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 大爆炸的故事 大尾巴效應與科學怪人

媒體對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進行了大肆報道,尤其是對其新招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默頓和斯科爾斯。《商業周刊》的一則大標題寫著:「火箭科學在發射台爆炸」(Rocket Sce Blew Up on the Laung Pad)。《紐約時報雜誌》的邁克爾·劉易斯則將故事命名為「書獃子們是如何破產的」(How the Eggheads Cracked)。《財富》雜誌指出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已經「用他們的桂冠換來了金融市場的安慰獎,這就是大面積垮台並被視為笨拙的失敗者的恥辱」。

記者對此次失敗提出了3點原因:槓桿、大尾巴效應和狂妄自大。其中任何一點都不能完全令人滿意。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連鎖交易網路非常複雜,以至於其官方公布的槓桿數據並不能說明太多問題。該基金稱在1996年年末使用的槓桿率為25.6,這比摩根·史丹利(26.5)、雷曼兄弟(33.2)和索羅門(42.5)使用的槓桿率還要低。但這幾家銀行沒有一家發生爆裂的情況,因為它們的投資組合波動性沒那麼大,而且,或者說它們擁有足夠的自由,能夠堅持到收斂式交易結束。使用槓桿並不總是壞事,你甚至都不能說使用30倍的槓桿總是件壞事,要因情勢而定。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把「大尾巴」這個半通俗的詞引入詞典中。這個術語起源於鐘形曲線的結構。如果你繪製典型的證券價格或者利率浮動的概率分布圖,你會得到一條近似於統計學課堂上學到的正態分布的鐘形曲線。進一步檢查你會發現這條曲線有「大尾巴」。曲線的左右兩端(鐘的邊緣)並沒有像真正的正態分布曲線那樣與基線緊密相連。

這隻意味著價格或利率的大幅波動——默頓提出的跳蚤型跳躍——比真正的正態分布圖更常見。因此,「大尾巴效應」如果出現在正常的概率機制中幾乎是非常罕見的,但實際中很常見。你一輩子都沒見過小丑表演騎獨輪車,然後有一天你卻在當地的星巴克排隊時發現你前面就有3個小丑。解釋是:馬戲團來了。

索普發現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僅根據4年的數據就建立了其使用的一些模型。在這樣短的時間裡,垃圾債券和證券的利差一直徘徊在3~4個百分點。基金實際上是在賭利差不會超過這個範圍。但是最近,比如1990年,利差已經超過9個百分點。

索普解釋說:「人們認為如果事情總是限定於某個歷史範圍內,那麼一定存在必然性或者因果關係。」但實際上當然並非如此。1998年,當利差突然擴大到6個百分點時,「他們說這是一百萬年一遇的事情。但一兩年之後,利差變得更大,又過了兩年後,利差仍然變得更大。」

狂妄理論是最難以抗拒的。多年來,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人們一直都是華爾街的炫酷團體。幾乎沒人可以抗拒從這群狂妄之人的卑微過程中取樂。至於這種狂妄的天性,大多數報道都視其為科學怪人故事的最新詮釋。

這些接管了金融界的計算機奇才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過於相信他們的機器。受到人類不可預知本性的影響,這些計算機模型枯萎了。羅傑·洛溫斯坦暢銷書《營救華爾街》(When Genius Failed)指責默頓和斯科爾斯忘記了控制著現實交易者們的那種掠奪性的、貪得無厭的、壓倒性的自保本能。他們忽略了人的因素。

或者正如尼古拉斯·鄧巴(Nicholas Dunbar)在《發明金錢》(Iing Money)一書中寫道:

29年前,當年輕的費雪·布萊克穿過查爾斯河橋與斯科爾斯共事時,電影《2001:太空漫遊》正在電影院上映。在電影中,一台叫HAL的計算機失控發狂想要殺死英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計算機化賺錢機器也變得發狂,摧毀了它們的發明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