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倍槓桿聽起來像是一筆巨款。但在基金的很多次交易中,槓桿率比這還要高——實際上是無限高。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儘可能表現得像電視廣告中的房地產大師一樣,白手起家,貸款購買房地產,結果財源滾滾——用的都是零首付貸款。當你不需要預先支付任何資金時,你就能從正無窮投資中獲利,或者如果出錯,就是負無窮。
當交易者貸款購買證券時,證券本身就是抵押品。一旦出現嚴重虧損,銀行或者出借人有權收回證券並將其出售。由於證券的價值可能會迅速下跌,因此這項權利或許不足以保護出借方的利益。交易者通常需要預先繳納保證金,也叫作「估值折扣」。它的作用很像買房時的首付款。當你提前支付房款的20%時,銀行就有理由相信最終需要變賣房產時至少能賣到這80%抵押貸款的數額。這樣一來,銀行就不會遭受損失。
賣空交易時同樣也需要預付保證金。理論上,賣空交易者可以損失的數額是無限大的。抵押品同樣也需要考慮避免這種風險。由於所有長短線對沖交易都涉及賣空操作,因此抵押要求是交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即使不使用槓桿也是如此。
保證金的規模取決於證券法規、買賣的證券類型、交易者的信用以及談判技巧。投資銀行通常在購買證券時要借99%的成本。這就相當於100倍的槓桿率,而且這未必是魯莽的行為。
讓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人感到驕傲的一點是,他們在很多交易中根本不用支付保證金。這就證明了基金經理遊說債權人的能力。
但零保證金並不能改變現實。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只是處於進入賭場並獲得賭場監督人授予無限信用額度的賭博者的位置。
你或許會認為既然擁有無限信用額度,那麼你兜里或者銀行賬戶有多少錢就不重要了。下注越大,贏得越多,因此無論你賭多大都是合理的。
這種說法在信用額度和下注規模都不限的賭場中或許還說得通。因為在那樣的賭場,你根本不需要勝率,馬丁派戰術就管用。
但在現實世界中,「無限信用額度」只是一種修辭手法。賭場監督人的意思大概是:「我認識這個人,他沒問題,不必費力進行信用審查,現在就讓他開始賭吧。當然,如果他想要大筆資金或者輸得很慘的話,一定要通知我。」
這個賭場監督人並沒打算借出高於賭場意願的錢。借錢給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銀行也如此。購房者只支付一次首付款,但對沖基金的抵押要求總是在不斷調整。每天都要根據現行價格重新計算賬戶價值(逐日結算保證金賬戶)並據此調整抵押。當賬戶價值上漲時,交易者被允許從保證金賬戶中撤回一些。如果賬戶價值下跌,銀行則要求向賬戶中存入更多保證金。如果交易員沒能做到這一點,銀行可能會變賣一些賬戶來增加保證金。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有一個複雜的體系來處理抵押要求。當某筆特殊的交易顯示盈利,那麼保證金要求降低。這筆錢將會被取出用於填補其他虧損賬戶的保證金。
交易員中涉及賭徒覆滅的一個術語是「爆炸」(blowing up)。賬戶爆炸指的是在利用借款進行的高風險交易中盡失所有。在短短數天或者數小時的霉運中,一個人的傑出職業生涯就可能終結。遭遇爆炸的交易者是華爾街的不死族。他們的失敗在於對最重要問題的判斷,即判斷在高風險交易中應該投入多少錢。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人都清楚地知道,通過槓桿增加利潤的同時也增加了破產的風險。他們告訴投資者,他們通過金融工程能夠控制風險。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採用了該行業標準風險報告體系的一個複雜的形式,即「VaR」或者「風險價值法」(Value at Risk)。
