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北國春 第632章

禁止百姓行乞!

冷冰冰的一句話,從陛下的口中道出時,眾人的不禁面面相覷。對於這個法令,他們並不陌生,事實上,直到現在,這個法令仍然飽受爭議。

爭議的核心就是官府粗暴簡單的直接禁止行乞,是否會對普通百姓的生活造成影響,尤其是那些貧苦百姓。

儘管多年來,這個問題一直飽受爭議,而且其間也發生過諸多的問題,甚至就連同最初的提出者,也表示自己當初考慮不周。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陛下本人仍然對此持以支持態度。

「陛下,當年禁止行乞,是因為當年流民眾多,為促進邊域和南洋等地發展不得已而為之,目下聖天子在位,天下承平,百姓富足,再無饑寒之憂,即便是放馳行乞之禁,想必百姓也不會流離……」

這一次站出來解釋的是張煌言,對於他的解釋,朱明忠並沒有立即反駁,而是聽他繼續說下去,聽他跟著又解釋道。

「陛下,當年禁乞是朝廷為百姓將來計,至今已經禁乞二十年,二十年來,世間早已無丐,今日開禁,不過只是廢以舊法而已……」

聽著張煌言冠冕堂皇地為「解禁行乞」拋出一堆理由,朱明忠不禁有些哭笑不得,他微微平復了一下情緒跟著開口說道。

「張卿家,既然今天百姓富足,再無饑寒之憂,那麼廢不廢舊法,又有何區別?既然百姓不意出外乞討,那麼舊法即便是存在,也是於民無擾啊!說實話,就朕看來,一旦此法廢止,諸多舊時乞行惡行就會再次出現我大明朗朗乾坤之下!」

朱明忠的語氣隨之變得嚴厲,他冷冰冰地說道。

「當年天下初定,朕下旨各地設立濟貧院、養濟院,劃撥專款用以救濟貧弱,可街面上仍然有大量乞丐,即便是官府放田,許乞丐無償領受,可領受田地,受業為民的乞丐屈指可數。且各地乞丐受制於其丐頭,丐頭無不是妻妾如雲、錦衣玉食,享受乞丐供奉。除了乞討之外,乞丐更是屢屢敲詐勒索,那些在丐幫勢力範圍內的店家,逢年過節都要向丐幫幫主交一定的保護費,不交保護費的店家會經常被乞丐上門騷擾。就連一般的老百姓每逢紅白大事也得先送錢,即便是如此,也不可恨……」

提及舊時乞丐的惡行,對於那些所謂的「可憐人」,朱明忠的心裡再也沒有絲毫同情。

「當年『禁乞』期間,各地官府對各地丐頭加以偵訊,發現『採生折割』這種駭人聽聞之事,各地皆有,那些歹人為了騙取錢財,以此來博取世人的同情,獲取大量錢財。捕獲正常的人,通常是一些兒童,然後用刀斧將他們弄成殘疾,甚至是將人弄成動物形狀……諸位可曾記得,當年曾有報紙報道,當地有老乞丐牽著一隻狗熊在市場上表演,狗熊體型像馬一樣,能夠寫詩詞。禁乞後,老乞丐被捕,巡檢本計畫將狗熊送入動物園,誰知那狗熊寫道自己是長沙人,自小被乞丐捉去,先用啞葯使他不能發聲,有用針渾身扎傷,隨即殺狗熊取下皮包裹在身上,永不脫離。乞丐天天牽著他騙錢無數。眾人驚恐將他送入官府,隨還其家……其實這狗熊就是人,只不過用殘忍的手法將其變了樣。此事真假難測,但是最為常見的做法是將捕來的孩童身體弄得殘缺不全,以博取別人的同情。如此『採生折割』的暴行,正是那睦所謂可憐人所做,可憐他們?誰去可憐這些人?」

提及「採生折割」時,朱明忠的語氣中帶著透骨的冰涼,在這個時代他目睹太多的這類暴行,甚至就是在二十一世紀對於「採生折割」也偶有聽聞。

「你們說解禁,解禁之後,要是有人再行以『採生折割』,誰來負責?是你,還是朕?」

眼見陛下的語氣變得嚴厲起來,一旁的方以智趕忙打圓場道。

「陛下息怒。其實『採生折割』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千年來,屢禁不止,所以在制定此法時,我等就已經考慮到這一情況,才會限定他們在特定的區域內行乞,如此,官府可以直接控制,以避免『採生折割』等事的發生,一旦發現,既行嚴懲……」

因為乞丐中有人採用「採生折割」,所以要制定法案禁止「採生折割」。猛的聽起來是多麼的合理,可是實際上,卻是屁用沒有。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一旦准許乞討,一夜之間,很多已經消於世間的惡行就會再次湧現於世間,在利益的驅使下,「採生折割」這個已經消失的東西,會再次出現於世人眼前。

