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大地,從北到南、從西到東。
消息所過之處,到處肆虐。
秦國一起滅了趙魏韓三國!
白起複活、單人擁有了滅國之力,強勢打敗趙王趙雍。
秦王嬴政無敵當世,一拳破滅大梁城的護城大陣,立刻被譽為當世第一強者。
屠殺大梁城兩千萬人,也被稱為暴君。
在大梁城上說的話。
韓王韓武直接身死。
李悝、廉頗被秦國所擒。
……
等等的消息,實在太過懾人。
一個除夕之日,發生了讓神州震撼的變化。
一舉改變了天下形勢。
讓眾國幾乎沒有一個人能置身事外。
秦國之威勢,帝子受之威勢,頓時增長了數倍不止。
秦國一統天下之勢,真正的有了。
秦國中,自然是一片歡呼。
為他們的戰神白起複活歡呼。
為大王如此強大歡呼。
更為大秦一舉滅掉三國歡呼。
一統天下四個字,再不只是說說而已。
那是真正的,走出了關鍵的幾步,甚至已經走到了一半。
大秦真的很有可能一統天下。
只要一想,就再沒有人能平靜下來。
趙魏韓三地中,所有的城池都已經被大秦佔領。
所有成規模的反抗,自然也都已經被消滅。
只是三國子民,當然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接受的。
即使他們非常懾於秦國的強大,但各地各種各樣小規模的反抗,卻是幾乎從沒有斷過。
三國中,魏地要好一些。
原因是帝子受當日的舉動起了作用,大梁城中的血性被他打碎,很多人才被他屠殺,剩下的臣服。
這對魏國其他百姓來說,也是致命性的打擊,和極大的影響力。
而其他所有的反抗、其實根本不放在大秦的眼裡,一個字,殺。
任何反抗,直接殺,一個不饒。
同時三國百姓更多的,是沉默。
滅國的打擊,面對秦國那無敵實力的無力,讓他們都只能選擇沉默。
他們根本反抗不了。
而在楚齊燕三國,以及眾多小國中。
一股驚恐之意,越來越濃。
面對一舉滅掉趙魏韓的大秦,他國之中,沒有一個人是不懼怕的。
秦國之野心,帝子受之野心,都已經在大梁城上表達的清清楚楚。
表面上,百姓惶恐。
暗地裡,楚國、齊國、包括剛剛還損失慘重的燕國,都已經在拼盡一切的備戰。
不止三國,一些小國也是如此。
六國算什麼?孤要的是天下!
大梁城上那個人說出的這句話,已經沒有幾人沒聽過了。
那些小國如何能置身事外?或者說甘願投降?
除了眾國,就是諸子百家了。
趙魏韓三地的諸子百家,都在紛紛向楚齊燕三國跑去。
畢竟當日那被天下人嘲笑的話,可是被秦國真真正正做了的。
不臣服大秦、便是大秦死敵。
就是這一句話,讓秦地之內,沒有完全歸順的諸子百家,都被屠戮一空。
也就是說,他們這些人,早就已經是秦國敵人。
以秦國的殘暴、以秦王的嗜殺暴虐,沒人會以為會放過他們。
的確,帝子受的確沒打算放過他們。
攻佔三國城池的時候,他就下令,順便滅了三地的諸子百家。
哪怕是一個願意投降的,也直接被滅。
理由很簡單,機會只有一次,錯過就沒有了。
面對如此霸道殘忍的秦國,即使是再不想出面的諸子百家,也不得不出面。
開始與楚齊燕三國聯繫,與其他諸子百家聯繫,要結成同盟,共抗秦國。
而他們雖然都知道必須要快,但其實根本快不起來。
諸子百家本就恩怨重重,不容易聯合。
三國中,楚、齊剛剛有過大動作,備戰也不是簡單的事。
尤其是燕國,更是損失慘重,需要時間。
他們能做的,只有拼盡全力,去加快這個速度。
天下間,沸沸揚揚,到處都是在討論這次秦國滅三國的事情。
尤其是在小說家推波助瀾之後,各種故事都出來了。
毫無疑問,帝子受和秦國的形象,殘暴了數倍不止,讓無數百姓心生畏懼、敵意。
帝子受自然不會理會那些事情,這段極為寶貴的時間,他不會允許有任何浪費。
自他坐鎮在函谷關後,整個大秦就全部動了起來,大批的物資和官員運往三地。
他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三地強行掌握起來。
……
秦王政三十五年一月十二日。
秦軍攻下趙國最後一座城池,立刻開始布局起來。
白起率領十萬殺神軍、四百萬大軍,前往如今的秦楚邊境鎮守。
蒙驁、王陵兩軍和北冥子跟隨。
王翦率領本部鎮守如今的秦齊邊境,蒙武、王賁兩軍和武侯贏盪跟隨。
司馬錯本部鎮守在如今的秦燕邊境,戰巫人大軍跟隨。
這是邊境的,其餘的王齕、蒙恬、內史騰、桓齮、贏摎、辛勝、魏章、章嬌、屠睢、任囂十部。
還有投降而來,可以自成一軍的姬無夜、龐涓、衛慶、賈偃四軍。
一共十四部大軍,加上已經駐紮在三國四十九個郡,共四百八十五座城池中的五千萬秦軍。
開始清理趙魏韓三國,那龐大的鄉、里、亭等地區了。
攻佔三國所有城池,只是滅了三國,而想要把三國疆土真正變為大秦的,讓大秦氣運之力籠罩三地。
就必須要把那些地區,清理一遍,豎立秦的旗幟,讓所有百姓都知道,他們已經是秦國人了。
這個問題說難難,說不難也並不難。
畢竟只是口頭上,讓他們承認是秦國人,又不是收心。
但地方太大,人太多,不同的地方,什麼樣的人都有。
誰也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反抗。
所以必須先要以軍隊、強行清洗鎮壓一遍,除掉那些可能存在的最頑固分子。
同時,加速從大秦調來官員,補充到三地之中。
還有三地的貴族之事,等等等等,複雜無比。
所有的貴族封地,全部廢除,收回大秦歸有。
毫不意外,這又激起了一陣反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