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入主兗州,獨霸一方 一日千里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夏,曹操又一次得到老天眷顧。

由於青州黃巾再次攻入兗州作亂,刺史劉岱貿然出戰兵敗身死,兗州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局面。曹操的屬下陳宮看準了這個時機,前往濮陽遊說州中官員:「今天下分裂而州無主。曹東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寧生民。」加之陳留太守張邈、濟北相鮑信、泰山太守應劭都全力給予支持——於是,曹操在擔任東郡太守不到半年之後,竟縱身一躍成了兗州刺史。

因為既沒有朝廷的任命,也沒有袁紹的所謂表奏,陳宮生怕事久有變,如果再往返一次武陽可能會橫生枝節,乾脆又提議兗州治中萬潛、別駕畢諶隨他前往東郡迎接曹操。

鮑信對此十分關心,也率領兵馬趕來,沿途對陳宮等人予以保護。

曹操面對前來迎接的萬潛和畢諶,真是高興得快要蹦上房了,卻還得假惺惺地推辭道:「在下出身不良才力微薄,何德何能任此要職。今權且以彗代日,今後若有才德勝操者,我自當避位以讓。」

別駕畢諶眨么眨么眼睛:這話也太假了點,誰不知道你一到兗州就搶了王肱的東郡太守,若是劉岱不死,有朝一日難免你不會跟他來硬的,倚著袁紹這棵大樹,又有鮑信、張邈給你撐腰,到嘴的肥肉你豈會再吐出來……

治中萬潛年紀稍大一些,曹操當年任頓丘縣令的時候他恰好是東阿縣令,兩人都以愛民著稱,曾有不少公文往來,但今天卻是頭一次見面。萬潛脾氣乖戾,見曹操光說場面話心裡有氣,當即打斷道:「曹使君,現在不是說漂亮話的時候,兗州以東的黃巾賊鬧得利害,你既然肯為刺史,就應該馬上部署平亂事宜。黃巾若定州郡官員自會甘服與你,若不然說什麼都沒用!」

這幾句話把曹操噎住了,他絕沒想到大名鼎鼎的萬縣令說話竟這麼愣,趕緊施禮道:「在下失言,還請萬兄原諒。」

「我原諒不原諒那都沒用,早日發兵滅賊,安定好州界才是最要緊的。」萬潛兀自不饒,嘟嘟囔囔道,「劉公山不納良言以至大敗,曹使君可不要步他的後塵。」

「是是是。」曹操瞧他神色不正也有些忌憚,轉而尋了一個友好的話題,「萬兄,我記得當年東阿有一位青年才俊名喚程立,曾為縣中效勞,此人見識非凡,不知現在如何了?」

一聽他說到程立,萬潛怨氣稍歇:「程仲德啊……中平鬧黃巾的時候他還出過不少力呢。可惜現在閉門在家不問世事,劉公山幾次想辟他為掾屬,他都不肯答應……田野埋麒麟……可惜可惜……」他搖頭不已。

「我也想請他出來幫忙。」曹操捋著鬍子道。

「好啊,曹使君與他共過事,或許能夠請動他也未可知。」萬潛和顏悅色,「改日我親赴其家,賣一賣我這點兒老面子。」陳宮在一旁見萬潛笑了,總算鬆了口氣,拱手道:「我看遠道而來二位一定辛苦了,我家大人臨行前也還要處理不少公務。二位大人請先行一步,館驛之中已經備下了酒宴,請你們先去用餐休息,來日公事已畢,咱們再詳細商議赴任事宜。徐書佐,有勞你帶路,領二位大人去吧。」

「哎呀,現在都什麼年月了,老百姓都填不飽肚子,還有心思破費酒宴,真是勞民傷財……」萬潛撇著嘴抱怨不休。

「萬兄,您就少說兩句吧。」畢諶都有些看不過去了。

徐佗幫著畢諶連讓帶推,總算是把萬潛勸走了。

他們一走,曹操實在是抑制不住喜悅的心情了,對著陳宮深深一拜:「公台,你真是為我立下大功了啊!」

「不敢不敢,還是將軍為國討賊聲名遠播,才有今日之事。」

曹操依然興緻不減:「我終於可以依文若之言,收兗州之人望,固中原之衝要啦。」

「將軍,在下有幾句話想提醒您。雖然他們肯來迎您,但是州中還有一些官員不願意……」陳宮考慮了一下措辭,「還有一些官員稍有些微詞,從事李封、薛蘭,部將許汜、王楷等都不太……」

「這我都能料到,」曹操一拂袖,「萬潛在我面前嘮嘮叨叨,還不是心裡不甘心嗎?」

「萬潛倒也罷了,這個人脾氣怪、不合群,一向就是這樣。倒是那些貌恭心違的人,才真正需要小心啊。」

「嗯,小心那是當然的。我打算提拔幾個人,堵一堵他們的嘴。還得儘快平滅黃巾,好好賣點力氣。」曹操心中也曉得輕重,這個刺史說白了就是搶來的,既無名分又無資歷基礎,完全是因為別人肯出來捧場。各郡太守在兗州皆比他待的時間長,州中更有一些人是劉岱留下的親信,暗流涌動是必然的。

