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洋貨·七分傳統 一六

本來有胡先生那樣成就的學者,博士不博士是無傷大雅的。老實說他那本論文,他在哥大的兩位主要論文導師——杜威和夏德(Friedrich Hirth)都是看不懂的。胡氏一個人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也足敵哥大一校在美國歷史上的地位。一個空頭學位,原不值一提。筆者在這篇隨筆式的文章里,本也犯不著多廢筆墨。只是一般讀者茶餘酒後或不免要提出做談助,好事者或不免要據此而亂事推測,所以筆者也就順便根據史實,約略交代一下,以免流傳失真。

為胡先生的學位問題弄出很尷尬場面的第一人是已故哥大東亞圖書館前館長林頓(Ho.Linton)先生。林氏為紀念哥大二百周年之校慶,於1952年開始編撰一本《哥倫比亞大學有關亞洲研究的博士碩士論文目錄》。 這本目錄包羅萬有,獨獨把「胡適」的「論文」「編漏」了。校園內一時傳為笑談。林氏也自認為一件不可恕的大「烏龍」而搔首不得其解。他是根據校方正式記錄編纂的,為什麼校方的正式記錄里沒有胡適論文的記錄呢?

第二個為這一問題傷腦筋的是袁同禮先生。袁氏在1961年出版了一本《中國留美同學博士論文目錄》 ,在他費時十年的編纂期中,袁氏受了無數的意想不到的騷擾。因為有許多「老博士」都是袁先生數十年的老朋友,大家都已「博士」了大半輩子。如今在這本新出的洋進士題名錄中,居然錄上無名,豈不糟糕?

根據袁氏所收的資料,截至1960年,哥大授予華人博士學位的人數為全美各校之冠。但是根據哥大所提供的正式名單,則退居第二共二○三名(伊利諾伊大學第一共二○四名)。因而在袁氏編纂期中,他交給我一個名單要我在哥大替他幫忙「複查」一下。在這名單中,想不到「胡適」也是問題人物之一!

袁先生分明知道胡先生是哥大1917年的博士,為什麼哥大提供的正式記錄上卻晚了十年呢?筆者為替袁公幫忙,並為好奇心所驅使,乃自哥大「校史圖書館」(biana Library)和其他有關部門,以胡適清查虛雲老和尚的家世和年齡的辦法,把胡適「老和尚」和其他十來位小和尚的度牒案底也徹底清查一遍。結果我替虛雲老和尚報了個小仇。我告訴袁先生說胡先生的正式學位記錄確是1927而非1917。其他有關文件我就未向袁氏作不必要的透露了。我知道他處理這一問題相當棘手,因為那時大陸和台灣兩地都以「打胡適」為時髦。袁氏少知道一點真相,反可減少他精神上的壓力!這位誠實的迂夫子那時已被類似的問題弄得頭焦額爛。如果別人再說袁同禮說的,胡適是個假博士,那袁氏豈不要跳樓?袁先生最後決定把這兩個相差十年的年代在他的「目錄」上並列,才結束了我二人這段小「考據」。

胡、袁兩先生相繼謝世之後,那些「胡學」研究員和「待贈博士」,惑於袁書而向筆者問難。我只告訴他們:「1927!」未及其他。那位專研「胡學」的哈佛博士格里德在他的《胡適與中國文藝復興》 一書中也就根據我的一句話而照抄無訛,又未註明資料出處。幸好他的論文導師是費正清教授,如果審查員是胡適或區區,他這種無征而信的記載,可能就要使他博士延期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