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中譯本『第四十一』並致中國讀者

鮑·拉夫列尼約夫

數萬里地域之距離,數千年文化之差異和語言之不同,這些使中俄的文學,中俄的作家和中俄的讀者間,發生了長久的隔絕。

這些使中俄人民都受到了很大的虧損,奪去了他們精神和文化交流的可能。在不久之過去,中國人所知道俄國的不過是些和他們接觸的壓迫他們的橫暴的沙皇的武力主義。

還有「庚子之變」的創傷和日俄之戰時兩帝國主義者在那裡角斗,中國人無故在旁所受的災害和俄國軍官因為戰爭之失利疑中國人為日本姦細,時時成堆地殘殺,這也是使中國人難忘的。

幸而這些混賬的時光現在都成了歷史的產物和不快的回憶的陳跡了。

中國和蘇聯人民之間一切仇恨從此再沒有它的容身之地了。隔絕兩國的牆壁崩壞了,新生活的曙光同時普照到你們和我們的國度里。用少壯的力量和新的思想再興的兩國的文學要跟著這曙光開始復活而開花了。

我們俄國的作家已經知道中國讀者有讀俄國古典文學作品之可能,並且可以了解和感受到舊文學中那些好的思想,這些思想不是到東方去殘害中國的武力,而是時時宣傳人民間的兄弟情誼和對於自由的愛慕。

從另一方面,我們有了認識中國文學之花的可能,我們少許地看到了一點中國舊時的文學作品。最近我們的一家書店出版了一本《現代中國小說集》,更使我們歡喜的是讀了魯迅的《阿Q正傳》等。

這些文化價值交換的第一點是證明前進的兩國向進步之路上接近的開始。

文學就是友誼樹上的第一個花蕾。

我們的作品,生養在戰爭情況中,向著新生活建設的我們的青年的俄國文學,能得到中國讀者的注意,這在我們自己是深以為光榮的。

我們,蘇聯的作家們,隔著數萬里地域的間隔,向你們,向我們遙遠的朋友們和讀者們,伸出友誼的兄弟的手,希望這友誼將來鞏固而且久遠。

——一九二九年四月一日,於列寧格勒

(選自《第四十一》,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7年版)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