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四百八十八章 心懷坦蕩

馮姜一走,縣衙幾人便開始在沈溪面前用不忿的語氣抱怨,他們對於馮姜這樣的老太監根本就瞧不上眼。

「沈大人,這種人應該早些趕走才是,他留在軍中難免會把情況泄露出去,若為倭寇所知,對咱們很不利。」張侖善意地提醒。

唐寅跟著點頭:「現在得知的情況,是江南官紳中有很多人跟倭寇有勾結,這些事不得不防。」

沈溪則顯得無所謂:「現在軍中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嗎?」

還是之前那個問題,沈溪並不怕自己的情況為人所知,還似乎生怕別人不知道,在攻陷上海縣城後沈溪根本沒遣散擄掠而來的大明子民,現在又對馮姜如此客氣,打破了之前唐寅和張侖等人對沈溪留下的不近人情的印象。

沈溪再道:「任由他去,若是他想在城裡四下走動,派人盯著便可,不需要阻礙他。把心思都放在清理城池上,別總想著別人是跑來搗亂的。」

張侖還想說什麼,卻看到唐寅向他使眼色,識相地行禮告退,跟唐寅一起離開。

縣衙最後只剩下馬九,沈溪吩咐道:「有關徵調民夫和押解中原戰場俘虜來上海的公函馬上送往南京,用八百里加急,爭取一天時間趕到,再派人到周邊府縣接洽,再於城內外交通要道張貼榜文,雇請勞力到這裡幹活,至於運送民夫和俘虜的事情,就交給九哥你去辦理。」

馬九好奇地問道:「大人,難道不等朝廷徵調?」

「朝廷能調幾個人?」

沈溪道,「一邊等朝廷調派,一邊要自己籌募,再加上現有將士,用最快的時間把上海的基礎打下來,現在只是修補和拆遷,需要的人手可能就得五六萬人,眼下軍中將士全派上去也不夠,還是多找民夫。指望旁人不如指望自己!」

……

……

沈溪的書函,一天後傳到南京。

張永得知情況後很著緊,馬上安排徵調民夫前往上海,卻發現以他的權力難以驅使除了南京內府各衙門以及親軍十七衛外的其它衙門。

雖然張永進城後依靠皇權基本已控制局勢,隱約壓徐俌一頭,但始終只是強龍,而地頭蛇不鬆口他也沒什麼好辦法。

最後張永只能耐著性子去徐俌府上相見。

徐俌對張永很熱情,最初二人有極大的誤會,不過在沈溪調解下,一來二去二人的關係開始緩和並升溫,現在已經有一種同盟的感覺。

「張公公怎親自前來?只要派人跟老夫知會一聲,老夫自會親自前去拜見。看看你還這麼客氣,帶什麼禮物來……」

徐俌請張永到了中山王府正堂,剛坐定張永便把自己的意思表明,也將眼下遇到的困難,涉及到對南京六部以及應天府和地方府縣調動受阻等情況跟徐俌講清楚。

徐俌一臉為難之色:「張公公,可不是老夫有意推辭,之厚那邊突然征派人手,是否等朝廷恩准才可?要咱配合不假,但每次配合最好先得到朝廷諭旨,擅自跨地域調動民夫,還要河南、山東等地配合押解戰俘南下,若是傳揚出去的話,肯定會被人非議。」

張永皺眉:「這是沈大人的意思。」

徐俌點頭:「老夫也知此事乃是之厚所請,但他對江南的事不甚明了……他不明白的咱應該提醒一句。」

張永道:「徐老公爺的意思,就是不肯幫忙,讓他自行找人修造城池?」

「老夫可不是這意思,張公公莫要誤會。」

徐俌解釋道,「應該是每件事都要上奏陛下……」

張永很著急,站起身來:「陛下已下旨,要地方全力配合沈大人做事。若每件事咱們都要上奏朝廷,一來二去每次都得耽擱五六天甚至十幾天時間,你不急,沈大人要著急,他急起來很可能亂來,到時候陛下怪罪……」

「急不得。」

徐俌依然是那副無所謂的表情。

張永往徐俌身上看了一眼,最初很費解,不過稍微思索後便明白了什麼。

張永心想:「之前沈之厚出面調停成功,靠的是我等聯手對付錢寧,現在上奏到了朝廷,卻有關錢寧的事卻遲遲沒有回覆,於是老奸巨猾的魏國公便開始敷衍起來,甚至不肯幫忙辦事。」

張永明白到這一層,說話也沒之前那麼急切,道:「聽說沈大人已派人在周邊府縣徵調民夫,還是以僱傭的方式,所用錢糧並非戶部徵調,好像是直接從軍費中扣除。」

徐俌笑道:「沈之厚有錢乃人所共知之事,可不是說他貪污受賄,而是因為他本身家裡就營商,張公公或許你不太清楚,以老夫所知,沈大人在閩浙、兩廣、湖廣、江西和南直隸的買賣不少,再加上他跟佛郎機人做買賣,賺得盆滿缽滿,咱籌措的那點錢糧,或許根本不放在他眼裡,咱就是干著急。」

……

……

就在沈溪於黃浦江畔熱火朝天地經營他的城池時,消息傳回京城,為各政治派系所知。

幾家歡喜幾家愁!

