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暈乎乎的,很不幸,這位永樂大帝忘了自己是來幹什麼的,直接上頭了。情不自禁加入了眾人的討論。
其實這本常識教材,就是之前測試百官的,只不過更加基本,也更加具有體系罷了。百官考試的結果如何,誰都知道。
官員們這麼差,老百姓怎麼可能會好。
所以在朱棣看來,這本書實在是太重要了。
不僅關係到他的大帝霸業,也關係到大明王朝的千秋萬代,因此必須仔細用心,毫不客氣地說,這玩意要比什麼聖人微言大義重要多了,書里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觀點,都要反覆論證,反覆推敲,不能存在漏洞。
比如說這第一課,當百姓認同了大明,覺得我是大明的人,可是對一些年紀大的人怎麼辦,畢竟大明建立還不到四十年,在那些五十歲以上的人,還記著有個元朝呢。
難道說我十幾歲之前是大元的人,十幾歲之後是大明的人?再往前,還有許許多多的朝代,又該如何?
「陛下,除了大明之外,還有一個漢人身份,這是在族類上面的認同。」黃觀認真道。
朱棣皺著眉頭,「漢人,明人……宋人,唐人,似乎都差不多啊!百姓不會混淆嗎?你們編書的時候,要想著百姓還很蒙昧,幾乎什麼都不懂。」
這時候柳淳道:「陛下,千古以來,我們也自稱中原,華夏,臣以為不如以華夏來定義族群。太祖起兵的時候,也說驅逐胡虜,恢複中華。在族群上面,我們是華夏,也就是中華,居天地之中,有服章之美的禮儀之邦!」
「我們的文明源遠流長,能追溯五千年之久,我們有過輝煌,也有過落魄,最大的劫難莫過於蒙古入寇,竊據中原,我太祖皇帝,起義興兵,橫掃六合,恢複中華,功高三皇,德過五帝!」
老朱要是聽到柳淳的話,估計能笑醒了。
總算沒白照顧這小子,死了好些年了,柳淳還記著他的身後名,這個臣子比兒子還要好哩!
柳淳也是沒辦法,在大明朝混日子,總不能昏了頭去強調漢唐吧!
所以這部書的第一章講的是我是什麼人,第二章講的就是國家由來,著重放在朱元璋起兵驅逐胡虜上面;第三章則是講這個國家有多大,從一十三省,九邊重鎮,說到山川河流,物產豐饒,南北氣象風俗等等,緊接著又開了一個大章節,講述歷史,從三皇五帝開始講起。在教材的最後,又講了各個朝代,各個行業的成就人物,其中孔孟放到了春秋諸子行列,著重提了科技成就,順便把郭守敬也放了進來。
至於周王朱橚最滿意的地方在於這本書寫了好幾位名醫,包括扁鵲、華佗、張仲景,身為醫者,替老祖宗鼓吹,也是職責之一。
你柳淳幹得出來,俺也不能差了。
黃觀作為主要修書的人,看得出來,每個人都有傾向,包括他在內,都堅稱孔孟是先秦諸子當中,成就最大,影響最廣的,算是給孔老夫子爭取面子了。
但是儘管有傾向,整體來說,書中觀點還是中庸平衡的,也沒有過分誇大的東西。
尤其是整本書,語言平實,行文簡潔流暢,普通人看著容易,學校的師長教起來也方便,絕對是一本很好的教材。
「陛下,臣以為初步的蒙學教育,也就是幾項簡單的內容,包括基礎算學,包括識字,常識,還有一些常見的律令,以及紀律訓練。」
柳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興學的目的如果簡單構建出一個大明百姓,那就太浪費精力了。
歸根到底,教育是為了培養合用的人才,這個人才不只是官吏,也包括數量驚人的工人。
當下江南許多地方,不但出現糧荒,甚至還出現人荒。蓬勃發展的工商業,急需勞動力補充。
可許多農村的孩子,在沒有經過系統培訓之前,空有一身蠻力,並不能作為合格的工人。
所以柳淳覺得要藉此大力培養出數以百萬計的工人。有了這些工人,大明的工業必定走向一個新的階段。
說到底,興學教育,還是一本萬利的事情,只不過回收期有些長罷了,甚至要幾十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朱棣哼了一聲,「老百姓常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可是朕這個父親,卻偏要替兒孫背著種種負擔,便宜你們了!」
