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異族的異界之門 第349章 平原戰爭(中)

潰敗!潰敗!

雅爾王國稍微在西北線用了些力提高壓力,伊索特琴在西線短短的十幾天里,國土面積萎縮超過兩千平方公里,軍隊一直在後撤,西線已經快頂到海因頓克河。

感覺優勢很大,涅拉沒有急著撲殺,而是加緊外交交涉催促雅爾王國再用力一些。

這個時候,伊索特琴的克萊門蒂亞王儲提前兩天加冕,戴上王冠的第一句話:

「伊索特琴從今天起進入全面戰爭狀態,我承諾帶領大家擊敗某些人的陰謀,戰爭結束後你們會看到一個更強大的伊索特琴!」

這話聽起來,就好像老國王不行了,不得不讓克萊門蒂亞接管全部權利,讓克萊門蒂亞本就很高的支持度,瞬間壓倒了一些因戰爭不利而起的不同聲音。

另外還宣布了一件事,今年的豐收祭不會取消,但為了保障戰爭各地官方不會出錢,民眾可自行組織歡慶活動。

總的來看,克萊門蒂亞女王上台的時候,好像沒把對手放在眼裡。

由於通訊手段還比較依賴法師,法師又沒有太多元素晶體支撐,前線與後方的通訊質量很差,兩個敵對國打了十幾天,甚至還沒弄清楚對面是什麼樣的軍隊。

海因頓克河西岸五十公里,「利刃」要塞。

交戰線距離要塞還有十幾公里,要塞里卻忙碌的很,可以看到路上不停的有破損盔甲送到要塞的一角,那裡傳出的砰砰聲幾乎傳遍整個要塞。

前線裝具修復營,是戰爭支撐下去的秘密武器之一。

修復營可以修復現有裝備的所有金屬武器和板甲、胸甲型防具,甚至可以重新熔鑄兵器,只是早前的裝備有些參差不齊,重新熔鑄後品質會受到一些影響。

可以明確的說,利刃要塞具有整個龍元世界最強的裝具修復能力,消耗的東西是早就囤積在要塞里的煤炭。

前線裝具修復營每天能修復三千套胸甲和八千把劍型武器、搶尖,僅僅依賴其修復能力,就能把後方的裝具運輸壓力降低六成以上。

更可怕的在於前線裝具修復營具備機動力,依託科多獸、卡車、馬,能把所有修復工具、設備拖走。能做到這一切,因為發電部分是秘密研發的分體式柴油發電系統,可靠性還不算高,但是補充易損件比補充大量的裝具容易太多。

職業者很強,一個大師級職業者,幹掉一百個大頭兵問題不大,但是在戰爭中,百夫長和小隊長可不會讓那些高威脅的法術落到大頭兵身上。

在賢者不能輕易消耗的前提下,沒有碾壓式的人口差距,戰爭實際很難用高級職業者瞬間決出勝負。而且就算是兩個戰士型的大師級職業者,一個天天用新防具,另一個防具一天比一天破,結果似乎也不難想像,總體上打來打去還是打綜合國力。

除了裝具修復營,本次戰爭還有一套秘密裝備——來自賽博坦的禮物,十來噸「儲能體」。

元素晶體的很小,以一個大師級魔法師來算,大約需要十二顆高品質元素晶體才能布滿魔力,也就是五千克儲能體的量。

這種東西賽博坦根本不賣,龍元世界一側,原來只有通用空間道具煉金實驗室才有配。去年的時候,伊索特琴電網商會在一筆採購中,賽博坦以「鼓勵電網建設」的名義資助了一些儲能體,剛剛過去的展銷會後又有一批新的。

儲能體的能量水平不算高,勝在用過之後可以拿去賽博坦付錢充能,充能價格只有購買元素晶體的四十幾分之一。

其實大家知道賽博坦的目的,是希望伊索特琴能帶頭研發出工業級電池,用於電網調峰可以明顯減少總裝機容量,降低電力成本,但是工業級電池又哪有那麼容易弄。

其中的一部分儲能體,很自然的流入皇家軍隊,開發出獨特的應用方式……就是元素晶體替代。

戰場上,它們以幾乎免費的形式支撐著更多的治癒魔術陣,大大減少了傷員死亡的情況。

兩樣秘密武器都很強,可是它們並不是克萊門蒂亞女王的殺手鐧,它們的任務只是在儘可能減少犧牲的前提下,拖住兩國軍隊。

真正的戰場,在別人家裡。

涅拉王朝,「東方海柱」。

東方海柱是海港的名字,城市也以它為名,這是整個古大陸最繁榮的綜合型海港(漁港加貿易港)之一,千帆競逐在這裡只是小場面……噸位還沒上去也是原因。

「誰能告訴我,為什麼最近會有那麼多流民?!」東方海柱的城主大人正在大發雷霆。

涅拉王朝的制度和伊索特琴是不一樣的,城市一把手方面,城主的權利要比伊索特琴的總督大很多,發展資金的來源、稅收結構都不盡相同,此時都不細說。

但兩者有一點是一樣的,因為月神教會的存在,這個國家同樣沒有明面上的奴隸買賣,所以流民的處置是個比較麻煩的問題。

「大人,我們也是剛剛發現這種情況,還沒來得急尋找原因……」副官低著頭報告。

「那就滾去查!」

東方海柱的流民在短短的三個月里,由約三千人增加到了六千人,其中有兩千多是戰爭後才冒出來的。

新增的流民來自三個部分,一部分是涅拉境內戰區周邊流民,他們在路上會遇到「好心人」給他們指路和提供少量食物甚至零錢,引導他們過來。

第二部分是從獵弓半島偷渡過來的,如果真的能調查到,會發現有人免費給這幫流民提供偷渡「床位」。

第三部分有點離奇,是直接在東方海柱「本地製造」的,有一批商人因為資金緊張,最近加大了債務回收力度和手段強硬度。這部分不是陰謀,畢竟戰爭是真的爆發在四百公里外,一些實力不太夠的商人已經開始打算後路,只不過也是有「好人」提醒,他們才想起來債務要抓緊回收。

東方海柱不計算流動人員都有十幾萬人,加上各地商人水手等,能突破三十萬,幾千流民不會有太多用,不過不要緊,接下來慢節奏的拉鋸戰中,還會有人慢慢製造。

當然,一些前期工作,現在就已經在流民中展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