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

延和二年夏四月二十二。

在經歷了長達數日的陰雨天氣後,長安終於放晴。

故而,天亮之後,整個城市立刻就熱鬧了起來。

市面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太子劉據,坐在宮車之中,透過車船的縫隙,靜靜的看著這闊別數月的市面。

「家上……」太子家令王沂跪坐在他對面,微微恭身,問道:「您此番回京,可是為了新豐的麥種?」

劉據點點頭,道:「正是如此!」

作為大漢儲君領治河都護府都護,過去數月,劉據一直在雒陽和廣陵郡之間往返。

如今,越池的圍湖工程,已經進入了高潮。

作為帝國本年度內政的第一工程,圍湖工程調動了上萬的郡兵和隧營士兵,並徵發了青壯數萬人。

工程從冬到夏,如今已經完成了一大半的工程量。

效果也是好的出奇!

僅僅是目前,便通過圍湖工程,獲得了數千頃的優質水田。

足夠所有參與工程的青壯,都能獲得一次授田機會!

更將大大緩解和減少會稽水患。

劉據也因此,第一次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什麼叫民心?何為擁戴?

於是,意氣風發的大漢儲君,決定更進一步。

提前開始啟動引淮入汴工程!

甚至同時啟動引洛入汴!

然而……

當劉據將自己的想法和念頭,透露給河南、徐州士大夫們後。

徐州的地主貴族們,自然是四肢舉起來,堅決支持。

拍著胸膛表示,只要國家政策、錢和資源到位,賣肝賣腎也要支持家上!

就是這河南的士大夫地主貴族們,矯情了起來。

他們也不是不支持。

就是河南地方上,山頭林立,派系雜亂。

出了雒陽,向南去,很多地方就只支持引淮入汴,極力反對引洛入汴。

劉據也打聽過了,知道了實情——很多地方上的名士、貴族和地主,都覺得引淮入汴自然是很好。

但引洛入汴,方便的只是雒陽人和關中人。

卻要他們出錢出力甚至出土地。

這讓劉據看的,頭大無比。

雖然開始親自接觸基層工作,熟悉州郡事務以來,他就已經知道,基層地方的事情,沒有一個簡單的。

根本不是書上的東西,就能講清楚的,甚至不是一個人或者幾個人就能理解和想透的。

百姓、地主、豪紳、官員、貴族以及商賈。

種種力量,盤根錯節,交織在一起。

在實踐過程中,劉據憑藉身為統治者的直覺和敏銳,他發現了一個事實,一個書與臣子永遠不會和他談起的事情——這世上的百姓、貴族、官吏、豪紳、地主、商人,似乎處於一種非常微妙的關係中。

他雖然還無法捂透這些關係,也很難理清楚其中的邏輯。

感覺有些懵懵懂懂,似懂非懂。

但理智和直覺,依然在潛意識裡告訴了他一些事情。

讓他明白了一些道理。

就如現在,他知道,他必須對天下的地主豪強貴族們,保持表面親和,實際打壓和限制的態度。

表面親和,是因為他需要這些人的支持與擁戴,才能坐穩太子寶座和未來的天子寶座。

而打壓和限制,是同樣的道理。

不打壓、限制地方地主貴族豪強,那麼,長安的天子,遲早會和周天子一般成為擺設。

政令不出未央宮!

於是,河南郡的事情,在他眼裡也漸漸變得清晰和通透起來。

河南地方貴族豪強地主官員們,支持引淮入汴,是因為他們可以從中得到極大利益,卻只需要花點錢,所得遠遠超過失去,還不擔風險!

而他們不喜歡引洛入汴,則是因為這個工程雖然看上去很有前途的樣子。

但,一旦開工,受罪和受損的必然是他們。

而雒陽和關中,卻可以躺著享受由之帶來的好處。

因此,雖然他們也可能從中獲益。

但相比其他人,顯然是大虧特輸。

反對或者拖後腿、使絆子,自是情理之中。

這是一種非常微妙的心態,以劉據所知,河南郡內不止是地主豪強貴族們有這個心態,很多百姓也都有著類似的心態!而且不仔細觀察的話,很難察覺到人民的這個心態!

