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調動邊軍南下平寇的奏疏,由兵部左侍郎陸完主筆,交由張苑呈送到朱厚照處,未經內閣。
但這件事當晚便被謝遷知曉。
告知謝遷消息之人正是陸完,雖然陸完知道謝遷對他有成見,但在遇到大是大非時他不會對謝遷這個文官領袖有隱瞞,派人去謝府送了親筆書信,把事情言明。
隨即謝遷便將張懋和楊一清請到府上,楊一清倒沒什麼,到底文官都要聽謝遷的,但對於張懋來說就有些不爽了。
「於喬,有什麼事不能等明日再說嗎?這大晚上的,你非要讓老朽過來,還不跟老朽說是怎麼回事……怎麼,叛軍殺到京城腳下了?」張懋很是著惱,不在於謝遷三更半夜擾人清夢這件事,而是他不想牽扯進朝廷的是是非非。
另外便是謝遷請他的方式不是親自登門,只時隨便叫了個人去他府上,就好像是上級召見下級一樣,顯得很不尊重人。
謝遷沖著楊一清點了點頭,隨後道:「剛得到消息,陛下要調邊軍到中原之地平叛。」
「嗯?」
張懋怔了怔,隨即望向一同前來謝府做客的楊一清,問道,「事情已經定下來了?」
楊一清臉上滿是驚訝,顯然他不知道有這回事,謝遷卻肯定地說道:「兵部左侍郎陸完寫了奏疏,由司禮監掌印太監張苑親自送到陛下跟前,估摸明日一早,就會有調兵公文往西北去。」
楊一清皺眉道:「陛下為何要突然調動邊軍?」
因為正是年初休沐時,關於朝中情況並非人人都很了解,這幾天忙著應酬的楊一清消息相對閉塞些。
謝遷沒有回答,倒是張懋突然開腔了:「應寧,是這樣的,聽說中原一帶突然冒出一股兇悍的叛軍,幾次對陣官兵都取得勝利,如今北直隸門戶洞開,陛下對此事非常重視,調邊軍入京衛戍不足為奇。不過……於喬,你之前不是力主讓之厚領兵平賊么?怎突然要調邊軍南下了?」
謝遷道:「之厚上的奏疏,老夫看過,他建議以地方兵馬平叛,沒什麼建設性,今日早些時候奏疏送到陛下手中,陛下便下旨讓兵部負責調兵……」
張懋顯得不太能理解,問道:「那為何不是之厚來擬定方案,而是由……全卿?」
這個問題謝遷沒法作答,搖頭道:「暫且不知,不過想來之厚並未接受陛下提議,藉此委婉表示拒絕之意……」
張懋點了點頭,沒有再發表評論。
楊一清眉頭緊皺,擔憂地道:「若是貿然調動西北邊軍前往中原平叛,人地生疏,未必會順利,且有可能造成邊軍跟地方人馬嫌隙,同時九邊也會防禦空虛……易為韃靼人趁虛而入。聽說前任韃靼可汗已捲土重來。」
謝遷道:「這也正是老夫擔憂的地方,若以老夫一人之力跟陛下奏請,或無濟於事,不如多聯絡些人……」
「別介!」
張懋一抬手,「這件事於喬你還別亂來,先且不說你沒有平定中原叛亂的良方,就算有,也未必有陛下的方案好……這可是陛下直接下達的命令,平時誰見過陛下對朝事如此上心?」
這話謝遷有些難以接受,楊一清卻不由點頭。
朱厚照平時只顧著胡作非為,對朝事漠不關心。
這次調兵計畫並非出自沈溪之手,而是由皇帝親自過問並下達聖旨,在張懋看來已經是一種巨大的進步。
謝遷搖頭:「要是西北邊防出了亂子,沒人能擔待,中原叛軍不過是疥癩之患,殺雞焉用牛刀?」
張懋道:「於喬,你說這話老朽就不敢苟同了……你覺得韃靼人厲害,但實際上由於連年征戰,韃靼青壯已十不存一,連強弩之末都算不上,有何威脅?如今草原人推舉的小可汗暫居京城,各部族很難做到上下一心……反倒是中原之地,你眼中那些不起眼的賊寇,叛亂已波及三省,連京畿都受到威脅,還能說是小麻煩嗎?」
謝遷沒回答,若是換作別的官員,絕對不敢出言忤逆他。
但張懋卻有這資格。
因為張懋是世襲公爵,在朝中有著極高的威望,年歲和資歷也比謝遷更高,一向尊重規矩的謝遷面對張懋的質問,只能保持沉默。
張懋再道:「陛下安排已是當前最好方略,且這路人馬可在平掉中原叛亂後,再一路往南,往東可以平海疆,往西則可以除山匪,可謂一舉多得!這總比咱閉門造車,想不出個主意好吧?」
聽到這裡,謝遷終於忍不住,嗆聲道:「那敢問張老公爺一句,西北兵馬調到中原,糧草輜重誰來負責?靠戶部調撥?還是靠沈之厚籌措?」
