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講 戰端再起

宋金第一次議和,也就是按照金國的年號,就是「天眷議和」。在宋金兩國朝廷內部,都有激烈地反對,最後,兩國的皇帝拍板了,這個事成了。成了之後,反對的聲浪並沒有壓下去,相反它等於這股潛流被壓制了,早晚有一天,它要噴出來的。那麼,誰先噴出來呢?咱們講,兩個人反對得最激烈。在金國是完顏兀朮,在宋朝是岳飛。

這次議和完了之後,河南地要歸還給宋朝,所以高宗皇帝派了七路使臣,帶著人馬去收復失地,而收復的這些土地裡邊,西京河南府一帶要歸岳飛所有。等於岳飛的防地就擴大了,轄區就擴大了。轄區擴大之後,按禮,岳飛要給皇帝上表謝恩。結果岳飛在上表裡面,有這麼一段話:「臣願定謀於全勝,期收地於兩河,唾捭燕雲,終欲復仇而保國,誓心天地,當令稽顙以稱藩。」什麼意思呢?我雖然把西京府收回來了,我不滿足,我絕對不滿足,我要定謀於全勝,僅僅把河南陝西拿回來是不夠的,我要收地於兩河,我最起碼要把黃河以北原來宋朝的土地要收回來,我要唾捭燕雲,而且,我要復仇,我要保國,我要讓金國人向我們磕頭稱臣。稽顙,顙,就是額頭,稽顙以稱藩,我要讓他稽顙,就是磕頭,稱藩,讓他稱臣。給我這河南地挺好,沒完。別以為拿這點蠅頭小利就可以收買你岳爺爺。所以你給我這地,太好了,我以這個為基礎,我要出兵兩河、燕雲,我打得你給我磕頭稱臣,打得你給我歲貢,這才算完。

皇上一看岳飛這個上疏,就急了,你這什麼意思?你這不公然破壞和議嗎?咱說好了,河南陝西地歸還咱們,咱就不打仗了,這事就了了。你可到好,給我來這麼一封上疏,就是說這事不算完,你給我這地兒不算完。皇上看著就很為難,岳飛怎麼就這麼不能仰體聖意?你怎麼就不能明白我什麼意思?看來岳飛對這個事是堅決持反對態度的。所以這事怎麼辦?皇上一想,岳飛的志向遠大,你不能說他的志向不對,沒法公開指責。皇上拿岳飛是一點轍兒都沒有,所以皇上在心裏面對岳飛的那種恨意,簡直是,君臣已經到了馬上就要決裂的地步。皇上拿他一點轍沒有,皇上所想到的只有一招,就是給你封官。那我只能是這樣,你想要收復中原,想要迎回二聖,那按道理講,你要立下天大的功勞,你顯然是要有報酬的,那先在就這樣吧,我提前把報酬給你,這功咱甭立了,成嗎?皇上下旨,收復失地,舉國同慶,尤其在前線出生入死的這些大將們,功勞最大,因此把岳飛升成正一品的開府儀同三司。

這個官銜,在中國古代的文官街裡面,是排第一等的。十年前,甚至不到十年前,岳飛剛是什麼?七品東京留守司統制,短短的十年的功夫,您由七品升到一品,一個縣團級幹部,一下升到正大軍區級,十年都不到,你不對皇家感恩戴德嗎?你還不能明白我什麼意思嗎?我對你夠好了。皇上都已經是討好岳飛那個勁頭,曲意逢迎。我明明知道你給我不是一條心,我還給你加官晉爵,我這良苦用心,你不能理解嗎?

宋金第一次議和之後,在南宋朝中仍然不乏反對議和的聲音,其中以岳飛的態度最為堅決和激烈,於是宋高宗趙構為了安撫和討好岳飛,竟然一下就把岳飛升為從一品的高官,可謂是皇恩浩大。那麼岳飛能夠理解趙構的良苦用心嗎?

岳飛不能理解。岳飛給皇上上表,無功不受祿,我不要,敬謝不敏。吳玠他要是他的事,我志向遠大,收復中原,迎回二聖,唾捭燕雲,直搗黃龍,這是我的志向。我不是為了當官。岳飛更冤,皇上你怎麼就不理解我?君臣倆誰也不理解誰,永遠踩不到一塊兒去,沒有靈犀,也沒法一點通。這官我不要,我不當了,敬謝不敏。皇上一看急了,你什麼意思?吳玠興高采烈,人家接受這官職了,你不要,你這不等於公開跟朝廷對抗嗎?所以皇上又下旨,不許辭職,不要不行,必須得要,這官你必須得當。

