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病毒營銷的傳播 第6章 曼妥思-健怡可樂噴泉風暴:病毒視頻營銷

→曼妥思-健怡可樂噴泉

產品:視頻

病毒式策略:有機式

盈利方式:廣告

→SKYPE

產品:電話、視頻聊天、即時信息、文件傳輸

盈利方式:高品質付費服務

病毒式策略:邀請人模式、有機式

專做薄荷糖的曼妥思曾經是一家非常墨守成規的企業。作為義大利糖果廠不凡帝梅勒糖果公司旗下的品牌,曼妥思原來每年都要花費2000萬美元進行市場推廣,其中大部分都被用於在電視節目上投放廣告。它連播了15年「帶來清新空氣」的廣告,可謂出了名的矯情。其市場部副總裁皮特·希利(Pete Healy)認為,曼妥思需要「重新評估、定義以及定位它的品牌」。

出於這樣的考慮,2008年他找來了其他管理人員,和大家一起開展頭腦風暴,研究如果將這一產品擬人化會得到什麼樣的形象。於是他們開始琢磨,如果把曼妥思比作一輛車,那會是什麼類型的車?一輛運動型敞篷汽車。如果比作一項休閑運動,則應該是攀岩或者沙灘排球。那麼哪位名人的形象最符合曼妥思的特點呢?亞當·桑德勒(Adam Sandler),這位《周六夜現場》()的前成員、滑稽電影《球場古惑仔》()和《獃獃向前沖》()里的笑星。

隨後他們又想到了2006年4月一部有關曼妥思的視頻,片中兩個搞笑的小子光靠幾顆曼妥思和一瓶健怡可樂就成功複製了拉斯維加斯的貝拉焦噴泉(Bellagio Fountain)。這部視頻隨後迅速走紅,下載量達到了好幾百萬次,帶來了成千上萬的模仿者和大量新聞報道。希利對此大為感慨:「有什麼比亞當·桑德勒和曼妥思噴泉更讓人震驚呢?」他自問,「它反映了我們的品牌個性。」

病毒式風暴

接下來,一條已經成為教學案例的經典營銷策略便誕生了。它很好地說明了企業在標準的30秒廣告影響力日益縮水、觀眾代替廣告成為主要因素的背景下,應該如何藉助病毒式視頻開展市場營銷。在集體策展的時代里,觀眾能夠獨自評判一件商品的好壞,決定自己觀看的內容,而傳統意義上的看門人——電視網路、電影公司以及新聞媒體,都被趕到了次要地位。 正如《四眼怪物》事件所體現出來的那樣,這種內容選擇上的民主得益於廉價攝像機、攜帶型攝像機以及可以拍攝用戶自創娛樂節目手機的面世;得益於功能強大、價格合理的編輯軟體,如Final Cut Pro和iMovie等;得益於擁有足夠寬頻的大規模數字基礎建設的傳播。

然而,人也是科技時代思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網民們用博客記錄下他們感興趣的內容,把鏈接傳播給郵箱和即時信息地址簿里的每一個人。與此同時,用戶社區也在MySpace、Flickr、YouTube和Digg等社交網站上茁壯成長起來。在這裡,人們互相分享各種信息,從博客到新聞、圖片、語音博客、視頻節目,為的是追求15兆特屬於自己的特立獨行的名氣。

「關鍵是要把次代內容的創新和傳播相連接,並與社交網路社區的即時訪問結合起來。」數字營銷商iCrossing負責策略的副總裁亞當·拉維勒(Adam Lavelle)表示,「由於傳播是一個非常浩大、流暢和簡易的過程,一旦你的社區和其他社區相連接,便促進了傳播。如果我認識你,我就能夠認識你身邊的每一個人。」

已經被捲入病毒式風暴的企業除了讓他們的品牌自生自滅以外毫無其他辦法。正如寶潔集團最高執行官雷富禮在全美廣告人協會(Association of National Advertisers)的講話中所談到的那樣:「我們控制得越多,就越與世隔絕。我們越願意讓它鬆動一些,我們從與消費者接觸中獲得的信息就越多。」

這樣的理念一定會讓那些墨守成規打造品牌形象的管理者們感到恐懼。如果消費者們開始玷污他們的名聲,傳播對他們的批評,其結果一定是災難性的。以前,如果有人對客服不滿意,他會寫封言辭激烈的信寄給公司的投訴部——只要他能找到。如今,互聯網信息的流動性給予了客戶前所未有的權力。貿易變成了一種對話。商家如果不能直面自己的消費者,那就等著被他們批評吧。這種批評的聲音像回聲一樣不斷在博客圈中響起。Digg和Slashdot等網站上言辭刻薄的用戶軍團們會紛紛轉發這些批評,長此以往,直到公司被上百萬名網友的口水淹沒為止。看看AOL、戴爾等其他數之不盡的公司在這條荊棘之路上苦難的遭遇,憤怒的消費者批評他們的博文變得和流行歌曲一樣人盡皆知。

