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12點整,電話響起

「真的有過鏡子殺人的事嗎?」蔻子瞪圓了眼睛問。

劉新宇笑著說:「套一句評書常用的話吧:說來話長,容我從頭講起。」他清了清嗓子,把腰一挺,擺出一副正襟危坐的樣子,好像要上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似的,逗得小萌「撲哧」一笑。

「蔻子,假如我讓你去買一面鏡子,難嗎?」劉新宇問。

「這有什麼難的?」蔻子說,「大型商場、超市、小商品批發市場,路邊的時尚小店,哪裡都能買到啊。」

「是啊,現在要想買面鏡子,簡直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了,可是大家也許不知道,能夠享受到這種『便利』,其實也就是最近一百年的事。」劉新宇說,「你們知道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鏡子是什麼嗎?」

「我在一本書上看過,好像是表面特別光滑的石頭。」張偉說。

「呵呵,要說最早的鏡子,那還輪不到石頭,應該是平靜的水面。據學者考證,中國古代表示鏡子的『鑑』字,從字形上看,就是居高臨下地注視著裝滿水的金屬器皿。」劉新宇說,「不過,考古學家發現的最早的人造鏡子是拋光的黑曜石或雲母石,印第安人還用煤精做成過『煤玉鏡子』,不過這種石頭鏡子映照出的與其說是物體的形象,還不如說是暗影。

「從世界範圍看,人類使用時間最長、範圍最廣泛的還是青銅鏡。青銅鏡是用銅與錫的合金打磨成薄片後,拋光而成。迄今發現的最早的青銅鏡出土於伊朗,約為公元前4000年的物品。我國最早的青銅鏡是在河南省三門峽市上嶺村虢國古墓群發現的,一共三面,墓群是公元前8世紀初到公元前7世紀中葉,大致相當於春秋早期的遺迹。這三面『春秋鏡』中,一面直徑是6.9厘米,鏡背上雕刻有一隻虎、一隻鷲和一頭鹿。另兩面直徑分別是6.4厘米和5.9厘米,還不夠掌心大——可別小看了這一點點大,它們宣布了中國鏡子的誕生。

「中國的青銅鏡絕大部分是圓形的,因為咱們的祖先認為宇宙是圓形的,中國哲學最講究『天人合一』,所以鏡子也要體現這種觀念。鏡背上的圖案有龍、鳳、走獸、花卉和鳥類等等,帶鏡柄的鏡子相對比較少。

「我國古代,關於鏡子的傳說其實有很多。比如晉代葛洪著的《西京雜記》中記載,秦朝的咸陽宮內立有大方鏡,可以照見人的五臟六腑,『秦始皇常以照宮人,膽張心動者則殺之』,跟X光機似的。隋朝末年,隋煬帝知道自己快要滅亡了,照著鏡子自言自語:『好頭頸,誰當斫之?』李世民把諍臣魏徵比喻成自己執政的鏡子。文學作品中提及的鏡子更是不計其數:比如《紅樓夢》中要了賈瑞性命的那面『風月寶鑒』,《封神演義》里赤精子傳給徒弟殷洪的陰陽鏡,《聊齋志異》中有一篇名叫《鏡聽》的,妻子在除夕拿著鏡子向灶神禱告,然後抱著鏡子出門,聽大街上行人無意中說的話,來占卜丈夫鄉試的凶吉……當然,最有名還是『破鏡重圓』的故事:南北朝的時候,陳國要滅亡之際,太子舍人徐德言與妻子樂昌公主恐怕國破後要天各一方,就把一面銅鏡一劈兩半,夫妻二人各藏一半,作為將來相會時的證物。後來徐德言顛沛流離,終於在街市上發現了妻子的那一半銅鏡,把自己珍藏的一半銅鏡對上,恰好吻合,賦詩曰:『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夫妻相認,終於團圓。」

王雲舒插嘴說:「我小時候聽這故事就納悶呢,古人把一面玻璃鏡一掰兩半,拿著多容易碰碎,多容易刺著手啊,敢情是銅鏡啊。」

劉新宇一笑,接著說:「無論銅鏡雕飾得怎麼精美絕倫,但由於它照出的影像畢竟不夠清晰,所以註定要被玻璃鏡所取代。牛頓很早就指出:金屬在反射光線時比玻璃折射光線時所丟失的光線要多得多。

「關於玻璃鏡的起源,偉大的古羅馬博物學家普林尼在他的巨著《博物志》中寫道:『據說西頓(位於敘利亞)這地方最先發明玻璃鏡,其玻璃工匠因此而名揚四海。』不過,在早期,人們還沒有掌握製造平整透明的薄玻璃的技術,也無法在加塗熱金屬層時避免玻璃受高溫炸裂,因此玻璃鏡子的面積總是很小,大約只有一隻小茶碟那麼大,質量也很差。中世紀晚期的北歐,最流行的是一種名叫『牛眼睛』的小型凸鏡,由於照出的影像不清晰,被人們起外號叫作『陰影臉』。

「直到1450年,威尼斯穆拉諾島上的鏡子製造專家貝羅維埃羅用含有豐富的氧化鉀和磁鐵的海草灰製作出了極其清亮的玻璃,此後,威尼斯人利用錫和水銀的混合法改進了錫水齊塗層的方法,成功地製作出了『美麗非凡、純凈無瑕的鏡子』。自此,精美而昂貴的威尼斯鏡子風靡世界達兩個世紀之久。據記載,16世紀初,一面裝飾著繁複的銀質邊框的威尼斯壁鏡的售價為8000英鎊,要知道,當時文藝復興時期大畫家拉斐爾的一幅畫作也只值不到3000英鎊——鏡子價格幾乎是它的3倍!

