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曹操倉皇逃離洛陽 觸目驚心

劉協被扶上皇位之後,一些由董卓炮製的政令紛紛頒布。

首先,削去何氏的太后尊號,將其與廢帝劉辯完全隔絕在永安宮中,交與郎中令李儒看管。然後,改易身在幽州的劉虞為大司馬,董卓代他成為三公之首的太尉,並領前將軍事,進而加斧鉞,有生殺之權,並且賜虎賁勇士隨時保衛。接著,改元為永漢,以黃琬為司徒、楊彪為司空,以此二人樹立名望。此外,又賜公卿以下至黃門侍郎每家舉一名子弟為郎,名義上是讓這些高官子弟入宮補以前宦官的缺位,實際上是作為人質被控制在宮中。

辦完這兩件事情後,董卓為了籠絡士人,竟還作出兩項莫名其妙的決定:一是為謀誅宦官而被害的前朝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翻案正名,徹底了結黨錮那段公案。那已經是二十一年前的事情了,如今宦官勢力盡皆殄滅,董卓不過是賣個順水人情,為黨錮之禍畫上一個句號;另外,董卓還以永樂董太后族侄的身份自居,公開上疏為其正名。可孝靈帝之母永樂董太后乃河間人,董卓卻是地地道道的隴西人,一在冀州一在涼州,這兩個董家同姓各宗,風馬牛不相及,分明是董卓眼紅那些威風的國舅,也想冒充外戚過過癮。即便是文雅的弊端也要設法模仿,這或許就是窮人乍富的悲哀吧。

自從袁紹逃走以後,董卓對京師的控制更為嚴格,在洛陽十二道城門都明裡暗裡設了眼線,密切注意群臣的動向。對曹操而言,最為要命的是,田儀幾乎每天都叫秦宜祿來拜望一次,或是送東西,或是閑坐聊天,曹家的種種動向,都逃不出他的眼睛,這搞得曹操十分被動,根本無法與其他人密謀事宜。

這一日大清早,何顒、袁術、馮芳忽來造訪。曹操一皺眉:說不定秦宜祿一會兒就到,那小子精明過人,要是瞧出什麼破綻,以前的努力就白費了。

何顒思索片刻道:「你這裡若不保險,我們幾處就更不要說了。咱們出城說話吧。」

「對!出城打獵總不會有錯吧。」袁術表示贊同。

馮芳不甚放心:「只怕董卓有細作把守城門,即便許咱們出去,到老賊處一說,難免招惹一場災禍。」曹操主意已定,說道:「這樣吧,你們且回去更衣準備。我與老賊周旋日久,頗得幾分信賴,先往他府上閑話幾句,順便告知他要去狩獵,這樣再去便無妨了。」

馮芳連連點頭:「也好,還可以探聽些消息。」

三人各自離去準備,曹操則動身再入董府。這已經是三天兩頭的常事了,如今上至董卓本人,下至董府的僕人,曹操皆混得爛熟,便不覺什麼可怕了。他僅著便衣,騎馬過府,守門的武士毫不阻攔,任由其進了廳堂。

董卓此刻正低頭哄一個四五歲的女童玩耍,抬首見曹操進來了,笑道:「孟德快坐,你瞧我這孫女兒可人不可人?」

曹操趕緊搶步上前,諂笑道:「不愧是您老人家的孫女,果真標緻出眾!」這話其實甚假,如此小的女孩哪裡瞧得出標緻與否。

不過董卓就吃這一套,比這再阿諛十倍的話他都可以安然受之,曹操料他必定欣喜。哪知董卓嘆息了一聲:「唉……可惜只有四歲。若不是年紀小,我就將他嫁與劉協了。」

曹操愕然:董卓竟然想把孫女嫁與皇帝!

「皇帝也該準備大婚了,可惜我這孫女不能配與天子,真是遺憾。」董卓連連搖頭,「前日里我部下董承言道,不其侯伏完有一女,喚作伏壽,現年十一,容貌出眾,正好侍奉皇帝。等忙過這一陣,我親自為皇帝準備大婚。」

東海伏氏乃經學望門,歷代研修《詩經》與《尚書》,其先祖伏湛更是光武帝時期的開國名臣,族女配與皇帝本不為過。

但伏氏一族自伏湛之後向來恬淡,幾代子孫閉門讀書懶問世事,對朝局一向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被人喻為「伏不鬥」。尚(娶)孝桓帝之女陽安公主的侍中伏完,更是個有名的老實人,董卓讓他為國丈,根本就無需顧及外戚爭權之事。也虧那個叫董承的眼明心細,竟真能挑出這個血緣、門第、秉性樣樣合適的家族。

