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了!」
費爾南多少年時期就看過《伯恩三部曲》小說,可以說是鐵杆的書迷,看到大銀幕上先後出現使館影業與沙海娛樂的片頭,連忙集中精力。
書迷們最近這一個月都在期盼《諜影重重》上映,這是紀念作者最好的方式之一。
「謹以此片紀念現代政治驚悚小說之父羅伯特·陸德倫。」
預告片中曾經出現的話,再次在大銀幕上用單獨畫面標出,讓書迷們非常滿意。
普通影迷也覺得這種方式不錯。
拉爾是個小警察,為了看今晚的首映,特地跟同事換了個班。
影院前兩排位置,幾個年齡較大的影評人,比如《洛杉磯時報》的肯尼斯·圖蘭和《好萊塢報道者》的托德·麥卡錫,也在不斷點頭,羅南·安德森這個年輕人很會做事,懂得尊重前輩。
影片開頭就致敬。
現在那些年輕人,一個個眼睛都長在額頭上,也不想想,如果不是有他們這些老一輩人的奮鬥和努力,好萊塢能有現在的局面?
影片很快正式開始,鏡頭來到了一片汪洋大海,一個看似人影的物體漂浮在海面上。
這就是片中的主人公——伯恩。
當同樣身處此海域的一艘漁船發現伯恩,救起他之後,伯恩發現自己什麼都不記得了,連自己是誰都不記得了。
也正因如此,從伯恩踏上碼頭的口岸時,一切的謎底都要由伯恩自己解答,他為什麼身中兩槍在海面上隨波飄蕩,也會隨著一切的明朗而真相大白。
失去了記憶的伯恩雖然有些摸不著頭緒,但是作為一名特工人員的本能幫助著伯恩順藤摸瓜的理清頭緒。
之後結識了陌生女子瑪麗,這個人的出現在伯恩的生命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瑪麗也同伯恩一樣出生入死。
而瑪麗又與伯恩不同,通過自己女人的天性,有些時候可能並不需要伯恩給自己擬定的「特工行事計畫」,便可協助伯恩拿到所要的信息。
隨著影片的進行,伯恩為什麼會飄在汪洋大海上,伯恩的身份又是什麼,以及伯恩到底是誰,這些謎底只能伯恩自己去一一解答。
這是一部與過往的特工片截然不同的電影,卻又遵循著精彩電影共有的特性,比如緊湊的節湊、吸引人不斷看下去的懸念和充滿特色魅力的主角,這些都讓人感受一種新鮮的刺激。
還有動作鏡頭,拍攝的是那麼凌厲,那麼逼真,伯恩的幾次出手,乾淨利落,簡直就像是真實的一樣……
拉爾只是個影迷,倒也沒有意識到這些是保羅·格林格拉斯特有的剪輯和拍攝風格帶來的。
費爾南多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他看出來了,影片比之小說,改編的幅度非常大,甚至故事主線都快脫離原著了。
然而,不管是他,還是周圍其他書迷協會的成員,沒有任何人表示不滿,因為電影拍的太好了。
因為電影比小說更加直觀,更加精彩!
小說描述中,也有伯恩的戰鬥描寫,也有這些專業特工隨手拿起日常用品就能當做武器的描繪。
但看文字描寫,哪裡有影片中馬特·達蒙隨手拿東西懟人精彩?
