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曹操倉皇逃離洛陽 廢立天子

無論曹操與群臣的態度如何,董卓廢掉劉辯的計畫仍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沒過多久,董卓一紙詔書把在河內督戰黑山義軍的朱儁調回京師,名義上給予光祿大夫的官職,實際上是把這位名將的兵權也解除了。至於敵對的黑山起義方面,朝廷息事寧人,任命其首領張燕為平難中郎將,默許他在黑山一帶劃地自治。緊接著,董卓又徵調豫州刺史黃琬入朝,以此防止其就近舉兵反抗。

又過了幾天,董卓親自出城,以最隆重的禮儀迎接一位大人物的到來——潁川名士荀爽。他終因逃避不及,被董卓手下圍困在鄉,幾番威逼之下,無可奈何入朝為官。董卓如獲至寶,要利用這個民間大賢來裝點他的新朝廷,以此穩固士人之心。

轉眼間已到了九月,天氣一天天轉涼,嚴酷肅殺的西風又來了。那涼風卷著落葉在宮院間吹拂,發出沙沙的聲音,時不時還有幾片飄拂到朝會的玉堂殿上。

此刻,大殿里鴉雀無聲,列坐的文武公卿似泥胎偶像,動也不動。上面御座空空,大家都快記不清多久沒見過皇帝了,只有董卓在御階下指手畫腳把持朝堂。

今天的朝會更與往日不同,因為大殿外還有二百個身披鎧甲殺氣騰騰的西涼武士。所有官員都屏住呼吸低著腦袋,甚至無人敢隨便抬一下眼皮。不過,董卓也同樣一言不發,耐著性子在大殿中央踱來踱去,他在等百官之首的太傅袁隗。

沉默了許久,忽聽殿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隨即趨身走進一個年輕的官員,乃侍御史擾龍宗。侍御史本是伺候皇帝的官,不過現在連皇帝的面都見不著,也就改成伺候董卓了。

擾龍宗快步進殿,戰戰兢兢在董卓面前下拜:「稟報董公,太傅他老人家,今天不能來了。」

「為什麼不來?」董卓瞥了他一眼。

擾龍宗擦去涔涔的汗水,解釋道:「老太傅偶感風寒。」

「哼!老傢伙不來也罷。」

擾龍宗見他顏色不對,趕緊起身想要歸班。

董卓突然一把抓住他的衣領,怒道:「你這就想退下嗎?」

「董公,下官無罪啊……」

「無罪?你為何上殿不解劍?」董卓說罷鬆手,就勢一推。他胖大力猛,竟把擾龍宗推了一個跟斗,重重撞在殿柱之上。

此一摔一撞著實不輕,擾龍宗好半天才掙扎著爬起來,支支吾吾道:「下官……怕董公焦急,匆匆趕回,一時倉促就忘記了。」

「忘記了?」董卓一陣冷笑,「這朝廷章法豈有忘記的?上殿帶劍暫且不論,列卿以下拜謁三公豈有服劍之理?你分明就是不把老夫這個司空放在眼裡!」

擾龍宗連連磕頭:「下官不敢!下官不敢!望董公饒恕。」

「饒恕?太晚了。來人啊!推出去殺了!」董卓喊完這一聲故意挑釁般掃視著群臣,「這是朝廷的禮法,將其治罪,我想各位大臣不會有異議吧?」他擅自處死大臣,卻打著維護禮法的名義,誰也不敢出言反對,眼睜睜看著兩名武士把殊死掙扎的擾龍宗拖了出去。那凄厲的求饒聲越來越小,直到最後化作一片寂靜,聽得人直冒冷汗,生怕下一個就輪到自己。

曹操卻坦然坐在群臣當中,毫無自危之感。他很清楚,董卓想拉攏他來打擊別人,所以自己目前是安全的。不過,董卓小題大做殺死擾龍宗,無異於殺一儆百,瞧今天這等陣勢,恐怕是要公開那驚天之舉了。

果不其然,董卓朗聲道:「我董卓為大漢國祚長遠,願以身維護國之禮法……可是如今,在後宮之中就有人不尊禮法、不守婦道,這個人就是太后何氏!」

此言一出,群臣紛紛抬頭,一雙雙驚怖的眼睛瞅著董卓。

董卓熟視無睹,緩緩道:「永樂太后董氏乃先帝生母,久居宮中。可何後竟連連逼迫,以藩妃之名將其趕出皇宮,致使她憂憤而死。如此行事豈不逆婦姑之禮,有虧孝順之節?」見大家沒什麼強烈反應,他頗為滿意,背著手繼續道,「當今天子,昏庸無能軟弱不君。昔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著在典籍,後世稱善。我看當今太后宜如太甲,當今皇帝宜如昌邑,這對母子應該廢棄流放。陳留王雖年幼,但仁孝聰慧,可以繼承大統……」

文武群臣可謂觸目驚心,從古至今哪有如此跋扈的臣子,堂而皇之大談廢立。皇帝不過是膽小一點兒,除此之外有什麼過錯?自你董卓入京以來,他何曾為政理事,他有犯錯誤的機會嗎?雖然大家都這麼想,但卻不敢打斷他的話。曹操倒是越聽越覺得好笑:那日他連霍光是誰都不知道,今天竟坦言「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這些引經據典的話,恐怕都是田儀在背後教的,也不知他耐著性子背了多久。

