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病毒營銷的網路擴展 第10章 Bebo,破解增長難題:調整病毒係數

→Bebo

產品:社交網路

病毒式策略:邀請人模式、有機式

盈利方式:廣告

→Friendster

產品:社交網路

病毒式策略:邀請人模式、有機式

盈利方式:廣告

當各種圖書、雜誌專欄、報紙文章、在線新聞網和無窮無盡的博文都在鋪天蓋地地談論著FaySpace——這兩家社交網路的巨頭時,你很有可能忽略了另一家社交網路:由旅居舊金山的英國人邁克爾·波奇(Michael Birch)開辦的Bebo。邁克爾在把Bebo辦成全球第三大社交網路後不到幾年的時間裡,就以比當年默多克收購MySpace還高的價格把它轉售了出去。有人覺得波奇是一夜暴富,但事實並非如此。在此之前他曾開辦過3家公司,最後都慘淡收尾。

屢戰屢敗的病毒性產品

這個系著馬尾辮的英國人出生於赫特福德郡,曾在倫敦帝國理工學過物理,並在當地一家酒吧結識了自己的夫人——出生於加利福利亞的西奧琪(Xochi)。在20世紀90年代初慘淡的市場背景下,他找到了一份自認為世界上最枯燥的工作——在保險公司做資料庫程序員。他很討厭公司的官僚氣氛,卻意外地發現自己不僅非常享受編程這份工作,還有點幹這一行的天賦。後來他也想過,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電腦,那他這輩子還會幹什麼;他覺得自己再也沒有別的特長了。給人打了6年工以後,他和妻子抵押掉了自己在英國房市繁榮期間價格翻倍的小房子,準備打拚一番事業。由於缺乏融資手段,他決定開一家病毒式企業——一門不花一分錢就能在朋友之間迅速成長起來的生意。他的楷模就是Hotmail。

他的第一個想法是為聘用科技人才的單位開發面試試題,不過這一想法很快就被放棄了。隨後,波奇夫婦開始著手打造Lemonlink——一本線上自動更新的通訊錄。2000年1月,產品上線了。產品病毒鉤的形成需要用戶輸入自己朋友和熟人的通訊信息。凡是被收入到通訊簿的用戶都會收到網站發出的郵件,要求填寫更加詳細的信息。

Lemonlink的增長速度非常緩慢。擁有理科背景的波奇為此調查了數據,決定找出其中的原因。通過計算,他發現網站的病毒係數只有0.5:每名用戶平均只能吸引到0.25名新用戶,如此遲緩的速度根本無法實現指數型增長。

造成Lemonlink增長緩慢的原因有二:

●所有對此服務感興趣的網友都需要先下載一款名為Active X的應用程序,許多用戶對此望而卻步。

●Lemonlink對郵件通知功能過於依賴。隨著對垃圾郵件反感程度的加深,人們越來越不喜歡打開這些包含點擊請求的郵件了。

為此,波奇開發了一款專門用於微軟著名郵件程序Outlook的插件,網站的病毒係數也因此提高到了0.7。雖然不錯,但還是不夠理想。

波奇夫婦有了一個孩子後,便開始了第二次創業。這一次他們把對象瞄準了各個家庭,打造出了一項名為「育兒圈」(Babysitting Circle)的註冊服務。在他們看來,由於有小孩的家庭相互之間通常都比較熟悉,這樣的服務無疑具有病毒循環潛力。波奇夫婦希望口口相傳這種病毒營銷方式能夠吸引更多的家庭使用他們的服務,結果卻舉步維艱。他們的目標人群太狹窄了。孩子的父母雖然願意出這個錢,但這些錢卻遠不夠他們實現盈利。波奇夫婦為此花錢打了廣告。來的人雖然不少,可還是不夠他們跨過那道坎。所有賺來的錢都投入到廣告中去了。最後,他們終於承認,這門生意根本無法產生出能夠滿足自己獨立成長的病毒。

拿著為數不多的餘款,波奇和他的兄弟們合夥開辦了一家可以在線DIY家庭遺囑的公司。「我其實不是特別想做這個玩意兒。」波奇表示。不出所料,他們又失敗了。不過,一路下來,他知道了什麼好用、什麼不好用,並下定決心絕不會在同一個地方跌倒。

讓病毒係數越來越高

波奇夫婦終於憑藉自己的第四次創業挖到了財富——「生日警報」(Birthday Alarm),一種靠提醒用戶朋友生日起家的網站。「它很簡單,是一個短小得令人難以置信的病毒循環,」波奇說道,「每個人都有生日,所以你不可能給所有認識的人發郵件詢問他們的生日。」早期為了宣傳,波奇給「今日最酷網站」(Cool Site of the Day)交了99美元的宣傳費,結果第一天就吸引到了500名註冊用戶。

