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蝗蟲倒霉了

步軍到了之後,崇禎皇帝就沒有再親手去撲殺蝗蟲了,要不然,年紀一大把的三邊總督鄭崇儉怎麼辦,也得去撲殺蝗蟲,累不死他!可要是不去撲殺,皇上都在撲殺了,你身為臣子的好意思站著看?

拍拍雙手,抹了一把汗,崇禎皇帝笑著對鄭崇儉說道:「等都撲殺完了,就吃了這蝗蟲,好歹都是蛋白質豐富的,可以補充下營養!」

說完之後,看到鄭崇儉有點愕然的樣子,他才想起這個「蛋白質」的詞,讓他聽不懂,就連忙改口說道:「螞蟻雖小也是肉,這蝗蟲不管怎麼樣,總比螞蟻要大多了,不是么!」

聽到這話,鄭崇儉才算聽懂了,露出一個勉為其難的笑容道:「陛下說得在理,吃這蝗蟲,總好過吃草皮樹根,吃觀音土了!」

這次蝗災之後,因為及時撲殺,至少其他地方可以免遭蝗災,但至少這涇陽,在收成上影響就非常大了。哪怕有蝗蟲可以吃,可就這點吃食,也吃不了幾天的。

一說到這個事情上,崇禎皇帝的表情就嚴肅了。他抬頭環視漫山遍野,到處都是大明將士和涇陽百姓在撲殺蝗蟲的身影,有點嚴肅地說道:「涇陽這邊,該救災就一定要救災,其他地方如果不能及時撥糧食過來的話,就實行臨時管制,所有鄉紳的糧食,全部都要拿出來,管控著涇陽口糧,爭取做到不餓死一個人。對於那些開明的鄉紳,官府可以給予獎勵,貢獻出來的糧食,等時候再補回去。可要是有人不長眼,藏著糧食不肯拿出來的,可以抓典型,狠狠地辦他一個。聽明白了么?」

「微臣明白,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鄭崇儉聽了,連忙點頭答應道。

如果要餓死人,那就會給了流賊作亂的基礎。不管從那個角度來說,如果能不餓死人,自然是要盡量不餓死人了。至於那些鄉紳是否有意見,就不重要了。皇上發話,難道這些鄉紳的勢力,還能大過皇帝去?

他們正在說著話時,忽然有快馬飛騎而來,鄭崇儉轉頭看了,便對崇禎皇帝說道:「應該是西安府過來的信使。」

果不其然,來得就是西安知府派過來的信使,是過來稟告兩個情況的。

第一個情況,是輔臣張國維快馬從京師趕來,剛剛到達西安府了。

崇禎皇帝聽到這話消息,很是欣慰。算算時間,應該是張國維接到旨意之後,就沒有絲毫耽擱,一路快馬加鞭趕路而來的。

大旱,蝗災,這些事情必須要及時得到處理,要不然,陝西這邊好不容易平定下去的賊亂,很可能就會死灰復燃。也只有讓老百姓有口飯吃了,這裡還是邊軍重兵集結之地,才不會再出亂子。

因此,崇禎皇帝傳旨給張國維,讓他休息之後,儘快勘察陝西災情,然後大力興修水利,剛好也可以讓災民,比如涇陽百姓以工代賑,算是一舉兩得。

信使稟告得第二個情況,是有關流賊李自成所部的。說這李自成喊著「均田免賦」,還開倉放糧,很是收買民心,勢力發展很快。商洛山附近的百姓,都心向流賊,雖然李自成所部已經躥入河南,可留在陝西的這一小部分,如今又有發展壯大之勢。如果不及時加以剿滅,怕是賊亂會愈演愈烈,影響其他地方。

這就是李自成所部的可怕之處了!崇禎皇帝心中想著,不過好在李自成才剛剛躥出商洛山,要是再晚個兩年,任由他發展,那就真得非常難對付了!

想著這個,忽然錦衣衛指揮使李若璉匆匆過來稟告說:「陛下,末將查了下,確實是有人傳言拜蝗神會有用,說很多地方擺了蝗神,蝗蟲就飛走了。另外也有人說,其他地方有地方官組織撲殺蝗蟲,結果被御史彈劾,然後丟官獲罪了!」

說話間,他帶著一點不屑。因為他是知道的,根本就沒有地方官組織撲殺蝗蟲而獲罪,這根本就是個謠言!說完之後,他又補充奏道:「陛下只要給末將一點時間,末將一定把傳謠言的人給揪出來!」

聽到這話,崇禎皇帝忽然眼睛一亮。還用揪出來么?費那麼大的勁幹什麼,不需要去揪。

因此,他直接就對李若璉交代道:「時間緊迫,此事無需再查,你去找涇陽縣令,讓他發個告示,就說這是流賊傳播的謠言,朕就在這裡,根本就沒有官員為此受到處罰,反而是那種不作為,任憑蝗蟲成災的,才是朕要處罰的對象!呵呵,所謂拜蝗神,等他們都拜完了,蝗蟲早已吃光了一切,當然是飛走了。這一切,都是謊言,讓百姓認清流賊的真面目,切勿相信!」

李若璉一聽,稍微吃了一驚。他以為皇上又是通過那神出鬼沒的消息來源,獲得了這個消息。因此,沒有絲毫懷疑,立刻遵旨而行。

事實上,崇禎皇帝當然不知道真相如何,有可能是好事之徒,或者居心叵測之人傳得謠言,也可能真得是流賊當中的一些人傳得留言。

對於他來說,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讓百姓知道如何正確地應對蝗災,也不要去相信流言,順便知道流賊是看不得他們好的,巴不得他們沒吃的,才會迫使他們加入流賊的隊伍作亂!

