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 困城中的曹大總統

從袁世凱當了大總統起,直到曹錕把大總統買到手,十二年間,軍閥們總說中國大亂是徐樹錚搞的,大有"慶父不死、魯難不止"之勢。徐樹錚被直系的後台英國人逼出國門了,按說,中國該太平無事了。其實不然,中國仍然在亂,而且亂得更厲害。

賄選總統曹錕登極之後,覺得段祺瑞已不在話下了。張作霖雖然敗出山海關,但人還在,心不死,早晚是個禍根,他決心吃掉他。要是中國只有直、皖、奉三足鼎立,曹大總統便可毫無顧及地發兵東北,蕩平白山黑水,可是,中國南方還有革命黨。革命黨的勢力並不比他直系弱,而且如火如荼的革命高潮正在蔓延全國。革命黨的革命對象就包括他直系軍閥!曹錕不敢輕舉妄動了,他怕東北收不回來而河北再失去。所以,戰火一時尚未由曹錕點起。

張作霖敗退山海關之後,十分痛恨曹錕,發誓要報這個仇!張作霖自知力單勢薄,怕重蹈失敗覆轍,便積極和段祺瑞"友好",又和段一起頻頻與革命黨孫中山聯絡。孫中山雖然因為陳炯明叛變而延緩了再次北上的日期,但還是樂意和張作霖"握手"的。張作霖得到了段、孫的支持,他覺得報仇之時已到。於是,從公元1924年9月15日起,張作霖的奉軍便從朝陽和山海關兩處同時向曹錕發起進攻!

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了!

奉軍進攻京師,這還了得!大總統曹錕立即命令組織"討逆軍總司令部",調集全部人馬,準備出關應戰。他以總統名義,加委吳佩孚為總司令,又委王承斌為副總司令兼直隸後方籌備總司令,彭壽莘為第一軍總司令,王懷慶為第二軍總司令,馮玉祥為第三軍總司令。命令一路軍沿京奉鐵路東進,二路軍出喜峰口,趨平泉、朝陽,三路軍出古北口,趁赤峰。

在直系三路大軍的龐大陣容中,馮玉祥是個關鍵人物。可是,馮玉祥卻又是一個極其矛盾的人物,受命那一天,他就陷入了矛盾三十七歲的馮玉祥,行伍之道走得十分坎坷。他依附過段祺瑞,然而,段祺瑞的小扇子軍師徐樹錚嫉賢妒能,排擠他扣發他的軍餉,要改編他的混成旅,並且企圖把他"流放"邊疆。馮玉祥離開了段祺瑞,轉而依附了曹錕。而曹錕的大將吳佩妥卻又把馮玉祥視為能夠與他爭雄的敵手,處處刁難他。第一次直奉大戰,馮玉祥為曹錕立了汗馬功勞,曹錕以報恩之心加委馮玉祥為河南督軍,但又同時宣布吳佩孚的心腹寶德全為河南軍務幫辦。馮玉祥知道,寶德全是來監視他的。這個寶德全不僅常說馮玉祥壞話,在第一次直奉戰爭時還在鄭州以北抄馮玉祥的後路。馮玉祥恨他恨得入骨!結果,寶德全赴任途中經開封拜見馮玉祥時,竟被馮玉祥槍斃了。吳佩孚一怒之下,把河南督軍的要職全安排了自己的人;而馮玉祥一到任,又一個不收,全部趕走!馮、吳矛盾激化了。

最使吳佩孚惱火的,要算他在洛陽做五十大壽。吳佩孚的直魯豫巡閱使衙門,高朋滿座,賀儀似山,馮玉祥卻抬著一壇清水來了。"大帥,我馮煥章是個窮當兵的,我的陣地也荒涼。大帥壽,本當厚禮以賀,怎耐力不從心。清水一壇,願大帥壽福無疆!"

吳佩孚還以為馮玉祥是戲言。堂堂的河南督軍,赫赫國中名將,豈有以水賀壽之禮,便說:"好、好!君子之交淡如水!煥章將軍以清泉相贈,實為子玉莫逆。"話雖如此說,當他發現馮玉祥送來的真是清水時,便憤恨地暗罵:"馮玉祥,你果然以清水戲弄我,我會還給你清水的。"果然,沒有多久,曹錕便以升遷馮玉祥為"陸軍檢閱使"之名。將他調到北京南苑。馮玉祥有職無權,有名無實了。

現在,直奉又戰。吳佩孚把馮玉祥編序為第三軍,出古北口,趨赤峰。馮玉祥迷惑了:"為什麼要我出古北VI?古北口山嶺重疊,道路險峻,不僅交通不便,且地方十分貧困。我何時才能到達赤峰?"馮玉祥去找王承斌。

"籌備總司令,我就要開拔了。此去赤峰,路途十分艱難,不知閣下為我設幾處兵站?"

"馮將軍,"王承斌坦率地說:"總統和總司令有令:此次出關作戰,不設兵站。各軍給養就地籌措。"

"怎麼說?"馮玉祥急了。"不設兵站?我部經過的地區,人煙稀少,天際荒漠,干軍萬馬,何以自籌?!這豈不是有意將我消耗在荒寒貧瘠的長城以外!"