「董公事務如此繁忙,竟還心系皇帝婚事,真忠良也。下官欽佩不已!」曹操趕緊趁機恭維。

董卓拍拍孫女的頭道:「白兒,快給這位曹爺爺施禮。」

那董白兒趕緊下拜:「爺爺好!」

「喲!我是董公晚生呀,叫叔叔便可了。」

「我都說了,同殿同心即為弟兄。」

曹操不敢違拗,忙從腰間摘下一個丁氏做的荷包來,笑道:「此物雖不稀罕,卻是賤內親手所制頗為精巧,權當見面禮,給孩子拿去玩吧!」說著塞到董白兒手中。

她接過荷包高興得忘了道謝,蹦蹦跳跳去了。

「虧你還這般細心,懂得哄女娃子。」董卓嘿嘿一笑,「白兒皇后是當不成了,我打算給她封君,你看如何?」

曹操差點蹦起來:自古妻以夫榮、母以子貴,男子封侯,女子封君。那些封君的女人們,丈夫、兒子皆立下多大的功勞啊?何苗之母封舞陽君,士人尚且不服,他董卓竟要給一個四歲的孫女封君,這也太過分了吧?心裡這麼想,嘴上可不敢這麼說,只揶揄道:「子孫富貴全憑董公之愛。」

「光給她封君不成,我老娘還在呢,也得封君。哪能夠只想著子孫富貴,不念老娘啊?」董卓又嘀咕道。他這幾句話的工夫,大漢朝就多了一老一少倆女侯。

「董公仁孝,在下敬仰。」曹操還得繼續吹捧,「今日得見令孫女,日後也自當備下厚禮往隴西拜謁您的老娘親。」

「老太太就在後宅呢!」

「哦?」曹操一愣,「什麼時候到的?董公速速帶路,我這就去給她老人家磕頭。」

「算了吧!」董卓一擺手,「老太太身子不好,千里迢迢的昨天才到,正在後面歇著呢。」

「您這一家老小全來了吧?」

「是啊!楚霸王曾道富貴還鄉,可我那窮鄉僻壤有什麼好的?乾脆叫他們都遷到洛陽來,我就在此安家落戶啦!以後等我死了,職位傳與我兒就行了。」

曹操心道:「你還想世代把持朝政,也太自負了吧?」卻口是心非道:「董公家事,自當如此。」

「你莫看我威風八面,其實家事煩惱得很。我那嫡子三年前夭亡,只留下白兒這一女娃;去年侍妾為我產下一子,還在懷抱,將來的事情還是一場麻煩呢。奉先不過義子螟蛉,門婿牛輔性子不強,恐皆不能保全我兒……」

曹操暗笑:恐是你不修善德,報應子孫吧。又聽董卓笑道:「且不管那麼多了,如今我在涼州的諸部護送家眷皆已趕到,自此以後我可以無憂矣!」

「董公的人馬不早就盡數來到了嗎?」曹操不解其意,試探道。

「哈哈哈……」董卓仰面大笑,「你還蒙在鼓裡呢!我來時一共只帶了三千人。」

「那些天,一隊一隊的人馬……」

董卓湊到他耳邊:「我叫我的人馬夜晚出城,第二天再列隊而入,看著源源不斷,其實只是那三千人。」

此刻,曹操真是腸子都悔青了,真想抽自己一巴掌!當時鮑信曾提議合兵攻賊,自己與袁紹皆顧及董卓兵多未敢動手,原來中了他的圈套,只求自保錯失良機。現在呂布反水、何進舊部投敵、西園軍殘敗,西涼諸部紛紛趕到,就是想舉兵也無能為力了。

曹操嘆道:「無中生有故布疑陣,董公用兵果真出人意料!」這倒是進門以來唯一的一句真心話。

「孟德!現在我軍諸部已進駐潁川等地,拱衛洛陽固若金湯。河南諸軍也差不多盡在掌握,再加上你的西園軍,天下誰敢不服?我已經想好了,等整典完畢我就合併西園各營,全部由你率領。我給你起一個響亮的名號,就叫驍騎校尉!」

曹操哭笑不得:自三入洛陽以來,先為典軍校尉,後為驍騎校尉,當的都是不倫不類從未有過的官。曹操隨即又問道:「至於馮芳等人,公欲如何處置?」

「哼!我看西園軍除你之外就不要其他校尉了,淳于瓊跟著袁紹跑了,劉勳也是袁紹的人,我信不過!趙融那點兒膽子還帶什麼兵?你要是看著馮芳順眼,讓他給你當個司馬,照舊給他同樣的俸祿也就罷了。我再撥幾個部曲與你。」

「一切全憑董公安排。」曹操趕忙還禮。他此來是為了出城之事,趕緊回稟道,「董公,在下想出城一趟。」

「幹什麼?」董卓似乎有些不悅。

「我想出去射獵,久在城裡都待廢了。若是身體發福,還怎麼統領大軍啊!」說著他故意嘆了口氣。

「哼!你們這些中原武人之所以難有成就,皆是因為不常習武缺少血性,只有時不時靠射獵演武。在我們涼州,天天得與羌人玩命,若不習武連性命都保不住,能不強過你們嗎?」董卓咕噥道,「你願意去就去吧,這等小事不必告訴我。」

他話雖這樣講,曹操卻不敢不奏,私自出去了,萬一被董卓的細作咬一口,那時可就不是小事了。他連忙拱手稱謝,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