鄭崇儉在邊上聽著這些對話,心中不由得詫異。這其中的道道,他稍微一想就想出來,也是因此,他更是佩服皇上,沒想到皇上竟然這麼快就出手對付流賊了。這心思之敏捷,手段之高明,相信沒有多少以前的大明皇帝能比得上。

等這事之後,皇上親自參與撲殺蝗蟲的事迹,會由涇陽百姓這邊傳開。如此鮮明的對比,百姓們自然知道,皇上才是對他們最好的。而那些流賊,原本就是個禍害,現在也一樣是個禍害!

他正在想著,卻見崇禎皇帝又轉頭過來,對他說道:「朕記得《農政全書》上有記載預防和滅蝗的方法,說起來,這《農政全書》確實是個寶啊,朕以為,每個地方主政官員都要了解才行。可以不深究,但至少要知道書上所寫的大概內容!」

說到這裡,崇禎皇帝又感慨道:「要真是做到這一點了,這些拜蝗神什麼的事情,也就不會發生了!」

鄭崇儉一聽,連連點頭。之前的時候,他聽說皇上因為《農政全書》而專門新設農司,好奇之下就託人求購了一套。因此他知道皇上所言非虛。

不管如何,歷朝歷代,都是以農耕為本,有關農學方面的書,也不是沒有過。比如《齊民要術》,還有前朝的《農書》,都是,不過這些書籍基本上都是農耕上的具體細節。但是,這本《農政全書》卻不全是。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農政思想的闡述,另外一個部分才是農耕的具體細節。

如果說當官的,對於《齊民要術》和《農書》之類書籍,都去了解的話有點小題大做的意思。可這《農政全書》,卻是非常適合主政一方的官員去讀了。就比如說《農政全書》中的荒政一目,就有十八卷之多,對歷代備荒的議論、政策作了綜述,水旱蟲災作了統計,救災措施及其利弊作了分析,最後附草木野菜可資充饑的植物達到了四百一十四種。

要是涇陽縣令讀了這《農政全書》,至少知道在蝗災之後,該如何去補救,又該如何讓百姓活命。

想著這些,鄭崇儉的臉色嚴肅起來,認真地回奏道:「微臣以為陛下所言極是,此套《農政全書》,確實該讓親民官都能知悉!」

聽到鄭崇儉也這麼說,崇禎皇帝想了一會,便有了決定,當即讓人擬旨,對於目前全天下的大明主政官員,也就是縣令、知府、知州等等這些,必須人手一套進行熟讀。另外,吏部這邊,但凡有新的地方官外放,就必須要先行考核,內容就是這《農政全書》上的知識。考核要是不合格,不得外放地方主政官員。

雖然這事好像有點小題大做的意思,畢竟外放官員就算考試不及格,可知道有這本書,回頭用到的時候去查查,也是可以的。但是,崇禎皇帝就是要這麼做,就是要讓那些親民官都知道他非常重視這《農政全書》,熟讀這書,是他的基本要求!

處理完了這個政務,天色已經到了傍晚。西邊的天空,火紅一片,這也就是說,明天肯定又是一個晴天。

有了大軍加入撲殺蝗蟲,等到這傍晚時分時,基本上也撲殺得七七八八了。雖然田間地頭肯定還有一些漏網的,但僅靠涇陽百姓,也要不了多少時間就能完成。

經過這一次的「並肩戰鬥」,隨處可見涇陽百姓和大明將士在笑著交談。各地的方言,可能說得不是很懂,於是,手腳並用的解釋。讓人一看,這軍民之情,就簡直猶如兄弟之情一般了。

鄭崇儉暗自掃視著這一切,心中滿滿地都是欣慰。他身為三邊總督,在這流賊禍亂之始的地方,自然知道軍民的關係有多糟糕。可眼下看到的這一切,讓他相信,至少涇陽百姓,基本上都不可能有反意,會堅定地站在官軍這一邊。

也是到了這個時候,涇陽縣令帶著涇陽鄉紳匆匆趕來御駕所在,一臉的汗水,官服都貼在身上了,奏請皇帝並天子勁旅入城歇息。

看到涇陽縣令的這個樣子,知道他也是勞累了一天,對他的憤怒之意少了很多。加上剛好又可以利用之前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