在1987年黑色星期一市場崩盤之後,J.P.摩根(J.P.Man)投資銀行變得非常擔憂處理風險問題。衍生產品、利率掉期以及重購協議已經極大地改變了金融格局,以至於對銀行高管(更不用說客戶)來說,理解公司的人在承擔什麼樣的風險已經不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摩根的管理層需要一份經營綜合報告。這將是高管們每天早上都可以看到的一個或者幾個數據(數據不要太多)。通過這些數據將讓高管們再次確認銀行並沒有承擔太大風險。
摩根的兩位分析師,迪爾·古迪曼(Til Guldimann)和雅克·隆格斯德(Jacques Loaey),設計了風險價值法。這個概念很簡單,計算出一個投資組合在特定時間框架下能夠承受的損失以及概率。風險價值報告或許會說在下一天交易中某個投資組合損失164萬美元或者超過這個數目的概率為1/20。
想要更多的數據嗎?風險價值法可以讓你想要多少數據就能獲得多少數據。做一份電子表格,電子表格的單元格就是不同時間段或者不同概率下可能遭受的損失。插入彩色圖表,用精美的紙張列印出來,然後交給客戶。
摩根的管理層喜歡這個想法,實際上其他所有人也都喜歡。其他銀行開始僱用「風險管理師」負責準備每天的風險價值報告。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總部位於伯努利家族所在地——認可風險價值法作為銀行決定最低資本要求的一種方式。
風險價值法傳到了私人投資經理的手中。通過計算風險價值,資金經理可以向客戶表明他在很認真地管理風險。他把風險都用數據呈現出來,而且數據很能說明問題,對吧?當投資者瀏覽這些數據並不再對其大呼小叫時,他實際上就認可了這些風險。如果後面發生可怕的事情,資金經理也總是可以拿出風險價值報告,指出D18單元格中標出的遭受37%損失的風險為5%。作為組合投資經理和客戶之間的規程,在一個愛好爭論,而且很多富人都對數學不太了解的社會裡,計算風險價值並不是個糟糕的主意。
1994年10月,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給其投資者們發了一份文件,對預期回報和風險進行了對比。文件中的一個陳述是這樣的:為了獲得25%的年收益,基金將不得不假定一年內損失基金價值20%或更高的概率為1%。20%或更高的虧損率是我們預測的最糟糕的情況。
在流行的金融教科書《保羅·維爾莫特介紹定量金融學》(Paul Wilmott Introduces Quantitative Finance)中,介紹風險價值的那個章節開頭印著作者漫畫,他聳著肩膀說:「我對此感覺不妙。」
維爾莫特並不孤單。因為風險價值法中至少還存在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讓人們陷入了數字的神秘之中。風險價值報告的消費者相信這些數據是可靠的,因為這是聰明人突破重重麻煩制定出來的。這些數據和下面附帶的假定條件一樣可靠。當假定條件錯誤時,風險價值報告就成了「錯誤輸入、錯誤輸出」的結果。
另外一個問題是即使假定條件和數據都沒問題,但風險價值報告並沒有告訴你應該了解的一切有關風險的信息。它迴避了約翰·凱利分析中的兩個核心問題:什麼風險水平將導致最高的長線收益?盡失一切的可能性有多大(一份風險價值報告看似可以應付第二個問題,但實際上幾乎不能。誰會願意用恐怖言論嚇跑客戶呢)?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位於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市的總部,每周二,基金的管理層都會召開討論風險的會議。這些會議圍繞從一個叫作「風險聚合器」(Risk Aggregator)的絕密程序中列印出來的文件進行討論。基金的大多數員工都沒看過這些報告,很顯然也沒有一個投資者看過。
風險聚合器能夠處理各種假定分析運算。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大衛·莫德斯特(David Modest)說:「我們花費時間思考如果東京發生10級地震會怎樣,如果美國股市一天之內崩盤的概率為35%,又會怎樣。
我們當然要花費長時間來思考這個問題。」根據莫德斯特所說,此模型預計的最糟糕的結果是損失25億美元,或者說是基金總資本的一半。最後,人們聳聳肩,然後都回去繼續交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