朱明忠打心眼裡非常清楚,有些東西一旦開了一個口子,恐怕連想禁都禁不了,所謂的「禁止」不過只是笑話。他當即將草案往桌子上一扔道。

「朕不知道,諸卿到底為什麼要在這裡為準不準百姓乞討,費神費力,與朕爭論,既然諸卿都說什麼天下承平,百姓安居樂業,再談論什麼准百姓乞討,豈不是自食其言,如要諸卿一意糾纏此事,非但無益於百姓,反而會讓百姓的生計受到損失。朕要的閣臣是為百姓的生計著想,而不是為了讓百姓乞討去著想,成天尋思著讓百姓去的乞討要飯……這是盛世之臣的應該做的事情嗎?」

眼見陛下一改往日彬彬有禮的態度,以近乎嚴厲的口吻批駁了「濟貧法」這項法案,一時間方以智、張煌言等從不禁都為之語塞了,特別是張煌言。其實一開始他主張準確百姓乞討,不過只是覺得「禁止乞討」這樣的法令有些過分,畢竟「行乞流萬里」的嚴懲,幾乎不亞於謀逆,面對這樣的嚴厲的法令,他自然支持加以廢除,可是想要廢除一個法令並不容易,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廢除這個法令的東西,塞進另一個法案之中,按《大明律》兩法發生衝突的時候,皆以新令為準,這樣也就達到了不廢而廢的目的了。

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陛下的態度卻如此的堅定,不僅如此,讓他大跌眼鏡的是,在這個問題上,陛下甚至根本就不給他解釋的機會,甚至於直接質疑起這些閣臣們的作用了。

其實他們之所以會設定這個法令。還出於另一個方面的考慮。如果僅僅只是為了窮人。這些身居高位的人根本不需要如此費盡心機甚至冒著得罪陛下的風險。

他們之所以會這樣費盡心機,有一個根本的原因是想減少人口往殖民地和諸夏流動的速度。自從興乾以來,海外拓殖大興,年都有少則數十萬多,多則上百萬的人口流往海外。

儘管所有人都很清楚,海外拓殖是陛下倡導的。而且有利於大明內部的平衡。但是現在在很多人看來。隨著大量人口湧向海外。已經對大明的將來造成了新的危機。這種危機是大明國內的人口不斷減少,勢必會影響到大明的國力。

對於這些身居高位的閣臣們來說,如果他們不想後世人指責為尸位素餐的話,就必須要面對這個現實。

但是他們卻又無法直接反對這一切。畢竟,一直以來陛下對海外移民的支持,可以用不遺餘力來形容。更何況移民事業還直接關係到諸位皇子將來的封國,如果直接反對的話。勢必會激起陛下的不滿。

所以在思來想去之後。他們才會弄出了這麼一個法令,試圖通過廢除禁止乞討的法律來減少人口的對外流動。

儘管表面上看起來兩者並沒有什麼聯繫,但是實際上,禁止乞討卻導致了大量百姓遷往海外。畢竟這直接使得許多百姓在面對暫時的困難時,除了移民就沒有了其他的選擇。在過去他們可以通過乞討,度過短期的困難,但是現在他們往往只能選擇移民。

每年遷往海外的人之中,至少有一成左右的人,原本是有可能留下來的。因為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們才會想出這麼一個暗渡陳倉的辦法。

如此一來,張煌言自然不能再解釋下去了,他甚至相信,這次這樣一份《濟貧法》必定會擱置,可是相比於「行乞」,《濟貧法》對於百姓無疑是是更為有利的,想到因為這麼一件「小事」,導致《濟貧法》的擱置,張煌言立即想到了後世的人們將會如何看待自己。

畢竟在這個法令之中暗渡陳倉的並不僅僅只是廢除禁止乞討,同樣還有其他的一些辦法作為補充,儘可能的將人口留在本土。

不過此刻的他更為關心自己接下來要挽回這一切,而不是讓陛下誤會自己。顯然陛下剛才已經以極為明確的態度否決了「禁止行乞」。可能接下來萬一導致《濟貧法》被陛下否決,那可就是罪過了。

當這些大明朝的重臣因尷尬而陷入沉默之時,朱明忠看了一眼桌上的法案,然後冷冰冰地說道。

「這份法案暫時留中吧!」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

心急之下,張煌言立即出聲說道。

「《濟貧法》事關百萬貧苦百姓生計,如此留中絕不利於百姓!」

「貧苦百姓生計?」

盯著張煌言,朱明忠反問道。

「什麼是百姓生計,你告訴朕?是如今天下富紳兼并土地,導致百姓流離失所,倍受饑寒,還是朝廷重稅,令百姓不堪其擾?」

陛下突如其來的的反問,讓幾人無不是一愣。表面上看起來他們所考慮的確確實實是那些從百姓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