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風雲舒 第2458章 驕兵

孫尚香越發狐疑,盯著孫權看了又看。

孫權目光有些躲閃,隨好又鎮定下來,笑道:「好吧,我承認,看到左都護,我緊張了。」

孫尚香撇了撇嘴,哼了一聲,抬手指了指孫權。「你不老實,肯定心裡有鬼。」接著又加了一句。「從小就這樣,兄弟姊妹八人,就你心眼最多。」

孫權也笑了。「我只是小聰明,陛下才是大智慧,你們幾個也各有所長,我是望塵莫及,只能在陛下左右奉承些文牘,略盡綿薄之力。」

孫尚香還待再說,陸遜輕輕咳嗽了一聲,上前行禮,又恭恭敬敬地向孫權行了一禮。徐節也跟著上前行禮。孫權連忙還禮,口稱不敢。論官爵,論影響力,他們可都比他高出不少。

孫策擺擺手,說道:「都是自家人,就別那麼客套了。尚香,知道我召你們回來的原因嗎?」

孫尚香收起笑容,和陸遜、徐節一起躬身施禮。「請陛下訓示。」

孫策命人取來幾份軍報,遞給孫尚香,又鋪開地圖,指指漢中。「漢中大戰將起,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孫尚香三人一聽,下意識的互相看了一眼。孫策雖然沒有明說,但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只要他們能拿出讓孫策滿意的方案,從漢中進攻蜀地的任務很可能就是他們的。

興奮過後,孫尚香隨即皺起眉頭。「這麼快?用兵漢中,最合適的路線是從關中發兵、運糧。關中的新政剛剛推行一年,民心初定,百姓儲積不多,這時候大舉興兵,消耗太大,怕是不妥。」

孫策點點頭,卻不多說什麼,只是示意孫尚香先看看軍報。

孫尚香不再多說,埋頭閱讀軍報,不時看一眼地圖,修飾得很精緻的細長眉毛不時輕蹙,粉嫩的小臉上多了幾分與年齡不太相襯的凝重。陸遜、徐節也一樣,一言不發,卻又讓人覺得默契無比。

孫策坐在御案後,看著孫尚香三人,心中欣慰。不管怎麼說,這個時代已經有了變化,孫尚香以一女子為將,雖然也遭到了一些置疑,大部人還是接受的。這既和孫尚香本人的天賦有關,也離不開他的悉心栽培和引導。沒有那麼多鋪墊,她是走不到這一步的。

孫權站在一旁,眼睛看著孫尚香等人,餘光卻一直在注視孫策。他看到了孫策的滿意,心裡多少有些失落。前些日子,孫策有意讓他去就國長沙,協助孫翊,被他拒絕了。現在孫策為孫翊組建水師,又打算委任孫尚香指揮漢中戰役,他只能置身局外,看著弟妹指揮千軍萬馬,征戰沙場。

孫尚香等人看完軍報,又湊在一起,低聲商量了幾句。孫尚香幾乎沒說什麼,大部分時候是聽陸遜和徐節建議,最後點了點頭,轉身看向孫策。

「陛下,臣等以為,眼下不具備大舉攻蜀的條件。」

孫策笑笑,示意孫尚香接著說。

孫尚香取過地圖,與孫策隔案而坐,解說了自己的理由。她說的理由和沮授、郭嘉等人的分析差不多,覺得漢中作戰的戰線太長,道路又不走,運輸的消耗太大。由漢中攻蜀,必然要面對劍閣等天險,兵力優勢發揮不出來,如果沒有絕對的優勢,很難取勝。

因此,她建議暫時不增兵,不以攻蜀為目標,命令黃忠部穩紮穩打,以全取漢中為目標。為此,可以要求馬騰、閻行從涼州提供一些幫助,收集一些牛羊、戰馬,沿漢水而下,夾擊漢中的蜀軍。如果有必要,可以將魯肅部西移,增加涼州的兵力,吸引曹昂的注意力,迫使他分兵。

孫策仔細聽完,又問了陸遜和徐節的意見。陸遜、徐節表示附和孫尚香的觀點。事實上,他們在來的路上就分析過孫策召他們述職的原因,估計到可能讓他們西進關中,只是當時不知道漢中的戰況,沒想到黃忠已經攻取西城,將戰線推進到漢中腹地。

陸遜認為,這固然是個機會,也是個陷阱,更是對大吳君臣的考驗。如果被眼前形勢所欺,急於求成,倉促發起全面進攻,屆時受阻劍閣雄關,不管是受挫,還是僵持不下,都會挫傷士氣。

除此之外,陸遜提出一個猜測:這可能是蜀國君臣的最後一次努力。漢中乃是益州北方門戶,失漢中則封門閉戶,迎敵於門。若非得己,曹操絕不會如此。或許是知形勢不利,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做最後的嘗試。如果得逞,蜀國借著這股士氣,至少可以支持十年,以觀形勢。如果不能得逞,蜀國君臣取勝無望,也許就要考慮稱臣的問題。

這也許就是曹操一直沒有拒絕談判的原因。

孫策很意外,但仔細想想,未嘗沒有這種可能。曹操父子也好,許攸、陳宮也罷,都是熟知史書的人,不可能不知道僅憑一個益州支持不了太久,曹昂、陳宮更是效仿過新政的,他們太清楚雙方的實力差距了,怎麼可能一意孤地,頑抗到底?