曹操所斷不假,董卓為了這一番言辭可沒少下工夫,他邊想邊說照本宣科,曆數何後與當今天子之失德,好半天才完,暗自出一口大氣,慶幸背誦無誤。但環視群臣,見大家交頭接耳紛紛搖頭,頓時火起,高聲嚷道:「廢當今皇帝,改立陳留王為帝,乃是為了天下大義!有敢阻此事者,以軍法處置。」

擾龍宗血跡未乾,他又把天下大義搬出來了,大家聽他這樣說,立刻靜下來。

董卓見眾人不敢有異議了,微然一笑。哪知就在這個時候,一位老臣出班而拜,朗聲道:「昔太甲既立不明,昌邑罪過千餘,故有廢立之事。今主上鼎盛春秋,行無失德,非前事之比也。況陳留王年僅九歲,豈能處置政務?廢長立幼國之大忌,我等為臣子者若行廢立則罪過更甚,還請董公再……」

諸人一看,說話的乃尚書盧植。董卓聽他出言反對,臉色由晴轉陰,不待他講完便喝道:「住口!阻攔者軍法處置,你沒聽見嗎?來人吶,把他推出去殺了!」

盧植可不比無名小輩擾龍宗,殺字出口,又有一人倉皇出班跪倒:「董公息怒,刀下留人啊!」說話的是侍中蔡邕,「盧尚書雖言辭忤逆有礙大議,但懷至忠之心,疾天下之事。況其征討黃巾於國有功,還望董公法外開恩饒他不死。」言罷連連磕頭。

蔡邕是董卓連邀請帶威逼才來到洛陽的,三日之內歷任三台,董卓也不好駁他的面子。只一愣神的工夫,又見議郎彭伯也跪了出來:「盧尚書海內大儒,人之望也。今若害之,只恐天下震怖,無人再敢為朝廷效力。還請董公萬萬寬宥,朝廷之幸,天下之幸啊!」

董卓把牙咬得吱吱響,他萬沒料到,事到如今還有人敢挑戰他的權威。他氣哼哼望著盧植,好半天才道:「也罷,看在兩位大人的面子上且饒你一條老命。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從今以後你的官就免了吧!」

盧植見他不經天子詔命,一句話就把自己罷免了,嘆息道:「微臣心意盡到,看來已不可挽回。就是您不罷我的官,我也無心再在朝堂待下去了。」說罷潸然淚下,摘了冠戴、革囊往坐榻上一放,回頭又對著空空如也的龍位拜了一拜,腳步踉蹌下殿而去。

曹操抻著脖子見他走遠,不禁愴然:這個盧植為國遭了多少罪?討黃巾被宦官陷害過,兩個兒子都被賊人殺了,宦官作亂之夜群臣復仇屠殺,只有他一人忠心耿耿追趕聖駕夜馳河上,今天竟因幾句忠義之言險些喪命,落個丟官罷職的下場。董卓如此行事,豈得長久?

董卓見他去了,扭頭又看了看最靠前的空位子——那是袁隗的。太傅是為上公,地位尚在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之上。盧植幾句話給他提了醒,袁家也威望甚高,自己在名義上還是袁隗的故吏,今天不問個心服口服,日後也是麻煩。想至此,他的目光掃向司隸校尉袁紹:「袁本初!你怎麼想?贊同廢立之事嗎?」

袁紹緩緩起身而拜,舉動不卑不亢,朗朗道:「下官贊同董公之議。不過……」

「不過什麼?」

「此等大事,當與太傅商議,畢竟我家叔父有輔政之名。」

董卓有些不耐煩:「你叔父他故意拿大,不肯來赴朝會。」

「叔父年老體弱,最近又受了些驚嚇,一時卧病也是有的,但不會耽誤朝廷大事。」袁紹伸手拿起身旁的白旄,「董公不必著急,我現在就往叔父府中傳您的話,想必他老人家也不會反對。」說罷也不等董卓答覆,便匆匆退了出去。

「天下之事豈不決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董卓瞧他退去,嘲諷道,「我看太傅年邁,也不能處置朝政了,不妨讓他安心在家養病吧!現今太尉一職,乃是幽州牧劉虞遙領。他在河北戡亂,遭黑山阻隔不能來赴任。但天下兵事不能無主,從今往後我來當這個太尉!周仲遠,你給我起草詔書吧。」

現在他的話就是口諭,尚書周毖欣然應允,卻道:「董公為太尉,自然無人不服,但下官有一事相請。」

董卓頗感意外,瞟了他一眼:「你今天怎麼也給我找麻煩呢?有話快說有屁快放!」

朝堂之上說出這麼粗俗的話來,群臣甚覺醜惡;周毖卻面帶微笑充耳不聞,只道:「劉虞宗室重臣,不可輕易罷免。董公若為太尉,可否改其為大司馬,以示您對宗室之優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