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分 信號與噪音的故事 香農的投資組合

1986年,《巴倫周刊》(Barron''s)發布了一篇文章,列出了77位資金經理人的近期表現的排名。文章中雖然沒有提到克勞德·香農,但他的表現僅次於3位專業人士。《巴倫周刊》所列的資金經理人大多數都來自規模多達100人的大公司。而香農是和他的妻子合作,還有一台破舊的蘋果Ⅱ電腦。

1986年8月11日,《巴倫周刊》彙報了1026家互惠基金的近期表現。香農取得的收益高於其中的1025家。

當沃倫·巴菲特在1965年收購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時,其交易價格為18美元/股。到了1995年,每股價值2.4萬美元。在30年的時間裡,這相當於27%的年收益率。從20世紀50年代到1986年,香農的股票投資組合收益率約為28%。

香農一直想要把他的投資方法公開發表。很顯然,他的方法雖然在實踐中獲利頗豐,但從未達到他對創意和精確度的標準要求。香農的記憶力開始減退,使他永遠也不可能完成這樣的文章。1986年,由工程師轉行做投資顧問的菲利普·赫什伯格(Philip Hershberg)就投資方法採訪了香農夫婦。赫什伯格打算髮表一篇文章,但這篇文章從未問世。赫什伯格的文章草稿(貝蒂·香農供稿)和他的回憶錄一起全面地揭示了香農是如何獲得這些收益的。

這與套利無關。香農是一個購買並持有的基礎投資者。

香農告訴赫什伯格說:「在某種程度上,這和我之前做過的有關通信和從『噪音』中提取信號的一些研究很接近。」他說,一個聰明的投資者應該了解在哪裡佔有優勢並只在這些機會中投資。

20世紀60年代初期,香農曾使用過技術分析,但最終放棄了這種系統,他說:「我認為那些耗費很大精力研究價格圖表的技術人員無非是在做我稱為重要數據干擾重現的工作,意義不大。」

香農強調:「我們能夠根據對公司管理以及市場對公司產品的未來需求的評估推斷出有關收益增長的信息……長期來看,股票價格將會跟從收益增長。」因此,他幾乎不關注價格的走勢或波動。他說:「我認為關鍵數據不是在過去的幾年或者幾個月里股票價格的變化程度,而是在過去的幾年裡收益的變化程度。」香農在對數坐標紙上繪製公司收益圖,並試圖繪製出未來的走勢路線。當然,他還試圖總結出引起指數增長趨勢繼續或者逐漸停息的因素。

香農夫婦會拜訪新創辦的技術公司並和經營者交談。只要有可能,他們都會儘力對賣給公眾的企業產品進行檢驗。當他們考慮投資肯德基股票時,他們買來肯德基的雞肉食品款待朋友並觀察他們的反應。香農說:「如果我們嘗試了公司的產品後發現並不喜歡,我們就不會考慮投資該公司。」

香農成為特利丹公司的董事會成員。他不僅僅是年度報告中的一個突出的名字,而且在積極地為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亨利·辛格爾頓(Henry Sion)搜尋潛在的收購對象。比如在1978年,香農代表特利丹公司對感知技術公司(Perception Teology Corporation)進行了調查。感知技術公司是麻省理工的物理學家海珊·伊爾馬茲(Huseyin Yilmaz)創辦的,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廣義相對論。在香農拜訪期間,伊爾馬茲熱情地談論物理學知識,並聲稱「愛因斯坦的光電方程中存在缺口」,還說自己已經填補了這一缺口。伊爾馬茲的公司涉及語音識別業務。他們開發了一款秘密的「詞探」(word spotter)軟體,能夠讓情報機構自動聽到錄音對話中的像「導彈」或者「原子」這樣的關鍵詞。另外一個產品則能夠讓計算機說話。

香農在言簡意賅的報告中提醒辛格爾頓,語音合成「是一個非常難的研究領域。貝爾實驗室花費數年時間和大量人力對此進行研究,最終幾乎一無所獲……我有種奇怪的感覺,好像這家公司在企業收益和廣義相對論之間有點精神分裂。伊爾馬茲、布里爾(Brill)和法伯(Ferber)三個人給我的印象就是對待科學非常尖銳而積極,但對產品開發、銷售和收益似乎不那麼感興趣。」香農總結道:「我認為特利丹收購感知技術公司的意義將僅限於是一次對科研的長線賭博行為。我不建議進行這樣的收購。」