朱棣掃了一眼朱高熾和朱瞻基,抓起書本,轉身回宮,他還要研究一下。
這一路上,朱棣臉上的笑容就沒有斷過。
他越想越高興,竟然忍不住用破鑼似的嗓子,唱起了小曲,手裡捧著這本書,那叫一個開心啊。
由於用心看書,朱棣下車的時候,沒有留心,把那罈子洪武二十年的老酒給踢翻了。頓時酒水灑滿了車內,就連龍袍都濺上了。
木恩嚇得趕快伺候朱棣下車,然後對那些小太監吼道:「都小心點,可別碰壞了車裡的東西,不然在閹你們一次也還不上!」他也是被嚇怕了,生怕朱棣遷怒於他。
木恩說者無心,可朱棣卻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這玩意前途雖然光明,收穫也十分巨大,但付出的代價也是實實在在,讓人肉疼啊。而且朱棣也看出來了,柳淳這小子點石成金的本事的確有,還是全天下第一的,但是這小子花錢的本事,更是舉世無雙。
他不但能把今天的錢花了,還能把明天的,後天的錢都給花了。
這麼干固然能做很多的事情,但是負擔也是很沉重的。
哪怕你是首富,賬面財富再多,能動用的現金也是有限的。所以幾乎所有的霸道總裁併不是無限度的提款機,公司市值也不等於他們個人的財富,而個人財富中,地產啊,股票啊,債券啊,珠寶啊,古玩啊……這些又是不能變現的。
總體來說,不管一個人多有錢,能動用的現金都是少之又少,哪怕貴為天子,也不例外。
所以歷代的皇帝,都會努力經營自己的小金庫。
很多史學家都喜歡拿明朝皇帝的內帑說事,以此作為明朝皇帝貪婪的罪證。
但是他們似乎忽略了,某位特別喜歡下江南的皇帝,每次大動干戈出巡,都是勒索鹽商,讓他們孝敬開支。
當然了,這些鹽商也活該,誰讓他們把人家從山水之間,請到了中原花花世界。這些人可比老朱家的人兇悍多了,跑馬圈地,把商人當成予取予求的小金庫,下江南花他們的錢,征戰塞外,讓他們出錢,出人,轉運軍糧,損失自己扛著,人死了認倒霉……就這樣,他們的後人還要心心念念,想著主子的好,替主子吹捧,豈止一個「賤」字了得。
貌似有些跑題了,再說回朱棣……他現在別說內帑了,就連皇家的幾個公司產業都被柳淳給坑了,朱棣急需給自己弄個小金庫,掙點現金花花。
而且朱棣已經被柳淳給弄怕了,絕對不能找他,不然自己還會被坑的。
那找誰呢?
朱棣想來想去,總算想起了一個人,那就是紀綱!
朱棣對紀綱十分了解,這傢伙跟王琎的案子絕對有牽連,而王琎又跟李至剛有關係。李至剛呢,又是建文舊臣。
朱棣雖然弄不清楚紀綱為什麼會跟這些人勾結在一起,但是他心中瞭然,紀綱絕對不簡單,而且也不值得信任。
但是又有什麼關係呢?
用他就在於一個狠字!
而且紀綱有這麼多的毛病,一旦出了事情,正好把所有罪責都推到他的身上,到時候一殺了之,比什麼都方便!
朱老四沉吟了許久,終於拿定了主意。
他沒召見紀綱,只是給了一份手諭。
不準損害大明的百姓,給朕弄點錢花。
這要是放在過去,紀綱還真沒有辦法,最多是去勒索商人,綁架敲詐,怎麼賺錢怎麼來。可有朱棣這道手諭,再加上虎視眈眈的錦衣衛和東廠,絕對不能冒險。
紀綱還真有些歪才,他思索了許久,反正現在海外貿易那麼繁榮,不能動大明的百姓,那就動海外的人。
大老遠去開疆拓土,必須要朝廷的支持,那是李景隆乾的事情。
他必須用其他方法才行!
紀綱憋了三天,憋出一個絕招,他準備招募水手,去搶奪海外的商船。
這個主意簡直絕了。
現在大明的造船業已經到了很不錯的程度,但是由於起步晚,大明缺少技術過硬的航海家,因此還有許多海外的商船,不斷往來大明,販運商貨。
如果有海盜專門找這些人的麻煩,不但不會損害大明的百姓,還能給大明的船隊提供發展的契機,簡直一舉多得。
朱棣面對這個結果,那叫一個滿意啊!
他琢磨了一陣子,將牆上的一把寶刀取了下來,讓人去送給紀綱。
這人逼急了,什麼主意都能想得出來,堂堂大明皇帝,竟然成了海盜的大老闆,要一起瓜分利益。
「殿下,為師有個發財的主意,你敢不敢做?」柳淳笑呵呵對朱高燧道。
這位趙王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