「將軍,鮑郡將來了。」戲志才、荀彧笑盈盈地把鮑信讓了進來。

「孟德,你我兄弟總算可以並肩而戰了!」鮑信搶步過來一把抱住曹操肩膀,「袁紹的酒喝著可好?」

「哈哈哈……規大河之南,你真是一言點醒我這夢中人啊。」

「你別奉承我啦。我方才與文若、志才二公說了半天話了,你可真是得了兩位賢才啊!」鮑信說罷又沖二人作揖。

曹操深深點頭:「愚兄有今日之勢,實在是依仗各位的相助啊……來來來,都坐都坐。」

「對啦!」鮑信拉過身後一個身著古樸相貌端莊的中年人道,「這位是我的朋友,巨野李氏的李乾先生。」

「哦,下官失禮了。」曹操不敢怠慢,規規矩矩與之對揖。

李氏豪強可謂兗州一霸,他們世代居住在巨野縣,可自中平黃巾以來,李氏豪強為了自保,整合族人鄉黨千餘家,一方面抗擊黃巾安定百姓、另一方面也修繕堡壘擁兵自重。此後天下動亂,擁兵的風氣也愈演愈烈,現在其勢力已經發展到臨近的乘氏縣、離狐縣,甚至公然佔據縣寺,錢糧法令自作主張,成了劃域自治的地頭蛇。歷任山陽太守忌憚其威都不敢管,只得睜一眼閉一眼任其所為,連刺史都得辟用幾個李家的人才能安心辦事。

「孟德有什麼話大可不必隱晦,這位李先生可是我的莫逆之交。昔日我奉何進之命回鄉募兵,李家幫了不少忙。」鮑信倒是毫不見外。

曹操微然一笑,暗道:鮑家出身其實也是泰山的土豪,過去鮑家哥四個在鄉里可謂橫行霸道,與老李家如出一轍,說好了你們是惺惺相惜,說不好聽的這也是臭味相投。我要是一入兗州不與僚屬相見,先結交地方土豪,這可太傷面子了……可以這麼想,明面上卻不好推辭,只道:「久仰久仰!」

李乾面貌忠厚極為老成,開口便是豪爽之語:「我看將軍仁厚,索性就直說了吧。我李家自巨野走到今天這一步實屬無奈,擁兵自重佔據縣城也非乾個人所願啊。」他嘆息一聲又道,「畢竟我們不是官,不是官走到今天那就是匪。上落一個賊父賊母,下得一個賊子賊孫,這樣一條道走到黑終究不會有什麼好結果。聽鮑二郎說您英武過人且心懷社稷,早晚能夠復興漢室,所以我想……我想……」

鮑信接過了話茬:「這有什麼難說,他想請孟德你收編李氏鄉兵歸為官軍,以後食朝廷的俸祿!」招安李氏豪強?曹操捻了捻鬍鬚:這件事也好也不好,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李家的勢力是不容易肅清的,那些鄉勇都是跟慣了他們的,想必就算招收他們,還是要用李家的人統領。這個李乾我又不熟,他是不是跟我玩心眼,變著法跟我要官來了呢?不至於,鮑信總不會害我的……

「這件事也不急於一時,」李乾明白他的難處,「實不相瞞,我雖是一家之主,但許多事情還要族裡人商量而定。能夠回歸朝廷是我個人的一點兒宿願,但是族裡的人卻思想不一。我有一位族弟李封正在州里當從事,他就對這件事有些微詞,還有小侄李進素來好強爭勇,也未肯輕易依從……」

「既然如此,這件事還是日後再議吧。」曹操笑著打斷他的話,「不過十個手指頭伸出來難免不齊,最好是族裡的人全都點頭了咱們再談,也免得橫生枝節鬧得大家都不愉快。現在兗州東面黃巾肆虐,若是你們能率兵牽制敵人配合官軍,我想朝廷也好、州郡官員也好、百姓也好,都將對李家感恩不盡。」該說的話點到為止。

李乾也是聰明人,見曹操開出條件,馬上點頭道:「我明了大人的意思,一定回去整備兵馬,協助將軍一戰。」

「好了好了,這不就談妥了嘛!」鮑信頗為豁達,又仔細看看屋中每一個人,「現在也沒有外人了,有話我可就直說了。」

曹操知道他要分析兗州局勢,見他不把李乾當外人,自己也不便阻攔,便笑道:「還等什麼,我在這裡日思夜想,就等著你的高論了。」

鮑信右手食指彈著額頭,緩緩道:「兗州治下共有八郡,我在濟北、張孟卓在陳留,這自不用說,一向是支持你的。任城相鄭遂死了,也不必提了。你本人就是東郡太守,我想你不會傻到自己反對自己。」說著他自覺可笑,「至於泰山太守應劭,他給我的書信中提起當年你曾幫助過他,有這回事嗎?」

曹操想了一會兒:「哦……當初宦官之變,吳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