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風雲舒 第2218章 交易

「對,對。」徐琨強笑了兩聲,意興闌姍,強忍著扭頭就走的衝動,低著頭,背著手,沿著城牆向前走。他有些後悔,不該來高唐找朱然,簡直是自取其辱。

朱然跟了上去,陪著徐琨走了一段。徐琨心情稍緩,苦笑道:「義封見諒,我也是……」

「都督的心思,我感同身受。」

「是嗎?」徐琨強笑了兩聲,又覺得不妥,只好閉嘴不言。

朱然突然笑了。「大王被人稱作小霸王,都督以為是佳評還是惡評?」

「當然是惡評。霸王雖然力可拔山,不過是匹夫之勇,卻非英主。若非如此,天下又豈能得而失之,白白犧牲了我江東子弟。」

「若是讓都督選擇,你是願意追隨霸王,還是願意追隨漢高祖?」

徐琨沒有立刻回答,他停住腳步,扭頭打量著朱然,欲言又止,一絲笑意卻在嘴角綻放開來。他挪開眼神,看向遠處,思索半晌。「義封,感激不盡。」

「都督不必客氣,我兼任都督的軍師,查闕補漏本是職責所在。」

徐琨轉過身,靠在城牆上,雙手環抱在胸前。「義封,我能問你一句話嗎?」

「當然。」

「大王……可曾評價過我?」

朱然站在徐琨身邊,輕拍城垛。「大王麾下人才濟濟,人所共知,侍從三甲為龐士元、陸伯言、諸葛孔明。我天賦有限,不能和他們三人相提並論,勉強可列為第四。如今陸伯言、諸葛孔明為左右軍師,龐士元隨沈督,我隨都督。沈督稱三妙,是江東世家子弟中最先被大王委任一州軍事的奇才,都督覺得自己在大王心中是什麼地位?」

徐琨嘆了口氣。「義封,我就是看不懂大王的用意。就拿沈督來說吧,他當初統兵北上,征戰青州,也算有功可述,如今卻停滯不前,反倒是朱桓後來居上,統呂范、紀靈、滿寵,平定兗州,你說他會怎麼想?」

「沈督負責青州軍事,那青州推行新政用了多久?」

徐琨不吭聲了。這件事的確不順利,沈友初平六年入青州,到現在已經有五年多了,青州的新政推行才算真正開始,離大功告成還有一段距離。這既是青州情況複雜,也是沈友本人年輕,沒有足夠的經驗所致。但這五六年里,孫策從來沒有批評過沈友,而是不斷派文武增援,先是派他負責濟南、平原戰事,又派伊籍任青州刺史,分擔監察的事務,這都是給沈友歷練的機會,耐心地等他成長。

說起來,沈友其實只比孫策小一歲。

孫策雖然號稱小霸王,實際上遠比項羽高明,有著漢高祖也未必能及的老成和穩重。在他心裡,每個人都有最合適的安排,自己的擔心實在沒有必要。

朱桓看似後來居上,但兗州之戰已經證明了他的能力上限,陸遜已經被調離,朱桓再進一步的可能性極小。相比之下,龐統、朱然都在青州,進攻冀州時,青州必然是主力,而他也會是當仁不讓的前鋒。這時候如果輕舉妄動,不僅會害了自己,害了朱然,還打亂了孫策的布局,罪莫大焉。

徐琨豁然開朗,慚愧不已。

「我親自去臨淄,與沈督和龐軍師商議。」

「親自去就不必了,都督還是留下來整頓兵馬比較好,沈督與龐軍師若有命令,都督也可立刻行動。」

「甚善!」

……

沈友也接到了孫策的冀州方略。他與龐統商量後,覺得此戰關鍵是誘劉備入冀州,在平原決戰,以免劉備退入山區,據險而守。因此,太史慈能不能完成對劉備的包抄至關重要,他們如何保持對冀州的壓力就很有講究。壓力太大,冀州隨時可能易手,劉備不敢出兵冀州,太史慈無機可乘。壓力太小,袁譚又可以將足夠的兵力調到北線,劉備想進也未必進得來。

最後,龐統想出了一個主意:加大新政的推行力度,迫使更多的青州世家出逃,造成青州人心惶惶,暫時無力出兵的態勢,讓袁譚放心,將一部分兵力部署在平原一帶,聲援青州世家。如此一來,他們也可以名正言順的整兵備戰。一旦太史慈完成包抄,他們就可以發起進攻。

龐統估算了一下,如果一切順利,總攻將在秋後展開。他們進攻的時間可能會遲一些,但最遲也不會遲於新年。著眼於此,有些準備需要提前進行,比如糧草輜重的籌集、運輸,比如兵員的徵發、訓練。這次是主動進攻冀州,與據地而守不同,需要準備得更充分一些。