馮玉祥去找吳佩孚。吳佩孚奸笑著說:"馮將軍,供給么,你是明白的,總統有困難呀!執政日短,國庫如洗。作將者,應為統帥想想;至於古北口這條道,地勢險要,攻守不易是事實。正因為如此,非勁旅不足以勝任。總統和我磋商幾番,以為如此大任非將軍莫屬!"

一怒之下,馮玉祥憤然而去。

馮玉祥很不平靜:曹錕買了總統之後,吳佩孚便利用中央權力,統一軍隊,排除異已,直系勢力眼看著由黃河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吳、馮關係現在就那麼緊張,一旦曹吳統一中國,他馮玉祥會有好日子過?

幾天前,孫中山的兒子孫科、盧永祥的兒子盧小嘉到東北,和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在瀋陽秘密開了個會,達成三角聯盟,共同反對曹吳(即是後來被人稱作"三公子會議"的)。馮玉祥雖知此次三角聯盟是對準曹直的,但他心裡竟產生了極大的震驚--馮玉祥有馮玉祥的苦衷呀:他從河南退兵北京南苑時,吳佩孚答應每月由河南幫助他軍餉20萬銀元。但是,十一個月過去了,卻分文不見。馮玉祥的軍隊早已貧困得不成樣子。馮玉祥看明白了,曹吳是把他當成"拾來的孩子"看待的。"果能出現孫、段、張聯合,我馮玉祥也許會有出頭之日!"

此時,馮玉祥的偵探向他回報了一個使他特別惱火的消息:彭壽莘的第一軍是名副其實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王懷慶的第二軍所行路線是直系的根據地,處處是兵站,且地區十分富裕。馮玉祥心冷了。

馮玉祥不得不作自己的打算:第三軍奉命後延宕四月才出發,全軍經過三日才開拔完畢。到達古北口時,已是第十四天!馮部共五個旅,行軍序列是:先頭部隊是張之江旅,次為宋哲元旅,劉郁芬旅、李鳴鐘旅和鹿鍾麟旅。

到達古北口後,馮玉祥來到殿後鹿鍾麟旅部,一頭扎進鹿鍾麟的草棚里,二人開懷暢飲起來......

就在馮玉祥兵扎古北口的時候,一位年約四十、高個頭、白凈臉的"商人"來到軍營,說:"有特殊任務,一定要見煥章將軍。"馮玉祥知道"來者不善",親自出來迎接。

此人並非一般商人,乃段祺瑞軍中一名堂堂旅長賈德耀。當年曾同馮玉祥一起在七師共事,關係很不一般。馮玉祥一見是他,急忙走上前去,拉住他的手,說:"哎呀呀,是什麼風把你給吹到古北口來了!"

"老兄兵出長城,小弟特來助陣。"

"好好,咱們帳篷里談。"

馮玉祥挽著賈德耀的手,走進屋裡。二人對面坐下,有人獻了茶。馮玉祥這才笑著說:"德公在合肥身邊肩負重任,怎麼一下子就到古北口了?"

賈德笑了:"正是受合肥之託,才來拜見!"馮玉祥搖搖頭。"我卻不信。"

"有書信作證!"賈德耀把段祺瑞的親筆信交給了馮玉祥。

段祺瑞雖失敗隱居了,對時局還是十分關心的。他很了解馮玉祥和吳佩孚的關係。直奉再戰,段知馮不會聽命吳,而吳也不會對馮一視同仁,所以,他決定派賈前來拉馮。

馮玉祥拆信一看,果系段祺瑞親筆。信上除談明自己不贊成內戰,希望馮不要相信賄選總統之外,特別說:"閣下有否他圖?若能以實相告,芝泉定會臂助。"

馮玉祥看完信,點頭說:"我歷來對內戰深惡痛絕。令人憂心的是,按下葫蘆瓢起來,內戰竟是止不了。"

賈德耀說:"將軍若能夠撐起大梁,合肥再有鼎力相助,局勢是會穩的。"

"請轉告合肥,倘時局屬我,我一定請合肥出來維持大局。"稍後又說:"德公,軍營耳目眾多,不是暢談之所,我派田雄飛隨你去天津,與合肥詳細面商如何?"

賈點頭稱"好!"

賈德耀離去不久,馮玉祥留住北京"休養"的營長張樹聲陪著奉軍駐京辦事處的負責人馬炳南來到軍營。馬炳南同馮玉祥暢談多時,最後說:"張大帥所以興兵進關,目的只有一個:推翻曹吳。只要曹吳被推翻,奉方目的即達到,決不再向關內進兵。"

馮玉祥說:"我已同北京幾位將領接洽,只要你們的隊伍不進關,推翻曹吳,我們還是能夠辦到的。"

"今後大計有設想么?"

馮玉祥搖搖頭。不過,他還是說:"果然達到統一了,我想可以請孫中山先生來主持大計。"

"張大帥也有此想。"馬炳南說:"可謂英雄所見略同了。"

馮玉祥決心已定,與皖、奉也取得了密切合作,於是,他率領的抗擊奉軍的兵馬。便調回頭來直向北京。經過一晝夜的行軍,到10月22日,馮的先頭部隊已到達北苑。當一輪新陽又照耀著北京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