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七十一章 深入腹地

入夜後,朱厚照又繼續風流快活去了。

一切如同往常,本來定好出兵計畫,結果不到兩個時辰就又改變,軍令如此反覆讓王守仁和胡璉非常無語,軍中將士也折騰得夠嗆。

行宮內,麗妃當晚給朱厚照安排好節目,自個兒則借口身體不舒服沒有留在朱厚照身邊,因為她知道就算伴駕也不會得到朱厚照臨幸。

麗妃最關心的就是軍務,出來後直接去見常侍太監小擰子。

小擰子把大致情況一說,麗妃才知道先前發生了什麼事情。

麗妃道:「……出兵之事幾番反覆,至今都無法成行……按照最新決定,陛下似乎不再打算往援沈大人所部?」

小擰子猶豫地道:「麗妃娘娘,陛下此時出兵還有用嗎?沈尚書已走了半個多月,到現在一點兒消息都沒有傳回來,怕是有人從中作梗吧?對了,娘娘聽到什麼風聲沒有?」

言語間小擰子多有試探之意,朱厚照指定麗妃負責部分情報工作,如此一來小擰子便覺得麗妃知道的消息可能比他多一些。

麗妃沒有回答小擰子的問題,繼續問道:「陛下的安排是什麼?」

小擰子想了下,道:「大概是讓張公公派人調查關外的情況,如果五月三十前韃子沒有增兵,陛下還是會如期出兵,否則的話……陛下可能會徵調各軍鎮兵馬往援宣府,沈大人的死活就顧不上了!」

麗妃蹙眉:「沈大人一心為國,不惜帶領少數人馬出塞,以身為餌,最後換來的便是這結果?」

小擰子道:「沒辦法啊,娘娘,如果沈大人是跟陛下合兵一處的話,自然沒問題,但……沈大人堅持單獨出兵,現在卻沒了消息,換作誰都會認為沈大人出事了……您讓陛下如何安心?出了關口,那就是韃靼人的天下!」

突然間麗妃不說話了。

一切盡在不言中,麗妃知道朱厚照昏聵,一切憑喜好行事;小擰子也明白朝中人大多貪生怕死,至於軍中事務,本跟二人無關,他們尚無資格參與其中。

「唉……」

良久後,麗妃長長地嘆了口氣,「看來還是要想辦法勸說陛下,至少要讓陛下相信,宣府周邊出現的只是韃靼人少數游騎,根本不成規模。」

小擰子問道:「娘娘確定真是如此嗎?如果沈大人那路人馬出了狀況,再或者如同傳言那般,沈大人出兵後立即找地方隱藏起來,任由陛下統領的中軍成為韃靼人攻擊的目標,等情況危急時再以拯救者的身份出現,又當如何?」

麗妃搖頭:「旁人或許會這麼做,沈大人絕對不可能,如此行徑必將觸怒陛下,實非智者所為。之前沈大人說得很清楚,合兵一處聲勢太過浩大,韃靼人知道不敵只會北逃,遁入大漠,到那時大明軍隊進不得退不得,等糧草耗盡只能無功而返,陛下和沈大人都將淪為天下人笑柄。」

「正是因為如此,沈大人才會提出分兵誘敵之策,若韃靼人知道沈大人領兵游弋在外,敢放肆攻打宣府?哼哼,韃靼人不殲滅沈大人這路兵馬,做什麼事情都會縮手縮腳!」

小擰子本來還想辯解幾句,但話到嘴邊卻收了回去。

他算是看明白了,同樣一件事,不同人有不同解讀,其中變數多多。

至於韃靼人是牽制沈溪所部而集中主力攻打宣府,還是分兵牽制宣府而把主要兵力用在圍殲沈溪所部上,沒人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

……

延綏鎮,榆林衛城。

一連幾日邊關都被韃靼人騷擾,三邊總制王瓊憂心忡忡。

跟宣府、大同等處閉關不出不同,王瓊採取的策略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有來有往,攻守兼備的策略,這是因為王瓊手上有整個西北邊軍中最為精銳的騎兵,而他也非一個保守迂腐的主帥。

韃靼在其他地方都耀武揚威,唯在三邊雙方才殺得難捨難分。

幾天下來,韃靼人已經有數十死傷,雙方經歷的小規模戰事有五六次,但無論是韃靼人,還是明軍,在交戰中都沒有盡全力,雙方都在試探,交戰時基本是以遠距離的弓射和火槍射擊為主。

五月二十八,王瓊從各處得知九邊多地遭遇韃靼人襲擊,心裡已經有了打算,不過為求穩妥他還是去求教謝遷。

對於王瓊來訪,謝遷有所準備,坐下後直接問道:「……韃靼幾次犯邊,德華你心緒不寧了吧?」

王瓊搖頭苦笑:「謝閣老說的是,韃靼頻頻犯境三邊,兵馬過千,說明韃靼方面已開始對大明有針對性地進行戰略部署,與此同時宣府、大同等各處均遇襲,可見沈尚書所部處境不妙……」