總之,這個事情,讓劉據一度是頭疼不已,甚至無計可施。

直到,本月初的時候,整個河南的地主士紳貴族們,一夜之間就團結了起來。

就連百姓、民眾,也都紛紛在他經過的道路兩側請願。

所有人的目的,都只有一個——請大慈大悲的太子殿下,為民做主,為河南黎庶,爭取到新豐麥種!

只要能做到,上上下下的人都表示——殿下從此旦有所務,臣等(草民)等必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先馬以填溝壑!

這就真的是讓劉據目瞪口呆。

他曾絞盡腦汁,想盡辦法,也無法解決的難題。

被一個已經離開長安,遠在萬里之外的自己兒子的臣子留下的政績,輕輕鬆鬆化解。

這讓劉據真是有些哭笑不得。

但,他還是立刻啟程,趕回長安,來搶這新豐的麥種。

王沂卻是微微皺起眉頭,問道:「未知家上希望能拿到多少麥種?」

「總得有個幾萬石吧……」劉據道:「除河南外、河內、河東、邯鄲、河間等地的宗室、外戚、勛臣,也都有所託請……」

王沂聞言,露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拜道:「家上,恐怕如今新豐官倉之中的今歲夏麥麥種,都已經不足五萬石了!」

「啊……」劉據皺起眉頭,不解的問道:「孤聽說,新豐今歲夏麥畝產七石,全縣收麥累計數十萬石,如何就沒了?」

「家上您有所不知……」王沂低頭拜道:「自新豐夏麥豐收後,天子一日三詔以賜南陵張氏……」

「於是,天下洶洶……」

「太孫殿下雖然及時下令,禁民私自買賣麥種,然而,百姓私下交易,依然屢見不鮮……」

「起碼有數萬石的麥種,從黑市流向了關中與河內等地……」

這也是無法阻止的事情!

就像現在,黑市上,真新豐麥種一石,已經達到了數千錢的水平!

相當於新豐的農民,去年一年一畝地的產出,就超過了河東膏腴之地的富戶百畝之產!

於是,哪怕新豐縣衙和鄉亭嚴控麥種流出,也依然無法阻止私藏麥種的百姓,私下售賣。

劉據皺著眉頭,道:「即使如此,不也還有數十萬石之多嗎?」

「家上,您有所不知啊……」

「新豐新麥收穫後,天子親率文武百官,於長陵獻祭高帝神靈,其後依次獻祭太宗、先帝以及太廟神靈,命祖宗神靈知此喜事,更郊祭后土及渭河五帝廟……接下來,陛下還將要前往壽宮,為神君獻祭……」

「凡此種種,便用了數千石的新麥來祭祀神靈,並賞賜百官、文武……」

「陛下又賜上林苑假田之民及少府工匠,麥種不一……這又是數千石的麥種……」

「關中各縣,紛紛請求,引新豐麥種……天子欣然允之……這就是數萬石的麥種……」

「而去歲,侍中張子重,與關中商賈簽債,按照當初的允諾,新豐官府准許各商賈以持有之債券,按照官價換購新豐所出之產……」

「諸商賈紛紛持劵換之,多則數千石,少則千餘石……」

「此外,家上未進京之前,朝鮮王胥、昌邑王髆等紛紛上書,請求陛下開恩,賜其麥種……」

「貳師將軍海西候亦遣人回京,請陛下開恩,賜居延軍民新豐麥種……」

「朔方太守、定襄太守及九原太守等封建大吏,聯名其後……陛下安能傷邊塞軍民之心?」

「故而,如今新豐官倉,除了預留的今歲麥種外,至多還有五萬石可支配麥種……」

劉據聽著,目瞪口呆。

他想過新豐的麥種會受歡迎。

但從未預計到會如此受歡迎!

王沂卻是接著道:「不瞞殿下,如今,新豐不止是麥種走俏,新豐各官,亦為天下爭搶!」

「昌邑王、朝鮮王,皆上書請陛下遣新豐吏輔佐之!」

「左馮翊、右扶風等皆上書,求陛下自新豐指派農稷之官,前往關中各縣指導!」

「自函谷以東,州郡刺史、太守等紛紛虛位以待,據說,曾在新豐只是一個亭長的小吏,若是願意外調,可獲太守、刺史之舉,秩以六百石起!」

「至於新豐的縣衙屬官和鄉亭主官,據說只要願意外調,起碼都是一郡主薄、別駕、都郵之僚!」

劉據聽到這裡,終於醒悟過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