之所以沒有投降,應該與忠誠無關。如果真是不計利害,一心效忠漢室,他何至於到現在也沒有立皇長子登基。他們只是不死心,覺得新生的大吳有自潰的可能,他們還有撿便宜的機會。

就像歷史上項羽和劉邦的故事一樣。

孫策忍不住笑了。看來在他們的眼裡,我還是個年輕的寒門武夫啊。能打天下,未必能守天下。

「尚香,你們三個仔細商量一下,擬一份攻略出來。至少要有兩個版本:一是黃忠全取漢中,一是黃忠受挫,需要馳援漢中。有什麼需要查閱的資料,直接問仲謀,他清楚得很。」

「唯!」孫尚香三人領命。

孫權也跟著躬身施禮。

孫尚香剛回來,還要去拜見吳太后,徐節也要去拜見孫公主,孫策沒有留他們用膳,只是讓他們儘快完成方略。孫尚香三人謝恩,退出宮去。孫策隨即起身,去了軍師處,將陸遜的分析轉告沮授。

沮授很驚訝,思索半晌後,同意陸遜的分析有一定可能。

「陛下,當令阮瑀赴南鄭,與曹昂、陳宮接觸,試探其意。」

……

月川北岸。

徐庶負手而立,看著緩緩東流的月川水,不由得嘆了一口氣。

「將軍,又為輜重的事憂愁?」部曲將桓逸看了徐庶一眼。「這事急也沒用,還是再等等吧,陛下聖明,他一定會降詔,要求黃將軍謹慎從事的。有了詔書,諸將就算心急也不敢抗詔。」

徐庶苦笑了一聲,抬起手,指著月川南岸的山勢。「我憂愁的不僅是輜重,還有這地形。你注意過沒有,由西城向西,月川兩岸的山勢區別越發明顯。大巴山的北麓陡峭,幾乎無法行走,由此可以想像,劍閣當不負盛名,必是易守難攻之天險。就算全取漢中,入蜀依然不易。」

桓逸抬起頭,看看月川南的鳳凰山,又看看月川北的秦嶺,頓時恍然,不由自主地「哦」了一聲,又有些不好意思的撓撓頭。他跟著徐庶西進,徐庶走過的路,他都走過,徐庶看過的山,他都看過,卻一直沒發現有什麼不同,不都是山么。

「還是將軍心細。」桓逸心悅誠服的贊了一聲。「若非將軍提醒,我大概一輩子都不會注意這山和山的區別,對用兵有這麼大的影響。」

徐庶沒有理桓逸。他背著手,沿著月川緩緩而行。吳懿不戰而降,吳軍看似形勢大好,但麻煩也接踵而來。西城縣人口有限,這幾年又一直作為吳懿的駐兵之地,百姓的負擔本來就很重,現在又增加了近三萬吳軍,糧食不足便成了黃忠、徐庶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西城就在沔水之濱,當然可以依靠水運,但西城境內的沔水在秦嶺和巴山之間穿行,兩岸山勢陡峭,水流湍急,還有很多急彎,暗礁淺灘更是隨處可見。據有經驗的船工說,西城以向的百餘里內,大大小小的礁灘竟達百餘處,就連最善逆水而行的鱣魚都未必能游上來。

西城東有一個地方叫鱣湍,水流很急,據說鱣魚游到這裡都會鰓裂而亡。

除了水流急,還有很多地方水道狹窄,大船無法通行。這大大增加了輜重運輸的難度,要將一石糧從襄陽運到這裡,途中需要消耗五六石甚至更多的糧食。即使僱用了最有經驗的船工,翻船、觸礁的事還是時有發生。

但是不戰而取西城,卻讓不少將士產生了輕敵的情緒,紛紛請令,希望繼續西進,直抵南鄭,全取漢中。甚至有人說要搶在其他諸軍之前攻蜀,洗脫這幾年久戰無功的惡名。

這樣的情緒不僅在普通將士中蔓延,就連校尉、偏將軍等中高級將領都被感染了,有人拐彎抹角,有人直言不遜,希望徐庶向黃忠請戰,繼續前進。

吳懿是向徐晃投降的,徐庶只是策應,分不到多少功勞,這讓徐庶的部下很不舒服。

徐庶也想立功,但他不是普通將領,上陣的時候只要勇敢就行。他很清楚幾萬人攻戰需要考慮多少勇敢以外的事。沒有足夠的輜重,沒有充足的糧食,想取勝無異於做夢。這一路走來,他每次抬起頭,看向這連綿不絕的群山,心裡就憋得慌。

為將者,當知天文地理,豈是虛言。就連他自己,也是到了這裡才知道山勢險峻。在地圖上看山,和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