沃倫·巴菲特曾說過,辛格爾頓在美國商業圈保有最佳的操作和資本配置紀錄。至少香農的判斷對辛格爾頓的成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這一點毋庸置疑。

香農是第一批下載股票價格的投資者之一。到1981年時,他一直訂閱一項早期的股票價格服務,將價格報價下載到他的蘋果Ⅱ電腦,並輸入電子表格中。電子表格會計算出年度收益。

在1981年1月22日的一張計算機輸出表格中,香農的投資組合如表7-1所示。

這個清單可能不夠全面,因為香農曾說過當時他還至少擁有另外一家公司的股票(海洋數據公司)。投資組合的價值相對較少,僅582717.50美元。根據2004年美元的價值,香農還算不上百萬富翁,但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複合收益。

表7-1中的「購買價格」似乎是按照平均費用計算的。有些股票是以不同的價格通過合併以及/或者購買得來的。此處,香農投資組合的平均增值約為60倍。

香農的投資組合應該會讓哈里·馬科維茨(或者任何金融顧問)都為之震驚。到此時為止,幾乎81%的投資組合都押在了特利丹這一隻股票上。持股最多的三隻股票佔了投資組合總數的98%。香農告訴赫什伯格:「在過去30年的任何時刻我們都不曾嘗試去平衡我們的投資組合,如果不是出於稅費考慮,我應該會想要這樣做的。」70歲時,香農全身心投入股票中。他發誓說:「如果必要的話,我寧願借錢投資,也不願拋售我們手裡的股票並將其轉化成計息的工具。」

香農對赫什伯格說,當時他持有的股票中表現最差的就是海洋數據國際公司(Datamariernational)。他在1971年時購買了該公司的股票,經過這麼長時間,它的平均收益僅為13%!他打算繼續持有,因為他欣賞該公司的收購計畫。

香農挑選了一些與數字技術無關的盈利企業。一個是馬斯科,這是一家傢具建材製造商。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香農夫婦購買了兩家印刷支票的公司的股票(約翰H.哈蘭德和得利時)。這兩隻股票定價合理,很顯然是因為個人電腦已經開始流行,人人都在討論無紙化交易。貝蒂質疑紙質支票會如此迅速地被淘汰,兩家公司都有良好的收益增長。從1981年到1986年,哈蘭德公司的複合收益是34%,得利時的複合收益為40%。

至於總體表現,香農對赫什伯格是這樣說的:

我們已經在股市中摸爬滾打了35年。剛開始的幾年是學習階段——我們進行了大量交易,但收入甚微。轉為長期持股後,我們的整體年收益增長率已經達到28%。

很顯然香農在宣稱這28%的收益率時並沒有把早期學習階段算進去。他沒說他如何或者說是否把他不再持有的股票獲得的收益算進去,這對於積極管理的投資組合收益意義重大。然而,香農夫婦很顯然從未在新股票上投入太多錢,而且在20世紀60年代後,他們幾乎很少拋售手裡的股票。實際上,所有的利潤都來源於特利丹、摩托羅拉和惠普這三隻股票。

香農以88美分/股的價格購買了特利丹股票,這是股票拆分後的調整價格。25年後,每股價值約為300美元,相當於年收益率25%。當初香農以50美分/股的價格購買Codex的股票;到1986年,股票以1:1兌換為摩托羅拉的股票,每股價值40美元,收益率達20%。如果加上股息,這個數據還會提高。

香農最好的長線投資就是哈里森實驗室,後來併入惠普。在32年時間裡,這項投資讓他獲得了29%的年收益。在最初購買哈里森實驗室的股票時,香農支付的價格相當於每股1.28美分,後來到1986年全部都轉化成每股45美元的惠普股份。這是高達3500倍的收益增值。最初的投資已經翻番超過11次。香農黑板上的計畫已經實現:2=2048。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