羅馬、漢堡、巴塞羅那的駐地特工紛紛被召集,而目的只有一個——殺死伯恩。
當教授登場時,兩名超級特工展示了什麼才是更為聰慧與睿智的殺手。
在荒郊野嶺的一次智斗當中,觀眾們再次看到了沒有任何特效加持的特工較量是何等的鬥智斗勇。
跟那種依靠高科技設備的風格完全不同,卻又符合好萊塢商業片的一貫模式。
既能讓觀眾趕到新鮮,又不超脫觀眾的賞美。
擅長狙擊的教授早已切斷伯恩住處的任何通訊系統,當伯恩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瑪麗的慌張絲毫沒有對他造成干擾。
此時此刻他與瑪麗分開,對於瑪麗的生命是有保障的,如何更加保障瑪麗的生命安全,此刻體現了一名特工的本能。
讓一輛汽車爆炸,濃煙可以完全阻擋住制高點狙擊手對房間內的狙擊。
這第一次較量,教授切斷了伯恩外界聯繫的方式,伯恩則以漂亮的防守回敬。
之後轉戰叢林,在一片矮灌木當中,教授就隱秘在其中。
伯恩衝天鳴槍,開始很多觀眾都對伯恩的這個舉動不解,但當灌木叢中的鳥群飛起時,一切都有了答案。
也正是這「致命一槍」,讓伯恩逮到了在暗處的教授。
也就是在這時,教授用最單純的方法詢問了伯恩——頭疼,怕光。
大家其實都一樣。
看似殺死教授是一種勝利,作為特工的伯恩卻像教授形容的一樣。
整場戰鬥並不激烈,直接參与方也只有兩個人,甚至沒有任何特效渲染,卻讓所有觀眾腎上腺素飆升,看的緊張無比。
「返璞歸真啊!」肯尼斯·圖蘭忍不住讚歎:「多少年沒有出過這麼耐看的特工片了。」
旁邊的托德·麥卡錫贊同:「手持拍攝,動作設計,劇情表達,人物塑造,鏡頭拍攝,全都是上上之選啊。」
他直接說道:「不看結尾,我也會給他八十分以上的好評!」
肯尼斯·圖蘭緩緩點頭,似乎贊同老朋友的說法。
很久沒看過如此吸引人的商業電影了。
馬特·達蒙這個演員選的是真好啊,聽說這是製片人羅南·安德森定的人選?這個年輕的製片人,眼光是真不錯,好像選演員選導演,總是能選到對的那個。
肯尼斯·圖蘭之前對馬特·達蒙印象很一般,一是不美型,二是沒特色。
但在這片子里,卻讓人看出了非常不錯的演技和塑造能力——把商業片中肌肉男僅剩的一點七情六慾演至極致!
要知道商業片一般只需要拳拳到肉,不需要演技或者主角複雜的內心,只要必要時嘶吼或者流淚就成……
反正把一個失意者的複雜,表現得很徹底。動作戲又乾淨淋漓,連常見的嘶吼、吶喊都沒有。一切都靜悄悄的開始,靜悄悄的結束。
普通觀眾覺得過癮,影評人認為不像其他商業片那麼浮躁,口碑基礎已經奠定。
最後的高潮戲來的如此精彩,很多觀眾緊張的都快要屏住呼吸了。
在CIA特工提著衝鋒槍衝上旋轉樓梯的一剎那,伯恩手持手槍,以最胖的死屍為掩護,從樓頂一躍而下,在半空中將正衝上樓梯的殺手一槍斃命。
之後,又靠著屍體作為緩衝落地,不致有生命危險,這樣做的代價是伯恩自己也全身多處受傷。
這種寫實的戰法顯然與以往的特工片截然不同。
樓外小巷內,康克林上司艾爾伯特的殺手已經子彈上膛,準備就位。
鏡頭不斷給出伯恩踉踉蹌蹌離開小巷的鏡頭,這讓人不禁心頭一緊,以為伯恩或有性命之憂。
但隨著鏡頭一轉,則是跌跌撞撞的康克林走了出來,而後被等候多時的槍手三槍滅口。這種張弛有度的敘事方式極大的調動了觀眾的參與性,收效甚佳。
幾乎沒有什麼特效渲染的120分鐘就在康克林被殺死後接近了尾聲。
此時此刻伯恩的生死看來已經不那麼重要了,但事實如此嗎?顯然不是。
因為還有太多的問題沒有解答。
看似一切的幕後主導康克林的死亡是一種結束,不如說是「踩石計畫」的土崩瓦解。
這僅僅是中情局一次失敗的案例,更大的一個幕後黑手應運而生……
後面的劇情已經開始為續集做鋪墊,並不浮華的特工行動看似告一段落,伯恩也與海邊開店的瑪麗重逢。
看似比較美滿的結局,很明顯已經引申出下一部的劇情了。
因為再明顯不過了——伯恩回到了愛人身旁,但伯恩的記憶很明顯沒有找到,或者說沒有完全回到伯恩的身上。
伯恩的身份是一名特工,伯恩真實的身份又是什麼呢?
這一部電影沒有任何結論,唯一的結論就是伯恩的身份是一名美國中情局的特工。
只要熟悉好萊塢電影套路的人,都能看出逃過一劫的伯恩的甜蜜時光肯定不會太長。
趁著影片還沒有結束,托德·麥卡錫迅速在心中對《諜影重重》做了總結。
首先,劇情精彩,情節設計合理,在商業片中絕對是一流水準,充滿調動觀者思考積極性的元素。
其次,節奏、拍攝技巧運用合理恰當,有張有馳,全在掌控之中!
然後,演員表演專業。除去情緒、情感、角色特質不說,其中特工、間諜的實力、智商表現的尤其不錯,這些很有吸引力!
影片結束,現場掌聲如雷,不知道是誰率先站了起來,帶動周圍的人也站了起來,接著全場觀眾陸續起立,向這部精彩的影片送上最為熱烈的掌聲。
少有的,對於這部影片的改編,連《伯恩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