謝遷伸手打斷王瓊的話,「你為何如此篤定?難道就不可能是沈之厚消極避戰,出塞後就躲了起來?」

「這……」

雖然王瓊對待謝遷採取了綏靖的策略,願意聽取謝遷的意見,但他也有自己的驕傲,他推測韃靼目前對九邊各處採取的是襲擾的策略,想拖住大明邊軍,阻撓沈溪之前調集各路人馬馳援,畢其功於一役的戰略實施。

王瓊道:「謝閣老,事情不明擺著嗎?沈尚書領兵出塞,深入草原,抵達韃靼人腹地,韃靼人連內患都未清除,又怎敢輕言犯邊?現在九邊各軍鎮均有警訊傳來,可見韃靼人已經慌了!」

謝遷搖頭,顯然對此有不同見解,「看事情不能流於表面,德華,你要看到現在九邊各處上報的韃靼人數量,可不是小數目!也許韃靼人的目的,是想以犯邊脅迫沈之厚率部回撤也未可知……」

「總歸一切要聽從調令,陛下沒有發來諭旨,我等就安守城塞,此戰無過便是功,一旦有什麼差錯,責任是你跟老夫能承擔的嗎?」

王瓊一時語塞,心想:「早該想到謝閣老會如此說,我作何來問他?現在他下了死命令,我沒法再說按照原定計畫出兵呼應沈尚書了!」

……

……

從宣府鎮一路往西到甘肅鎮,九邊重鎮大半亂成一鍋粥。

處處都奏報韃靼人來襲,數量從幾百到幾千不等,從目前的形勢看,已不是小股騷擾,而是大規模用兵,各軍鎮都在防備韃靼人南下,關於沈溪所部行進方向已無人關注。

此時沈溪已領兵過土城、下水海,一路向北,往官山而去。

大軍出塞後沿途不儘是草原,山川丘壑也有很多,道路崎嶇難行。大明曾在太祖、太宗時,在大同以北地區進行過有效統治,分別建立了宣德衛、官山衛、雲川衛、玉林衛等衛所,但在仁宣後逐步放棄,主要是因為邊塞生活太過艱苦,農桑無法推行,很多地方用土法構建的城池無法有效抵禦草原部族的襲擾,只能進行戰略收縮。

行軍路上,不時可以見到一些古城,可惜不能作為駐軍之所,城池周邊湖泊多已乾涸,城牆風化嚴重,多段牆體已是殘垣斷壁,根本無法起到防禦的作用。時值夏季,草原上熱浪蒸騰,條件艱苦,士兵行進速度怎麼都快不起來,一天下來最多走上五十里,卻比起關內一天一百里疲累多了。

行軍半個月,沈溪所部現已是精疲力盡。

本來士兵們飽含激情出塞,但隨著時間推移,距離大明關口越來越遠,思鄉之情逐漸顯現,將士中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

此時大多數官兵都不知道自己到了哪裡,入目所及,都是一望無垠的青青草原,剛開始看到這種景色或許很新鮮,覺得天下間美景不過如此,但隨著時間推移,每天都是相同的風景,審美疲勞後,反倒覺得糟糕透頂。

特別是近日與後方的聯繫逐漸斷絕,使得士兵始終處在一種惴惴不安的茫然中,他們不知道沈溪會帶他們到何處,至於曾經期冀過的大戰,那些建功立業的美好願望,到這個時候都已煙消雲散,沒有人知道下一刻會遇到怎樣的危險。

五月二十七,兵馬抵達官山南邊的九十九泉,這裡是官山衛舊地,因在這片海拔兩千多米的狹長高原上分布著九十九個湖泊而聞名,昔日蒙古大汗窩闊台的大帳便設於此。

旅途疲累,沈溪手下部分官兵居然有了些許高原反應,讓人始料未及。沈溪看軍中士氣不高,下令兵馬在官山衛城塞舊址駐紮。

當天晚上,張永和馬永成兩位監軍結伴到中軍大帳向沈溪訴苦。

張永道:「沈大人,您看再這麼漫無目的地往北行軍也沒什麼意義,咱們走了好幾百里,路上連一個韃靼部落都沒碰到,不是咱們方向走錯了就是韃靼人有意提前避開,得想想其他法子。」

馬永成有著明顯的高原反應,他眼瞼水腫,呼吸急促,哭喪著臉道:「沈大人,咱就算誘敵,也不用走那麼遠吧?如果敵人不想理會咱們,咱也別犟著不回頭啊……乾脆換個方向走,此番帶的糧草輜重真不少,翻山越嶺折騰死人,如今馬匹和騾子已累死不少,再往前恐怕無力為繼了。」

沈溪正在低頭查看沙盤,他神情淡然,頭也不回地說道:「兩位先回帳休息,至於行軍計畫,本官會適當進行更改,保管不會做橫穿沙漠的蠢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