謝遷對於沈溪建造新城的計畫壓根兒就不同意,這次沈溪可說是沒有跟朝中任何人商議,單純只是靠張苑穿針引線和皇帝支持而開工建設,謝遷很是鬱悶,畢竟在他看來,這種事就算要做也該經過朝議決策,而不是像沈溪這般「任性妄為」。

「南直隸地方已開始徵調民夫,聽聞之厚還要自行從周邊府縣招募人手,至於用度上,暫時戶部未調撥太多錢糧,有可能他會用之前朝廷劃撥的修造戰船的銀子……」

楊廷和對沈溪修造城池的事情也極力反對,一如他之前反對沈溪很多策略一樣。

此時的楊廷和不得不站在跟沈溪對立的立場上,因為他知道,若是跟梁儲那樣當中立派兩邊都不得罪,那就意味著幾方面都不討好,自己也將徹底失去超越梁儲晉為次輔乃至首輔的機會。

現在他便是在竭力為自己爭取,只有眼下這種方式才能讓他一步步接近權力核心。

謝遷聽楊廷和講述這些時,神色冷峻,身旁只有靳貴。

當日梁儲輪休,要到晚上才會到內閣來值守,所以此時文淵閣內只有三位閣臣在。

而靳貴屬於三不管的那種人,甚至在探討事情上都很少發言,所以他不會在這種時候發表自己的見地。

最後楊廷和總結:「……若再有半個月左右,耗費進去的銀子便會有幾萬兩,要叫停的話,只能是現在,是否立即去跟陛下進言?」

楊廷和說完後,公事房內立即安靜下來,謝遷陷入沉思中半天沒說話,文淵閣內一片死寂,甚至還能聽到外面的烏鴉叫聲。

許久後,謝遷微微嘆息:「就算出面,又能如何?陛下幾時聽進我等進言?」

楊廷和道:「一而再再而三不按常理出牌,現在似未做出過分之事,但也是勞民傷財,之前更是傾國力發起對韃靼一戰,如今更是擅自武斷在江南修造城池,長此以往,就怕他越發亂來啊。」

謝遷無奈搖頭:「難道老夫不知他現在作為?只是要阻止的話非常困難,陛下對他完全支持,如今我們要上達天聽言路又不通暢,能怎麼做?如果再過幾年,老夫也從朝中退下,只怕更……」

謝遷說出這個讓他最擔心之事,那就是接班人問題,現在他還在朝廷,便已對沈溪無計可施,照理說他還是沈溪的恩師以及賞識提拔的伯樂。

若是致仕,意味著朝中再沒人能對沈溪進行制約,他甚至覺得,現在楊廷和會跟沈溪對立,那是因為有他在背後撐腰,如果他走了,楊廷和很可能也會轉而跟梁儲一樣不再爭執,畢竟要繼承他首輔位置的人是梁儲,上行下效的道理從來如此。

楊廷和謹慎地道:「就算進言不成,也可造成大的輿論,引起京城朝野對他的非議,逼著陛下表態。」

謝遷驚訝了一下,顯然沒想到楊廷和會提出如此「損招」。

上疏皇帝如果沒有效果,那就打擊沈溪在京城乃至儒學圈子的名聲,畢竟謝遷是首輔,名義上代表了大明所有讀書人的利益,由他來發起清議,很容易讓沈溪深陷輿論的漩渦。

換作以前,謝遷或許還會頭腦發熱,但現在他必須謹慎,畢竟他明白,現在沈溪於朝中的地位實在太高,把沈溪的名聲給打壓下去其實對朝廷的穩定沒有任何好處。

靳貴突然開口:「最好不要如此,之前那次士子前往沈府抗議……結果太過凄慘了。」

一句話,便讓謝遷從獃滯中走出來,他馬上意識到,上一次李夢陽等人發起的圍攻沈溪的宅邸,反對沈溪兼任兩部尚書的動議,因為皇帝的干涉和張苑使詐,還有沈溪不作為,導致包括翰林院翰林和六部、寺司的中低層官員在內的很多士子被罰,有的還承受了皮肉之苦。

謝遷本已平和的心態,突然變得緊張起來,畢竟在他眼裡,最重要的是朝廷的穩固,維護大明正統。

楊廷和道:「若因為怕而不去做,便等於是對惡勢力低頭……以之厚如今的年歲便已開始胡作非為,未來幾年會變本加厲,若是幾十年後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