岳飛被迫升了官之後,岳飛又出招了。他給皇上上表,我請求去洛陽,考察敵情,你不是讓我升了官嗎?我就要盡到忠臣的本分。皇上是希望什麼,你當了官了,你給我老老實實在家待著,你享受去,你做這麼大官,你不得會去顯擺顯擺?你給我享受,你手下的部將都有升賞。皇上是想著,岳飛官做大了,手下的部將官做大了,官一做大,俸祿就優厚了,俸祿一優厚,家產就豐富,家產一豐富,進取心就減退了,惹事的這個可能性就少了。所以我為什麼要給你陞官?我就是為了讓你別惹事。結果沒想到,岳飛跟皇上的想法完全不一樣,他來一蠻擰,你給我陞官,那我更得好好報答你,我更得忠心報國,所以我申請去洛陽考察敵情。岳飛又上表,「北虜自靖康以來,以和疑我者十餘上矣。不悟其奸,受禍至此」。從靖康以來,金國人假裝說跟我們談和,十多回了。其實岳飛說著話,說句實在的,真有點昧心。每一次議和都是宋提出來的。「今復無事請和,此殆必有肘腋之虞」。現在,平白無故他又要跟咱們談和,而且,「無功之賞,禍之先也」,「臣等量帶輕騎,隨二使袛謁陵寢,困以往觀敵釁」。請求帶上騎兵隨使臣,一個是金國的使臣,再一個就是宋朝的送金使、伴送金國的使臣,我隨二使袛謁陵寢。我就是到河南鞏縣,北宋皇帝七帝八陵都在那兒埋著,我去拜謁陵寢,捎帶手我看看敵人的虛實。

皇上一看這不幹了,你這不又給了自取嫌疑,你給了金國人以戰爭的借口。所以皇上趕緊下旨,親筆下御札給岳飛,不許去,這是絕不能去,你給我老老實實待著。官都給你升了,你好要幹嗎?不許去。他一不讓去,岳飛急了,皇上不讓我去是吧,行,我不幹了,給皇上上疏,「比者修盟漠北,割地河南。既不復於用兵,且無嫌於避事,伏望陛下附照誠悃,曲賜矜從,令臣解罷兵務,退處林泉,以歌詠陛下聖德,為太平之散民,臣不勝幸甚」。我不幹了,你看他沒事把地盤割給咱,你又不讓我出兵跟他打仗,然後還得避嫌疑,所以乾脆這麼複雜的事,以我岳飛的這個智力水平,我理解不了。我理解不了怎麼辦呢?陛下您可憐可憐我吧,我這個人不適合帶兵,我也不適合被您重用,所以兵務我交出來,兵權我不要了。不是老有大臣攻擊我,說我一心要攥著兵權,我不要了。退處林泉,歌詠陛下聖德,天天寫詩,我歌頌您,然後我做一個太平散民。既然跟金也不打仗了,天下太平,天下了要我們這些武將還有什麼用?所以我乾脆功成身退。其實岳飛功也沒成。我乾脆身退,歌詠陛下聖德去吧,「臣不勝幸甚」,那我就太高興了,我不幹了。把那個上疏一上,一連很多天沒有迴音。

皇上拿到他這個上疏,很為難。這麼一個刺頭,他主動提出來不幹,是好事,而且尤其在那個時候,天子趙構的寶座已經坐穩,金也承認我了,雖然不承認我是大宋天子,最起碼承認我是江南國主,仗也不用打了,基本上中原故地也都收復回來了,宋金兩國劃黃河為界,丟的地比北宋也沒多太多,我也對得起祖宗了,我爸還有嫡母鄭皇后的棺槨也迎回來了,而且金人也答應把我親媽放回來,天下太平了,挺好。岳飛這刺頭不幹就不幹吧,不幹拉到。但是皇上一想,如果我現在就同意了,皇上也能看出來,岳飛這是賭氣,他多少次嚷嚷不幹,哪次他也沒真不幹,他這是賭氣。所以皇上想他這回說不幹,我要同意了的話,這個岳家軍怎麼辦?誰能帶這支岳家軍?按照我們現在講,岳家軍這些將領都是岳飛一手提撥起來的,他們恐怕只知有軍令,不知有聖旨。你如果把岳飛撤了,那麼,這支軍隊誰去帶?十萬大軍要是一翻臉,變生肘腋,心腹之患,這可比金國害處還大。這個怎麼辦?誰去帶?你說岳飛下來了,岳飛下來了可以,然後把岳飛底下的部將給調了。這就出現了什麼問題呢?比如說我們按照今天部隊的編製說,你撤了岳家軍的師長,師長都是岳飛的人。你把他師長撤了,那麼團長還是他的人,你再把團長撤了,那營長還是他的人,你總不能一直撤到班長吧?你說岳飛他解了兵權,他解了兵權之後,底下的這幫人怎麼辦?所以皇帝在沉吟之中,拿到岳飛這封上疏,沒有作答。岳飛一看,皇上怎麼不理我?我給你寫信你沒收著?再來一封,又給皇帝上了一封。一封比一封言辭犀利,「伏望陛下垂溥照之明,回蓋高之聽,曲加仁側,洞照愚忠,使一夫之微終隨其欲,特許退休,就管醫藥,臣不勝感戴聖德厚望之至」。岳飛這回連我歌詠陛下聖德這種話都不說了。原來我還想做一個太平散民,我退處林泉,我天天寫詩讚頌你、我們偉大的皇帝,我天天干這個。這個皇上看著還能心裡還舒服點。然後我上了疏你不理我,岳飛這回也急了,這回給皇上上疏怎麼說?我病了,我病得很重,所以乾脆你恩准我退休。你才三十七歲你就退休。你恩准退休吧。就管醫藥,我看病去,我不甚感激陛下的聖德。人家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我請求你恩准我退休,我要去看病,這宋高宗不能再裝了吧?不能再不理他了吧?所以宋高宗只好回了他一句。這次宋高宗回了一句,不解釋,不勸,跟岳飛說不清,他也不可能理解皇帝的這份心思,所以高宗皇帝幾個大字:「所請宜不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