隨著網站的緩慢增長,波奇也在逐步調整各個部分,直到令他滿意為止。最開始的時候,他在網站上發布了大量有關隱私保護的信息(例如保證不會出售用戶郵件等),但這些內容卻降低了網頁的載入速度。載入速度越快,網站的病毒係數也就越高,再說用戶們也壓根就沒對隱私保護信息的消失有任何不滿。簡化使用介紹也有助於吸引用戶。

TIPS:病毒營銷

實際上,規律似乎是把東西弄得越簡單,網站的病毒係數也就越高。任何需要人們思考的事物似乎都會使他們望而卻步。

「複製—粘貼」功能增加後,網站發展終於有了重大突破。如此一來,用戶們就無須手動輸入朋友的電子郵件地址和生日了;只需按動兩個鍵,用戶就能夠從其他地方將這些信息複製過來。有了這項功能,網站的病毒係數終於突破了1,日新增人數也達到了10000人。網站主要的盈利方式是引入廣告網路上的網幅廣告,並收取70%的廣告費用。考慮到用戶自然會給過生日的朋友送去問候,波奇夫婦還開發了電子賀卡功能。等到夫婦倆終於能夠搬到離西奧琪父母家更近的舊金山地區時,網站每個月的盈利已經達到了1萬美元。有了這筆錢,即便是在房地產市場虛假繁榮的矽谷地區,他們也能租到一套公寓和一個兩平方米的小辦公室了。

「生日警報」誕生兩年後,網站終於基本實現了獨立運行,波奇也開始考慮發展別的病毒式經營方式。一天,他無意中打開了Friendster。經過了半個小時的瀏覽,他為其簡單的操作性深深折服了。之後,他便在自己的「生日警報」已有代碼庫的基礎上依葫蘆畫瓢寫出了一個「山寨」網站。13天之後,以前披頭士成員Ringo.網站面世了。波奇夫婦向「生日警報」上共計3000萬名用戶發去了告知新網站成立的郵件,並因此收穫了30000多名註冊用戶。能拿到1%的轉換率,對任何郵件宣傳而言都是不錯的成績。此外,他們還開通了鼓勵用戶邀請朋友加入的邀請機制。在短短3個月內,Ringo.就拿下了400000名用戶,成了互聯網上第二受歡迎的社交網路。雖然絕大部分用戶都來自美國,但波奇驚喜地發現在澳大利亞也出現了病毒式群體,他們的存在佔據了整個網站1/4的流量。

就在網站還在向成功的病毒循環公司進發的同時,波奇手邊卻沒有了可以讓網站擴展的資源。狹小的辦公室里只能容納下他和妻子兩個人,鋪天蓋地的客服疑問和伺服器中斷使他們忙得都沒有了喘息的機會。當時,這家月利潤驟降至30美元的網站已經變得異常緩慢、漏洞叢生。他買不起硬體、雇不起工程師,更租不起大一點的辦公室。眼下,他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找到一位天使投資人,要麼出售Ringo.。

2003年12月,波奇在一周內就收到了3份購買意向書,並最終以價值幾百萬美元的私人股票為回報把網站賣給了在線測試提供商Tickle.。沒有現金,只有股票。實際上,波奇夫婦在接下來的18個月里都沒有賺到一分錢現金:Tickle(以其經典的在線IQ測試和「你是哪一種狗狗?」之類的搞笑測試聞名)把Ringo.以更高的價格賣給了Monster.,而後者又把它做成了一個照片分享網站。為了促成這筆交易,波奇簽署了同業禁競條款,這意味著他將無法在18個月內再開設一家社交網站,並必須在Tickle工作至少3個月。他非常享受和其他工程師一起工作的日子,在那一待就是半年。

病毒模式的建立

2004年再次恢複單幹狀態以後,他在「生日警報」上又開始了另一項病毒式試驗。當時,「生日警報」已經每天都能為超過100萬名用戶發送朋友生日提醒了。他在Tickle供職的時候,那裡的工程師們曾經想要研發一款可以自動導入聯繫人信息的郵件地址收集程序,結果沒有成功。波奇由此想到,如果能夠給「生日警報」的用戶們提供一種更加便利的郵件地址輸入方式(網站目前還在沿用他簡單的「複製—粘貼」功能),網站的病毒係數一定會大大提高。為此,他針對Hotmail為目標開始了研發,並在10個小時後完成了編寫工作。剛開始,「生日警報」每天的新增用戶量還僅為10000名。等Hotma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