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章 高額回報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第九區》也是卡夫卡《變形記》的另類科幻翻版。

只不過這次主人公變成的,不是一隻卑微的甲蟲,而是他粗糲的外星大蝦。

因為投資的關係,影片的特效和畫面有點慘不忍睹,那一隻只外星大蝦可謂是典型。

但這部影片的看點,本也不在特效上面。

因為《第九區》那無比符合社會潮流的主題,以及涉及到的種族隔離等等,這部影片上映之後,媒體上面一片好評。

「一部思想超前的電影,一篇關於生命的寓言。」

「事實證明,科幻片不必明星雲集,不必超多預算,不必視覺吸引,不必是徹底的娛樂。」

影片上映以後,媒體口碑爆棚,影評人口碑爆棚,爛番茄新鮮度高達百分之九十五。

甚至羅傑·艾伯特給了如此的評語——在這個夏天即將開始的時候,這部電影讓整個好萊塢感到羞恥。

當然,好萊塢不會真的為此感到榮耀或者羞恥。

作為製作發行方的相對論娛樂,只關心影片的商業收入。

影迷的反響整體不錯,儘管《第九區》在影迷中的口碑不像媒體和影評人那樣爆棚,但IMDB上萬名用戶平均打分有7.9分。

這樣的評分,對於一部商業電影來說,儘管算不上觀眾口碑爆棚,卻也稱得上不俗。

有影迷在IMDB評論版塊留言:「從一開始就吸引著你,讓人慾罷不能,直到影片結束那一刻。」

但實際情況,有多少影迷認為這部影片精彩,就有多少影迷不喜歡。

《第九區》放映中途,退場的觀眾不在少數。

其實可以想像,這種偽紀錄片加粗糙的製作方式,被宣傳營銷拉進影院裡面的人,不喜歡者肯定大有人在。

ema Score在影院的調查統計中,現場觀眾綜合打分是「B+」。

相比之下,權威媒體綜合評價MetaCritic收錄的媒體平均分高達89分。

從上映開始,媒體口碑一致叫好,不過影迷口碑有較為明顯的兩極分化的趨勢,幸好能被使館影業宣傳營銷忽悠進影院裡面的人,大都是對外星人或者51區之類的非常感興趣的觀眾。

這大蝦式的外星人,儘管做工粗糙,卻透著新鮮感。

第九區裡面外星人的凄慘生活,也很容易叫這部分人聯想到51區裡面的各種陰謀和悲劇。

吹捧《第九區》的人,扯著脖子譴責人類道德的淪喪。

連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都沒有想到,自己編劇執導的一部商業片,竟然與全人類的道德水準有了直接聯繫。

好在這對電影不是沒有好處,有部分影迷使勁將影片吹捧出一定高度,使館影業就在後面再推一把,讓沒看的人覺得這就是一部頂級好片,不看就是損失。

電影公司講的是花花綠綠的鈔票,而不是良心。

好萊塢史上有太多電影,或許本身不怎麼出彩,但吹的人多了,也就是爆棚的好片了。

比如曾經每一部上映都號稱是系列最佳的連續劇電影。

作為導演和製片人,可以用良心拍攝製作電影,但絕對不能用良心去宣傳推廣電影。

一部中大型電影項目宣傳推廣時,放出的假消息或者誇張數倍的消息有多少,估計項目方都統計不過來。

像「籌備二十年,計畫三十年」之類的,都是最簡單最基本的操作。

得意於出色的宣傳營銷,《第九區》在北美上映的第一天,就拿到了不錯的票房收入,於3456家影院裡面,收穫1416萬美元。

跟大投資大製作沒法比,但對比影片3000萬美元的製片成本,這一票房數字絕對亮眼。

這也是周五當天上映的所有電影中,票房成績最好的一部。

新線影業同期開畫的《瞞天殺局》,製片成本高達4000萬美元,首日票房卻只有367萬美元。

這樣巨大的差距,意味著《瞞天殺局》不可能給《第九區》帶來任何威脅。

但《第九區》的票房走勢也談不上多麼穩健,因為相當多的影迷是被使館影業宣傳營銷帶入的影院,本身未必喜歡這種粗糙的偽紀錄科幻片。

到了周六,一般情況下票房該上漲的休息日,《第九區》影片本身的一些負面影響,直接反應在了上座率和票房上面,周六的單日收入比周五下降超過百分之十,單日報收1261萬美元。