「據法國駐威尼斯大使1664年提交的報告稱,法國每年因購買鏡子而需要向威尼斯支付大約30萬英鎊。對於身高雖然只有1.54米,卻享有『太陽王』稱號的偉大帝王路易十四來說,這無疑是一件不可容忍的事情。於是,他任命了一位名叫柯爾貝爾的布商之子做財政大臣,此人同時也兼任掌管建築、皇家工廠、商業和美術的總監。請諸位一定要記住柯爾貝爾這個名字,這個傳奇人物最終使世界鏡子製造中心從威尼斯轉到了法國。

「柯爾貝爾對法國人用天價購買鏡子,給威尼斯『送錢』的現象極不滿。他讓法國駐威尼斯大使邦奇動員穆拉諾島上的工匠來法國定居。邦奇明確告訴他,光有這念頭就很危險,因為威尼斯法律明確規定『遊說威尼斯工匠去往法國者將被投海溺死』,而『任何工人或藝術家若把自己的技術帶到國外,他所有的直系親屬都將被抓入監獄』。

「但是,柯爾貝爾告訴邦奇,為了國王,他必須克服困難,不惜一切代價地完成任務。邦奇於是僱用了一個精明的古董商,讓他到穆拉諾島上去尋找願意到法國去的工匠,並許以優厚的待遇。1665年4月,3名在當地牢騷滿腹、品行不端的威尼斯工匠來到了法國。威尼斯制鏡行會的老闆們立刻通知了當局,駐巴黎的威尼斯大使薩格爾多得到命令,儘快找到這三個人並想辦法讓他們回國。可惜薩格爾多一無所獲。這一年的秋天,又有二十名威尼斯工匠坐著平底船從穆拉諾島偷偷來到法國。

「1666年2月22日,歷史書上明確地記載著,就是在這一天,法國皇家制鏡工廠製造出了第一面沒有瑕疵的鏡子。

「沒過多久,在威尼斯政府聲稱要扣押家屬的巨大壓力下,一些威尼斯工匠從法國又回到了祖國。法國皇家制鏡工廠這時還是初創階段,缺乏人才就像嬰兒沒有母乳,是件要命的事。柯爾貝爾再次給邦奇下達命令,把工匠的家屬們一起接到法國來。威尼斯警方不知怎麼地得知了這個消息,把去了法國的工匠的家屬嚴密地監控起來,不過沒幾天,警方就放鬆了,因為這些家屬大多表現得很老實,有的還卧病在床……誰知幾天之後,警方正打算把這些家屬的情況審查一遍時,卻目瞪口呆——他們早已經跟隨法國的密使溜之大吉了。

「威尼斯警方震怒!歷史上的『鏡子殺人』事件就此開始了。」

劉新宇講到這兒,客廳里的人們把耳朵豎得更高了。

「1667年1月初,嚴寒鎖住了位於巴黎勒依大街的法國皇家制鏡工廠,一名來自威尼斯的打磨拋光工人突然發高燒,幾天後不治身亡。柯爾貝爾接到報告後,雖然很惋惜,但是並沒有想很多,但就在1月25日又傳來一個令他震驚的消息:一個名叫莫拉斯的玻璃吹制工突然劇烈地胃痛,根據醫生檢驗的結果,懷疑他是被人下了毒。柯爾貝爾親自趕到工廠查看莫拉斯的病情,但是莫拉斯已經在一陣劇烈的抽搐後,一命嗚呼。

「皇家制鏡工廠陷入一片恐怖的氣氛之中,威尼斯的工匠們接二連三地返回了祖國。

「皇家制鏡工廠兩名工人的死因成為歷史之謎,歷史學界普遍認為他們是被來自威尼斯的間諜處死的。但是,這個時候的法國工匠已經從威尼斯工匠那裡學到了成熟的鏡子製造技術,由於他們製造的玻璃鏡子更大而且更便宜,在世界市場上迅速佔據主流地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684年完工的凡爾賽宮的鏡廊中,306塊鏡子與17扇窗戶相對,廊外庭院美景盡收其中,走在廊內像走在風景優美的油畫里……與此同時,威尼斯穆拉諾島的鏡子業無力競爭,很快衰落。以致義大利的大使在1680年流著淚感嘆:『我們通過上帝、大自然和辛勤勞動創建起來的事業,被幾個充滿惡意的同胞如此輕易地走私到了鄰國。』

「隨著法國皇家制鏡工廠和世界各國制鏡工匠們在技術上的不斷革新,玻璃鏡子的生產規模和普及範圍越來越大。到19世紀末,平板玻璃製作技術日臻成熟,鏡子生產也逐漸實現了工業化和機械化,『舊時豪門廳前鏡,掛上尋常百姓家』,鏡子成為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