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權臣之路 第059章 讓起義的火焰洶洶燃燒!

「哥,你讓剿總大軍進駐延綏鎮,而非西安城,恐從一開始,就沒有想著要領軍儘快鎮壓起義軍吧?」

奔行的這些天,趙宗林的心中,一直都徘徊著一個疑惑,為何剿總大軍要捨近求遠?

就陝西當前的局勢來看,剿總大軍進駐西安城,那不是更加有利於整體統籌?

可趙宗武卻沒有那麼做,反選擇地域狹隘的延綏鎮,雖說那裡的防禦措施,的確是頂尖存在。

「品出來了?」看了眼弟弟,趙宗武這臉上帶有笑意,道:「你說的沒錯,我這一次前來陝西,就沒想著要儘快結束,這場在陝西爆發的起義軍之火。」

趙宗林皺眉反問道:「為什麼啊?大哥!儘早結束陝西民變,也就能讓百姓免於戰火,這樣就會有大批的百姓得活,可若是不儘快結束這場戰鬥,那死掉的百姓何以萬計啊!」

因為趙宗林他,是在環境相對平和的遼東長大。

生活在穩定的環境,與見到混亂的環境時,他們下意識都會去想一件事,那就是儘快的結束混亂,至於後續存在什麼問題,等到了以後再去解決就是了。

可趙宗林卻忘了,這中間一個最重要的環節。

遼東環境穩定的前提,是基於趙宗武率領大軍,從兇殘的建奴手中奪回來的!

而在此之前,建奴已對遼東本土進行了鎮壓,這使得遼東本地的鄉紳階層皆被幹掉。

即便是那些投效建奴的漢奸,事後也用訴苦大會,將其給全部剷除乾淨了,這才使得遼東能夠盡數聽從官府。

基於這樣的條件,遼東才能在趙宗武的帶領下,一步步走向強大。

而這些東西,除了在培養官員的學院教授外,諸如戰爭學院之類的,並不會深層次的教授。

而趙宗林所處的學院,則是戰爭學院健兒營。

儘管他天資聰穎,可多表現在軍事、統率上,對於民生建設、權謀大道,並沒有那麼深層次的獵取。

見自己弟弟這般,趙宗武語重心長的說道:「宗林,現在你還年輕,所想的就是單純的取得一場勝利,這一點我能夠理解,因為我也是從你這樣一個年齡段過來的,心中的驕傲我很清楚。

但是宗林,這鎮壓起義軍,與誅殺建奴,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一個是抵禦外族,一個是內部矛盾。

這外族來襲,用大軍去鎮壓是最好的手段,因為所到之地皆同仇敵愾,都想能儘快驅逐外族。

但起義軍就不一樣了,他們是我們的同族,而且還是地方官員昏庸貪腐,使得百姓沒有了活路,為了活著,他們就要反抗,就要暴起。

而這個時候,使用強硬的手段去鎮壓,不把隱藏在這裡面的問題都逼出來,那麼我們就會陷入剛鎮壓一地和平,接著又會再度出現暴動的根由。」

既然要好好培養自己的弟弟,那麼他必須要在趙宗林的心中,樹立起來一個戰爭三觀。

聽了自家大哥的回答,趙宗林先是深思了許久,接著便講道:「所以哥,你就準備先行進駐延綏鎮,讓該地域發展起來,藉助救贖營的那群官員,這一路上聚攏過來的百姓,打造出一個穩定的地域。

而在這期間,我軍對周邊進行掃蕩、鎮御,使得肆虐在陝北的起義軍,被迫且主動的城池更密集的陝南運作?」

「不錯,想的很好。」見自家弟弟能想到這一步,趙宗武這心中很欣慰:「一路上走來,你也都看到當前大明的地方,處在一個怎樣的環境。

地方士紳、官員狼狽為奸,為了能夠獲取更大的財富,將貪戀的雙手,伸向了沒有抵抗力的百姓身上。

既然說這樣的群體太多,那麼剛好藉助此次機會,便將這群毒瘤給除掉!

當然這中間我們也要把握好度,儘可能的減少,在此次起義軍的戰爭中,無辜的百姓少死一些……」

講到最後,趙宗武這臉上,反有了幾分落寞。

他不是不想一步到位,但是當前的大明地方,已經是積重難返了。

儘管說這一策略,對掙扎在底層的百姓來說很殘酷,但是回顧歷史陳述,趙宗武的這種方法,是最少消耗華夏一族底蘊的策略了。

難道真等到異族來殺、起義軍暴起、士紳殘暴,那樣一種惡劣的環境中,再去思索策略嗎?

用一部分百姓的性命,去換取更多百姓的活著,儘管這樣的事情很殘酷,但趙宗武願意扛下這一重擔。

現如今大明地方的士紳階層,表現得實在是太過分了,大明的權威根本就滲透不到鄉村,這也是大明根基不穩的原因所在。

趙宗武他就要藉助這次機會,讓他的勢力滲透下來!

陝西地理位置複雜,若能領軍在陝西紮下根,那麼在大明,誰都不可能鉗制的了他趙宗武。

待陝西穩固,後順勢接盤關中,將己方勢力徹底的穩固下來。

屆時以九邊作為聯繫通道,關中、遼東兩處寶地遙相呼應,華夏一族將徹底由他趙宗武說了算!

當然這只是後續的展望,當前趙宗武他要做的就是穩定跟腳。

隨著時間的流逝,趙宗武率領的剿總大軍,正以可見的速度向延綏鎮前行,而山西、陝西也隨之變得動蕩起來。

尤其是對遠在陝西的,那些起義軍來講,他們駭於定國公的威勢,開始有意識的南下!

儘管說他們佔據著地利人和,但天時卻不在他們手中。

相比較於貧瘠的陝北,相對富裕的陝南,那才是一塊真正的肥肉,儘管說他們南下的歷程很艱辛,但是嘗到甜頭的起義軍,便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大暴起!

因為趙宗武的緣故,已經使得明末歷程,被改的那叫一面目全非,原本在鎮壓起義軍出名的曹文詔等名將,此時皆歸攏在勞動軍團下。

這也使得陝西境內,根本就沒有拿得出手的悍將,要麼就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由此也讓陝西境內的起義軍浪潮,比之歷史記載的更大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