不過,北美開畫兩天,《第九區》已經可以宣布獲得了成功,畢竟連製片預算加上宣傳發行,總投資也不過4500萬美元。

ema Score根據收集到一線市場數據預測,《第九區》最終的北美票房必然過億。

僅僅北美票房一項,相對論娛樂就能收回在《第九區》上面的所有投資。

至於這部影片引起的其他反應,在商業收益面前並不重要。

據說從周六開始,一些瘋狂迷戀51區的UFO和外星人團體,陸續前往華盛頓,準備搞一次怒斥當局陰謀的集會。

這些就與相對論娛樂無關了。

話說回來,在美國這個地方,還有比華府當局更好的背鍋對象嗎?

總之,這個星球上出點問題,華府當局都脫不了關係。

世界上很多地區的混亂與災難,也確實與華府當局有關。

美國人民喜歡看到華府當局背鍋,全世界喜歡看到華府當局背鍋,連美國的大集團大公司也喜歡看到自己的利益代言人背鍋。

不背鍋的華府當局絕對不是一個好政府。

歷史上那些成功甩鍋的白屋子主人,基本上都沒有好下場。

《第九區》在北美開畫的第一個周末三天里,上座率與票房收入逐日變少,票房走勢與爆棚的媒體口碑相比,算不上多好。

這也證明相對論娛樂沒有貿然將《第九區》投入到競爭極其激烈的暑期檔是正確的。

北美開畫周末過去,《第九區》不出預料的拿到了周末票房冠軍,三天3735萬美元的票房數字,比排在第二位的《瞞天殺局》的1101萬美元高了三倍還多。

票房榜的前五位裡面,有了兩部相對論娛樂的影片,《人皮客棧2》以424萬美元排在第四位。

這種類型的恐怖片都是典型的快餐爆米花,院線壽命長久的少之又少,按照使館影業的估算,可能到第六周就會因為缺少觀眾而不得不撤出院線。

從某些方面來說,這類恐怖片屬於賺一筆就跑的典型。

第三名是派拉蒙影業進入次周末放映的《後窗驚魂》,這部影片的周末票房,只比首周開畫的《瞞天殺局》略低一點。

北美首周末票房超過製片成本,《第九區》當之無愧取得了成功。

《第九區》在好萊塢眾多的科幻片裡面,可以說是一個異類,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為了讓故事更加真實,以記錄片的形式講述了外星人來地球避難的事,而人類面對高等文明的恐慌,最終收留他們後所產生了一系列矛盾。

在外星人侵略題材已經被用爛的情勢下,《第九區》之所以可以脫穎而出,在於導演讓原本的高等文明避難於低等文明屋檐下,直言不諱的將階層的矛盾移植在了人與外星人身上。

這也是尼爾·布洛姆坎普的高明之處。

套用太平洋對岸的一句話來說,外星人留在地球,也要辦理暫住證!

當然,這部「山寨科幻感」十足的影片,成功的關鍵更多在於宣傳推廣,以及拍攝製作方式所帶來的新鮮感。

所以,當影片首周末票房出爐,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找到羅南,信心十足的推銷他的續集計畫時,不出意外的失敗了。

「續集一直在我的考慮之中。」尼爾·布洛姆坎普侃侃而談,第一部的成功也給了他足夠的資本:「第二部依然以類似第一部的風格和手法拍攝,講述後續的故事……」

羅南只問了一點:「你考慮過投資嗎?」

尼爾·布洛姆坎普直接說道:「世界觀會變得更大更開放,影片投資規模也會更大,我計算過了,大概需要7000萬美元以上的製片投入。」

羅南思考了一會,說道:「這樣吧,尼爾,我需要時間來考慮,也需要綜合沙海娛樂方面的意見,會儘快讓人給你回覆。」

尼爾·布洛姆坎普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很快離開了相對論娛樂。

羅南聽到製片預算,基本上否決了這個項目,《第九區》的成功屬於好萊塢的個案,當新鮮度消失之後,續集很難帶來驚喜,結果可以想像。

新的一個周末到來之前,沙海娛樂方面就給了尼爾·布洛姆坎普恢複,婉拒了他的續集計畫。

尼爾·布洛姆坎普想要拍攝製作續集,只能找其他公司合作,前提是得到沙海娛樂的授權。

上映的第二個周末,《第九區》在華特迪士尼新上映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