本來楊一清覺得自己站在一旁有些突兀,好像事情跟他不相干,但聽謝遷說到這裡,突然明白為何謝遷堅持要讓他來。
不是說需要他出謀劃策,而在於他掌管著大明的錢袋子,可以代表戶部提出困難,讓皇帝打消念頭。
謝遷再道:「若是讓沈之厚領兵,西北邊疆不會出現變亂,又不用戶部籌措太多錢糧,中原叛亂也可以儘早平息,難道不比從西北調撥人馬入關平亂好?」
張懋有些猶豫:「於喬,話不能這麼說……就算以前之厚是取得一些成就,但戰場上哪有百戰不殆的將軍?就算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你不能說派個將領去,連兵馬都不給他,就指望他打勝仗吧?」
這次連楊一清都不由點頭,倒不是說他傾向於張懋的意見,而是覺得謝遷的建議太過牽強。
總歸要調撥人馬馳援中原戰場,至於是從京營調,或者從周邊省份調,又或者從九邊調,終歸是要集結一批精兵強將,讓沈溪只身前往顯然不是什麼好選擇,說到皇帝那裡也會被否決。
謝遷反問:「那張老公爺是支持陛下的旨意,抽調邊軍南下平叛咯?」
張懋道:「老夫還沒問你,陛下之意,是要從西北何處調遣人馬?三邊,又或者宣府?大同?」
「宣府!」
謝遷回道,「且是以陛下身邊近臣,宣府副總兵許泰領兵。」
「這就有些胡鬧了。」
張懋皺眉道,「這個許泰,年輕氣盛,根本就不懂行軍布陣,之前便有人蔘劾他胡作非為,中原之地不是還有胡重器么?他本事不低,照理說補足兵馬應能應付,而且可以讓三邊回來的延綏副總兵,似乎叫做林恆,是吧?由此人來領兵也不錯嘛!」
謝遷一擺手:「不可!」
張懋皺眉:「於喬,讓林恆去,可比什麼許泰帶兵穩妥許多……軍中皆傳頌林恆有本事,之厚對其器重有加,你在延綏時不是也跟他很親近,還指派他帶兵馳援宣府么?」
謝遷黑著臉,不想解釋一些事,因為他知道林恆跟沈溪的關係,總不能說,自己的孫女其實跟林恆的妹妹一樣,都是沈溪的小妾,所以他不想推薦這個跟沈溪有千絲萬縷聯繫的武將去中原平叛。
楊一清勸說:「張老公爺,若謝老不願派林恆,只管另覓人選就是。」
謝遷道:「老夫不是不支持林恆領兵,而是根本不想這種事發生……中原之地叛亂,應該以中原或者南直隸、關中人馬解決,或者派沈之厚去整合中原各衛所兵馬剿滅叛匪也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邊軍戰鬥力是強,但紀律未必好,若失去控制,中原之地不知要被禍害成什麼樣子!」
當謝遷覺得自己無法用道理說服人的時候,便開始說狠話。
如他所料,當他拿出脾氣後,不但楊一清俯首帖耳,連張懋都不再發話。
謝遷一看有成效,繼續用同樣的態度道:「現在不想方設法面聖,跟陛下陳述厲害,請陛下權衡利弊,做出選擇,便貿然定誰帶西北人馬到中原平叛,這不是捨本逐末么?身為朝臣,總該知朝廷規矩如何,今日中原有難可以調邊軍,那將來呢?開此先河,大明邊陲駐防將無法確保固若金湯,到那時,就算我們不在了,也會被後人唾罵!」
張懋苦笑:「於喬,你不需拿如此大道理壓人……那就聽你的罷,先上疏勸陛下回心轉意!」
「不是勸說陛下回心轉意,而是讓陛下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謝遷道,「沈之厚不肯做的事,咱們就不做嗎?那豈不是說,咱都跟沈之厚一樣畏畏縮縮,並非直臣?」
……
……
謝遷在發動張懋和楊一清跟他聯名寫好上奏後,很清楚這份奏疏不那麼容易送到皇帝手上。
就算這是內閣首輔的奏疏,也要按照一定程序才能送到皇帝手中,而他跟朱厚照間隔著司禮監,尤其是張苑,會給他帶來諸多阻撓。
謝遷送走楊一清和張懋後,琢磨開了。
「……若是要依靠張苑上奏,他肯定會把事情拖延下去,就算陛下能見到奏章也會是調動邊軍的軍令發出後,肯定來不及,若是貿然去豹房請求面聖只會激發陛下反感,況且面聖也非易事……」
謝遷思來想去,最後實在沒辦法,只能去見小擰子,試圖通過這個獨立於朝廷體系外的皇帝寵臣完成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