從正面影響上來說,願意將自己的品牌放任自流的公司反而會像曼妥思一樣找到一筆數量驚人、前所未有的財富。 貝拉焦噴泉的視頻下載量突破了2000萬次,網上也出現了超過10000個相仿的視頻,產生了巨大的乘數效應:

在接下來的9個月內,曼妥思的產品令人難以置信地在各種電視、出版物以及廣播中被提到了2.15億次之多,為公司帶來了價值約1000萬美元左右的免費公關,占公司每年營銷費用的50%。更重要的是,曼妥思還實現了盈利:第一輪病毒傳播風暴來襲時,公司的銷售量攀升了20%。即便現在瘋狂的勢頭已經過去,他們的銷售量依然比以往高出15%。

廣為流傳的噴泉效應

可口可樂也分到了一杯羹。這段視頻面世之前,健怡可樂的銷量一直不溫不火,而公司整體市場份額卻在縮水。公司的互動式指導邁克爾·唐納利(Michael Donnelly)透露,視頻開始流行後,片中使用的2升裝健怡可樂銷量出現了「巨大增長」。他雖不願意公布具體數據,但肯定了這一數字在5%~10%之間。在由原班人馬打造的第二段視頻中,他們用251瓶健怡可樂和1500粒曼妥思製造了一場大型連鎖反應,使得可口可樂的官網訪問率上升了27%。

這樣的結果完全出乎專業雜技演員弗里茨·戈洛布(Fritz Grobe)和訴訟律師史蒂芬·沃爾特茲(Stephen Voltz)的意料。他們正是這場連鎖反應的始作俑者。2005年秋天,兩人從一位朋友口中得知如果把曼妥思扔進健怡可樂里,就會發生爆炸。作為緬因州巴克菲爾德(Buckfield)一家地方劇團的成員,表演欲十足的戈洛布和沃爾特茲來到了後院,做起了實驗。一陣煙火過後,他們腦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是:他們能讓多少人知道這個玩法?

他們不是第一個這樣做的人。在過去幾十年里,高中生們就已經在科學展覽上用醋和小蘇打來模仿火山噴發,而科學課的老師們也曾在課堂上將冬青救生員牌薄荷糖扔進健怡可樂里作為化學反應的示範。(為什麼用無糖可樂?無糖可樂本身由於不含糖分容易清理。)早在20世紀90年代,曼妥思就已經知道了這種以後很有可能會廣為流傳的噴泉反應。2005年9月,科學老師斯蒂夫·斯潘格勒(Steve Spangler)就曾經在科羅拉多州丹佛的《9點新聞》中演示過曼妥思—健怡可樂反應,主持人金姆·克里斯琴森(Kim Christiansen)還在拍攝過程中被濺了一身,但這個在線視頻只是小火了一把。

戈洛布和沃爾特茲花了整整一個早上試驗這個想法。在用完了手邊所有的健怡可樂瓶和曼妥思糖果之後,他們用水泥磚搭建了一個圈有10瓶可樂的噴泉,並把它搬上了奧德費羅劇場,表演給劇團的其他成員觀看。觀眾們紛紛要求他們增加噴射高度。於是他們又花了5個月的時間嘗試各種試驗——在瓶子上開口、打洞、增加遮蔽物。在觀賞過拉斯維加斯的貝拉焦噴泉後,他們終於繪出了理想中的藍圖,小心翼翼地模仿出了他們光輝璀璨的靈感之源。

2006年4月29日,他們用200瓶可樂擺出了極為複雜的圖案,準備了500顆曼妥思薄荷糖(共計300美元),開始了長達8個小時的排練。「感覺像要去炸掉一幢大樓一樣,」戈洛布說道,「我們只有一次機會。在此之前,我們每次最多只用過20瓶。」

手持數碼攝像機的朋友按下拍攝鍵後,穿著白色實驗服的倆人雙手合十,開始了表演。整個過程出奇地流暢,甚至比想像得還要出色。由於當天出現了反常的高溫,整個反應變得蔚為壯觀。從各個方向噴射出來的可樂在形成巨大的皇冠狀後開始旋轉的場景令人記憶尤為深刻。他們被濺了一身,防護鏡上到處都是混有健怡可樂的稀泥。

他們參加了由E頻道(E-el)贊助的網路視頻競賽,結果卻鎩羽而歸。於是他們便在6月的第一個周六將視頻傳到了自己的網頁EepyBird.上。雖然沃爾特茲把這個消息只告訴了他弟弟一人,但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里,就有成千上萬的觀眾收看了「137號試驗」。第一天過去後,他們的視頻一共被下載了140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