沈友贊成龐統的建議,隨即與伊籍商量,讓他加強監察,加大對陽奉陰違的青州世家的處理力度,必要的時候可以小題大作,把聲勢鬧得大一點。

就在他們商量的時候,徐琨轉來了蔣乾的消息。龐統分析之後,以為不必多事,靜觀其變即好。冀州落入誰的手中並不重要,袁譚也好,袁尚也罷,包括劉備在內,他們都不具備整合幽冀的能力。如果他們能互相配合,或許還能有一戰之力,如果他們互相謀算,內訌不休,這事反倒好辦。

「且作壁上觀。」龐統如是說。

「士元,冀州攻勢會由誰負責?」想到秋後的行動,沈友不禁心動。粗略的算一下,需要動用的兵力至少要包括太史慈、甘寧、徐琨和他四個戰區督,近十萬大軍,很可能兗州方面還會有安排,肯定需要一個居中協調的大將。不過他也不敢抱太大希望,與太史慈相比,他並沒有什麼明顯的優勢。平原作戰,尤其是切斷劉備退路,需要太史慈統領的幽州騎兵擔當主力。

「如此大的戰事,非大王親臨不可。」

沈友沉吟片刻,又問道:「那拿下冀州之後,我與徐琨將去何處?」

「拿下冀州之後,最大的可能是進攻河內、河東,然後攻取并州之地。并州多山,都督大有用武之地。不過,在此之用可能還要和黑山賊交交手。大勢已明,他們如果還不肯俯首稱臣,就只能死了。」

沈友想了想,表示同意。「我意亦如是。」

在龐統的參謀下,沈友親自執筆,給徐琨、蔣干各回了一封信。他對蔣干說,冀州內部事務,由典客相機而定,但青州目前不宜出兵,以免打草驚蛇。你要注意安全,不要被戰禍殃及,必要的時候可以離開鄴城一段時間,我可以聯絡水師,請甘寧安排戰船去接應。

對徐琨,沈友則建議他做好作戰的準備,不宜輕舉妄動,因小失大。

很快,伊籍在青州全境展開巡察,尤其是平原、濟南等西部諸郡國,要將新政推行到底,凡是有所隱瞞,一律嚴懲,涉事的青州世家和官吏概不例外。一時間,青州風聲再起,有的世家舉家出逃,有的則向魏王、中山王求援,請他們出兵青州,驅逐沈友、徐琨。

……

盧奴,中山國相府。

劉備背著手,在堂上來回踱步,腳步又快又猛,透著一絲絲掩飾不住的興奮。

逢紀與華歆對面而坐,神色卻大有不同。逢紀眉頭緊皺,神情凝重,一言不發。華歆卻連連搖頭,一邊嘆氣,一邊大口大口的喝著酒,彷彿再不喝就沒機會了似的。

劉備突然停住腳步,目光在逢紀、華歆臉上掃了掃,笑道:「華君,你喝得太急了。」

華歆苦笑不答,又將一大杯酒倒進嘴裡。劉備眨眨眼睛。「看來華君不同意我的計畫,以酒遮面,準備把自己灌醉了,讓我沒有機會開口。」

華歆將杯子扔在案上,嘆了一口氣。杯子從案上掉了下來,「丁丁當當」的響著,一直滾到劉備的腳下。一旁的侍者剛要過來收拾,劉備擺擺手,彎腰撿起酒杯,放在案上,笑眯眯地說道:「華君,孤雖愚鈍,卻還是聽得進意見的,華君若有高見,不妨指點一二。」

華歆抬起眼皮,打量了劉備一眼。「只怕忠言逆耳。」

「無妨,華君盡量直言。」劉備提起酒勺,為華歆添滿酒,再次推到華歆面前。

「袁熙不自量力,欲以臣弒君,以弟弒兄,大王不協助魏王除逆,反而與袁熙結盟,助紂為虐,不怕天下人心寒嗎?」

劉備搖搖頭。「華君有所不知,孤這中山王與袁顯思的魏王,甚至曹孟德之蜀王,都是為了扶助朝廷,對抗孫策。如今袁顯思屍位,已然違背了先帝封王之本意。孤雖不才,不能坐視,不得不從權,舍小節而就大義。若能有益於大漢,縱身敗名裂,又有何妨?」

華歆看看劉備,嘴角抽了抽,又道:「大王為朝廷不惜粉身碎骨,著實難得,只是歆擔心大王為袁熙所惑,身敗名裂而事不成,毀了先帝的最後一絲希望。」

「華君何出此言?」

「袁熙曾主政青州,他是什麼人,歆略知一二。此人不過中才,太平歲月,或許可以憑藉家世,官至二千石,如今亂世,他只合安份守己,因人成事,安能獨任大事?大王助其弒兄弒君後,奈冀州何?若是大王親自執政,以大王麾下文武,足以鎮撫冀州嗎?」

劉備心領神會,撫著鬍鬚,笑道:「華君所言甚是,這的確是個問題。人才不足,無以成事。不過並非不能解決,若華君及青州俊傑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