十來分鐘時間。

吳節必須在這十來分鐘里從構思到成文,寫出一篇看得過去的邊策來。

一般人若是用毛筆,光謄錄都不夠,更別說現寫一篇了。

這卻難不倒吳節,其實,對於東北的邊策,吳節已經想了好幾年了。畢竟這關係到明朝未來的走向,關係到自己的子孫後代是否要做亡國奴的大事。

當下,吳節也不推辭,快步走到皇帝御案前,拿了鉛筆,用行草飛快地寫了下去。

等到三大閣員進了玉熙宮精舍,吳節這一篇六百來字的短文恰恰寫完。

硬筆書法可是吳節的強項,雖然比不上用電腦打字,但相比起古人的毛筆字,堪稱神速。

嘉靖見吳節文不加點,速度又如此之快,心中欣慰,暗想:「朕親手點這個狀元果然不凡,這兩年來確實提朕大大地長了臉。」

嘉靖接過稿子大略看了一遍,然後將調戚繼光軍去東北的事情同三人說了,就將文章轉了過去。

吳節這篇摺子除了保舉戚繼光任遼東總兵官之後,還提出兩點靖邊策。

一,改入歸流,廢除東北地區少數民族的土官制度,遷移山林里的漁、獵民戶屯墾,設置地方官進行管轄。如今的東北地區很多民族還在實行部落酋長統治的奴隸制度,而一旦遇到天災,少數民族就會在部落首領的帶領下進漢族地區進行搶劫。只要一開始放手搶劫,那些少民發現搶劫實在是一本萬利的生意,在不肯安心生產。又因為通過搶劫,部落的勢力得以壯大,漸漸尾大不掉,頓成明王朝的禍害。如果將他們都遷移到平原地區開墾,實行流官制度,就算碰到天災,也能得到中央政府的賑濟。幾代人下來,都會同化成漢人,自然就不會有以後的女真南下了。

二,台州軍進駐遼東之後,可對蒙古俺打形成夾擊之勢。若蒙古人進攻大同,遼東軍從東向西攻擊。若蒙古人進攻遼東,則大同軍由西向東攻擊。若蒙古人直接攻擊北京,則兩軍東西對進。

對於改土歸流一議,嘉靖和三大閣臣都深以為然。他們以前治理邊的時候,大多選少數民族的頭人首領為關官,對本族人進行管理,官職世襲。比如東北的建州衛,都由女真的頭人們把持。

聽吳節這篇文章一說,大家才意識安撫並不是長久之計策,要想徹底平靖邊事,還得使用歸化這一手段,這也符合聖人教化之道。

頓時眼睛一亮,深以為然。

至於戚繼光移鎮去東北,大家也覺得這事可以做。都是為政多年的老人,自然知道一支打過仗見過血的軍隊有多寶貴,尤其是台州軍這種百戰百勝之師。若就此解散,也是一大損失。

移鎮去東北,倒是一個好辦法。

中原王朝對於北方草原民族的戒備由來已久,從漢朝的匈奴開始,再到突厥、回鶻、蒙古,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矛盾幾乎是不可調和。所謂的邊務,其實就是從延安到大同到居庸關再到遼東一線的防務,歷來都是明王朝軍事議題的重中之重,敢不用心?

所有的人都同時點頭稱讚,心中暗道:吳節這人文才卓絕,在陛下身邊歷練了兩年,如今又帶過兵,算是使出來了,後生可畏啊!

見三大閣臣們都連連點頭,嘉靖也有些興奮。

不禁道:「嘉靖三十九年的時候,蒙古俺答,率兵圍我京師半月。等到各路勤王兵馬一到,卻毫髮未損地回去了。辱朕極甚,當年,若是有一支大軍截其歸路,定能全殲俺答於城下。這樣的臉,朕不想再丟。」

他越說越激奮:「蒙古俺答不是視我大明如五物嗎,如今朕就將戚繼光調過來放到你身邊。人說戚繼光外號戚老虎,有虎在側,朕也讓他嘗嘗食不知味的感覺。他若再來,出來戚繼光和大同軍同時出擊外,朕讓吳節帶兵同他打,哈哈!」

說到這裡,嘉靖一聲長笑,顯得有些得意。眼睛發亮,面上也帶著一絲紅潤。

吳節心中苦笑,暗想:我懂得什麼軍事,真若派我去帶兵,只能將一切軍務交給手下人去辦,當個甩手掌柜。好在我是一個現代人,知道那些將領可用,並且能夠打勝仗,真到那一天,倒也不怕。

既然皇帝定了調子,這事也算是成了。

不過,高拱卻提出反對意見:「吳節我且問你,台州軍移鎮去遼東要走多少日子,這沿路吃穿用度所需幾何,這錢又從什麼地方掏?」

這個問題吳節早有預料,也大約計算過,就老實回答道:「從福建去遼東,最快也要走四個月,所需開撥銀子百萬。」

「什麼,這麼多?」如同一盆冷水潑到頭上,嘉靖臉上的紅潮消退下去。

如今的國庫已經到了子吃卯糧的時候,巨大的虧空還不知道怎麼彌補。馬上就是新的一年,明年的財政開支預算還沒有做出來,又多了這一筆。

一百萬兩,老天,大明朝如今每年的收入也不過三百萬不到,又從那裡去弄這筆錢?

徐階也忍不住搖了搖頭,閉口不言。

倒是那張居正因為掌管著戶部,當下忍不住在心中計算起來。

吳節當然不肯看到自己的提議就此流產,微一思索,道:「其實也用不了這麼多,台州軍有數萬人馬,其中大多是家屬和輔兵、民夫,真正的主力戰兵不過三千。可讓這三千多人先一步開撥,如此,三十萬兩就夠了。至於家屬,可慢一步移去東北,一年可以,三年五年也可以,並不急於一時。再說,南方人未必習慣遼東的苦寒,估計還有不少人不願意過去,又省下了一筆開支。」

吳節心中好笑,這大明朝的核心決策層的幾人怎麼湊到一起就說錢,弄得滿朝都是銅臭。

資本主義萌芽期果然是一種很獨特的存在啊!

吳節一邊說,眾人都同時微微點頭。

吳節又笑道:「其實,這三十萬兩也不一定要讓朝廷掏腰包的,依吳節看來,一文錢不出夠可以。」

嘉靖眼睛一亮:「不用錢……對對對,戚繼光收了一年多厘金,在對倭戰事中繳獲甚豐,讓他出點血也是應該。」

堂堂九五之尊竟然說出這種話來,大家都相互看了一眼,同是搖頭,覺得實在不成體統。

吳節忙道:「倒不是,臣以為,遼東一地苦寒荒僻,尤其是瀋陽和遼陽以北,每百里有十幾戶人家就算不錯了,只遼河一帶人煙多些。可地方雖然人少,可土地卻肥沃平整,稍微整治一兩年就是熟地。不如將這開拔銀子核算成土地,抵給台州軍。一來可以用土地吸引人口實邊,二來,俗話說有土斯有才,也顯得陛下和朝廷的恩典。」

「好!」張居正突然叫了一聲好,說:「其實,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