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北國春 第534章 歷史遺產

四海承平!

太平盛世!

興乾二十一年的大明,非但普通的百姓如此以為,就連顧炎武這樣的老臣,也是這樣以為。

確實,按照傳統觀點來說,大明現在確實稱得上是四海承平的太平盛世。幾乎任何人都有理由相信這些,畢竟,人們所看到的是一派百姓安居樂業的盛世模樣。即便是最苛刻的人也會說「今朝繁華遠盛神宗」,在許多人的記憶中,神宗時代的大明是最為繁華的,一句「繁華遠盛神宗」,無疑就是對興乾朝的最高評價。

可對於朱明忠而言,他卻從不曾因為這種評價放鬆過,甚至在他看來,天下遠還沒有到所謂的「四海承平」時。

「四海承平……」

搖搖頭,朱明忠看著遠處說道。

「寧人,這你就錯了,現在可不是什麼太平盛世……」

聞言,顧炎武不由驚道。

「怎麼,朝廷又要用兵了?」

朝廷又要用兵了!

略點下頭,將視線投在顧炎武的身上,然後朱明忠說道。

「不是又要用兵了,而是有些問題必須要去解決它!」

「陛下指得是清虜?」

想到最近幾年朝廷不斷往新疆移民實邊以及修建鐵路的舉動,顧炎武點頭說道。

「清虜,確實是時候該解決了。等到解決了他們,這天下也就太平了。」

「太平不了哇!」

搖頭感嘆著,朱明忠繼續說道。

「西藏和青海那邊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不過和碩特部雖說控制著西藏以及青海,但是西藏的桑結嘉錯與西藏軍事首領蒙古和碩特部的法王關係緊張,因此圖謀驅逐和碩特部出藏。他們的之間的矛盾只會越來越激化,等到雙方的矛盾激化到一定的地步的時候,也就可以對那裡用兵了,現在他們都試圖得到咱們的支持……」

提及西藏的問題時,歷史的變化讓西藏的問題發生了變化,在另一個時空中,桑結嘉錯是通過結納準噶爾的噶爾丹圖謀驅逐和碩特部出藏。而在這個時空中,準噶爾的敗亡,不僅令西藏的歷史發生了變化,甚至就連同蒙古也發生了變化——沒有了準噶爾入侵,外蒙四部的實力並沒有遭受毀滅性的打擊,不過他們現在已經臣服於大明,剩下的只是慢慢調教的問題。

對西藏以及青海,朱明忠也是持著同樣的態度,通過冊封確定宗主權,然後再慢慢的藉助內亂對他們進行調教,最終,促成他們成為大明的行省。

「這麼說,陛下是有意在將來對西藏和青海用兵了?」

出於對陛下的了解,顧炎武知道,陛下早晚會對青海以及西藏用兵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堅持,陛下同樣也有他的堅持。

「陛下,臣記得,當年你曾於臣說過,要為大明打下大大的一片疆土,足夠後人居住生活的疆土,臣不知,陛下心中這片疆土該有多大?」

顧炎武的問題,讓朱明忠不由一陣失神。

這片疆土該有多大?

說實話,朱明忠還真沒有想過,和後世的國人一樣,對於國土,他有著發自內心深處的渴望,但是在渴望的同時,也同樣保持著些許理智,比如在東南亞以及澳大利亞、北美等地區的問題上,他從沒有考慮過將那裡納為帝國的本土或者海外省,而是以分封的形式,讓自己的子孫後代在那裡建立屬於他們的國家。

當然那些國家都是華夏的一員,都是帝國會議的一員,他們的未來將會是帝國一分子,但國與國之間不乏競爭,只有競爭才有未來。文明的競爭會促使文明的發展。反觀沒有競爭的文明,往往是沒有前途的,而這正是朱明忠決定分封的原因。

但除此之外呢?

帝國的疆土會有多大?

這個問題,朱明忠確實沒有考慮過。但是在潛意識之中,對於未來的大明帝國,他卻也有著屬於自己的計畫,比如拜占廷帝國的皇冠,比如巴爾幹等地的王冠,誰知道呢?

也許未來的大明,除了分封之外,還可以效仿埃及的例子,把一串歐洲的王冠戴在大明皇子的頭上,除此之外,大明將會止步於什麼地方呢?

沉思片刻,朱明忠說道。

「帝國的疆土範圍,我想能夠決定這一切的,並不是朕,而是其它國家!」

「是其它國家?」

顧炎武不解地說道。

「沒錯,比如日本,現在我們對日本的態度,就是支持他繼續鎖國,朕樂意看到一個閉關鎖國的日本,願意看到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也許一百年,兩百年,三百年,甚至四百年之後,日本仍然在我們的保護下,繼續實施著鎖國令,那個時候的日本,會給我們提供什麼呢?」

想到那個日本,朱明忠笑道。

「也許,會給我們的學者提供一個研究的機會,研究17世紀的人類生活現象。那個時候的日本,也許會是人類歷史文明的保留地……」

說到這,朱明忠想到了另一個世界裡的安達曼群島的博部落,他們自力更生,但卻與世隔絕,對外部的世界一無所知,他們是把訪客拒之門外,也把自己鎖在裡面。他們是世界上最後一個新石器時代部落。而世界也是善意的,根據法律,任何人在距離這些島嶼5海里以內都是非法的,人們千方百計的保護著這個地球上最脆弱的部落。對於日本,朱明忠也可以帶著同樣的善意,讓他們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之中。

「未來,也許朕會出台一些法律,讓日本人與世隔絕,活在他們的天堂之中!這是朕的善意!」

強調著自己的善意之後,朱明忠的語氣突然一變。

「可如果他們打開國門,那怕對大明構成一絲威脅,朕就會立即發兵,將日本完全佔領,日本如此,其它國家同樣也是如此,他們可以選擇成為朋友,或者敵人,對待朋友,我們會以禮相待,保持善意,但如果他們敢冒犯大明,作為敵人,就必須要徹底消滅,滅其國、亡其史、納其土、教其民!」

陛下冷冰冰的,近乎沒有絲毫情感。聽在顧炎武的耳中,讓他相信陛下不是在開玩笑,他相信如果有那個國家敢冒犯大明,那麼等待他們的恐怕不僅僅是國亡族滅。

「陛下,你就那麼自信。我朝的軍隊一定會勝利?」

儘管這種問題十分忌諱,但顧炎武還是忍不住脫口而出,看著陛下說道。

「陛下,出征異國,我們的將士將在一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作戰。那裡的百姓非但相貌與我漢人迥然不同,而且習俗也是相差甚遠。他們有著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語言,即便是我們征服了他們的國家,他們又豈會心甘情願的遵從大明?遵從大明的教化?」

「會的。」

朱明忠毫不猶地說道。

「南洋諸夏能做到的事情,我們同樣也能做到!」

「不一樣,當地土人文明落後且愚昧,其所謂『國』,往往不過只是大部落土邦,土人往往無國家觀念。諸夏是以教化者的身份進入,教化土人,最終土人所認同的國是諸夏,而不是土邦。」

看著陛下,顧炎武道出了他擔心的地方,這幾年,他一直在研究著這一切,而在南洋的經歷,讓他很清楚,南洋土人與其它國家百姓的不同之處。

「陛下,出西域往西,有歐洲諸國,亦有波斯等國,這些地方的百姓,自有他們的風俗習慣,而且千年來,早就形成了其正統的國家觀,或許我大明官軍可以在戰場上擊敗他們,滅亡其國家,但是如果我們試圖讓其信聖教,習漢字、從漢俗,勢必會激起他們的抵觸,正如當年我漢家百姓可以為保留衣冠不惜一死一般,那些國家的百姓,未必不能為其風俗頑抗到底。陛下,就像偽周於孟加拉等地推行佛教,不就遭到當地百姓的反抗嗎?」

顧炎武特意提到了吳三桂創建的偽周,儘管吳三桂已死,但是偽周卻仍然屹立於天竺,甚至與莫卧爾帝國屢有交戰,當然也是各有勝負。

「但是,他們不也讓佛教在當地復興了?甚至當地的土人,也紛紛改從漢姓,許多人開始說漢語?寧人,對此你應該比朕更清楚,作為征服者,在習俗、宗教上的同化,是確保統治的必然。」

儘管對於吳家的偽周沒有好感,但是朱明忠卻不得不承認,吳三桂很善於學習,他一方面在那裡學習了滿清的八旗制,一邊又學習南洋諸夏教化土民,又學習莫卧爾人的手段,強迫當地人在習俗、宗教上進行改變,以此來保障自己的統治基礎。

「可是陛下,這麼做總難免激起當地人的反抗。」

說到這裡,顧炎武頓了一頓,隨即不無擔憂地說道。

「對於大明而言,擴張導致的反抗,最終會成為大明的包袱,導致大明的邊疆不穩,甚至同化也有可能會失敗……」

「失敗……」

朱明忠笑道。

「那是因為刀子不夠利啊!現在,吳家在孟加拉的統治,可是極為鞏固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