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定江北 第248章 貿易局

什麼是貿易局?

對於很多地方的人來說,貿易局無疑是陌生的,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官府原來也是可以做生意的。

官府經商!

在其他人看來,這無疑有與民爭利的嫌疑,對於江北來說,貿易局卻是一種必須,無論是根據江北的經濟發展,或者實際上的需要,都需要設立貿易局,從而確保各種物質的購銷。

當然,外人並不理解這一點,而對於身為貿易局總辦的劉彬來說,早在赴貿易局上任之前,就已經從經略的那裡知道了貿易局的職責。

貿易局的職責就是購銷各種物資,一個最簡單的說法就是購進江北所需要的物資,並將江北出產的貨物銷往他地。並從中為官府謀利。

一開始的時候,江北需要什麼?

火硝、硫磺、皮革、馬匹、木材等等,大抵上都與軍需有關。而那時候,江北又出產什麼?

鹽!

貿易局剛剛成立的時候,其掌握的商品幾乎只有鹽,除此之外,就是白銀,只能用鹽和大量的白銀換取軍隊所急需的物資。

但是這一切,在這個冬天之後,發生了改變。相比於最初單一的產品,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現在貿易局已經可以提供各種各樣的產品,而且所提供的商品並不僅只局限於江北一地。在貿易局提供的貨物清單之中,除了清河出產的鏡子、肥皂等工業品之外,但就是棉布,就有多達十餘種。既有江北的南通布,也有江南的松江布,至於生絲既有江北絲,也有上等的湖絲,當然還有景德鎮的瓷器、徽州以及婺源等地茶葉,總之,現在的貿易局,憑著其位於南北交通要道的關係,承銷著南北貨物,從而獲得了大量的利潤。其上繳的利潤甚至一度佔到衙署開支的5%左右,可以說,現在貿易局已經成為江北最重要的開源機構,而且隨著商品種類的增加,其上繳的利潤也越來越多。

作為一個剛剛成立的機構,能夠取得現在這樣的成績。除了特殊的商品之外,作為總辦的劉彬自然是居功甚偉,總是在他的一手操辦之下。貿易局才有了今天的發展。而現在,置身於公房中的他看著桌上青色的茶磚,問道。

「怎麼樣,這茶味如何?」

這青茶磚是經略命人的試製的,說是為了方便運輸,開拓茶路。這青磚茶以廬州、安慶、池州以及徽州的茶樹鮮葉為原料,經長時間獨特發酵後高溫蒸壓而成。其壓制工具初時是用木夾,後改用水力機器壓制,壓成磚形茶,每片重達5斤。相比於鬆散的簍茶,其重量大、體積小,容易運輸。這種茶磚,將會是未來江北茶葉的主要產品。

「回總辦,這青磚茶茶湯色澄紅清亮,濃釅馨香,味道純正,雖不及名茶,可卻也不失為上等良茶,若是將他們銷於蒙地,自然是再恰當不過,畢竟那些蒙古人壓根兒就沒有什麼講究?到時候咱們還可以在其中參雜一些老葉子,這樣的話,利潤估計還能再提高一成。」

身為土雜科科長張明舉一直負責收集土貨的信息,茶葉同樣也是土貨,而這新制的茶磚則是茶廠推出的最新產品。因為局裡很看重這種茶磚,他自然會在第一時間加以彙報。

「再恰當不過,是咱們自己的說法,關鍵還是要看能不能賣得掉,這才是最關鍵的!至於摻雜,還是等將來再說吧,等到市場打開的時候想怎麼玩那是咱們的事情,但是現在,先把眼下的事情干好,把這茶葉先賣出去再說。」

身為貿易局總辦的劉彬直接一語道破了貿易的關鍵,關鍵就是在於能不能賣掉貨物,只有能賣掉的貨才是好貨,至於其它的,都不重要。

就像現在清河出產的玻璃鏡,非但能在國內賣掉,甚至就連同那些洋商,也紛紛購買,之所以如此,原因倒也簡單——便宜!清河的玻璃鏡比西洋的玻璃鏡更為便宜,甚至就連同裝在窗戶上的平板玻璃,也因為價格低廉而為洋商所喜。

不過,畢竟不是所有的產品都是平板玻璃。其他的商品,總還是有那麼一些競爭。當然,普通的商家,並沒有能力與貿易局競爭。且不說其他,就是購銷貨物的規模,貿易局就不是尋常商家所能相比,正是因為大規模的商品購銷,所以,貿易局才能夠以更為低廉的價格採購物資,並以更為優惠的價格出售物資。

「在下明白,在下已經命人物色一些商販,關鍵是那些商販大都沒有往蒙地經商的經驗,所以暫時還沒有什麼消息……」

張明舉的話聲剛落,那邊劉彬便把茶磚重新包好,一邊包著茶磚一邊說道。

「這商販的事情,你暫時不用考慮,貿易科已經找到了合適的人選!」

誰才是合適的人選?

劉彬並不清楚,但是他很清楚一點,只要有足夠的利潤,即便蒙地是刀山火海,也會有商人願意前去。

為什麼要開拓蒙地貿易,並不僅僅只是因為忠義軍需要來自蒙古的馬,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蒙古是滿清的一條臂膀,只要卸掉他們的這條臂膀,便可以令其滿清的實力大為削弱。

「咱們漢人看來,這出了口外就是蒙地,可不知道這蒙地卻成幾個地方,這與滿人結盟為蒙八旗的主要是以察哈爾部、科爾沁部為主。也就是漠南蒙古,而除了漠南蒙古還有漠北蒙古,也就是漠北喀爾喀部,這喀爾喀部雖說表面上是向滿清稱臣了,可實際上,他們卻是面服心不服……」

坐在臨黃樓三樓的包間里,此時的孫老黑已經沒有了初來此地時的緊張,他看著面前的這位極為年青的明國官員,心知若不能說服對方,這生意自然是談不成的,自然對其所問,也就是有什麼說什麼。

「所以,與內藩蒙古王公只與八大皇商做生意不同,喀爾喀各部對於內地的漢商從不拒絕,無論有沒有那個什麼龍票,只要漢商能把貨送過去,他們自然願意用馬、羊換貨,對於他們來說,漢人去的越多,他們就能夠以更為廉價的價格。買到各種各樣的商品。當然,那些漢商自己要把貨帶回來,就像這次小人運來的那些馬,就是從那裡販來的……」

孫老黑自然不會說,他帶來的這些馬並不是他自己出關換來的,而是有專門從事這種生意的商販幫忙,幫他把馬從關外換了回來。可是如果這個生意能談成,他自然不介意遠走漠北,去漠北開拓商路。從關外換來更多的馬。

「你的意思是,喀爾喀部與滿清有隙?」

作為南方人的王文白,對於關外的一切,自然不怎麼了解,即便是在南京偶爾有了解關外蒙古諸部的官員,在這十幾年未曾與其接觸過情況下,自然也不知道,這喀爾喀部現在又是個什麼情況。

表面上,王文白是貿易局的官吏,可實際上,他卻是軍正司的軍正,他之所以在貿易局中任職,就是為了從那些商販的口中獲得情報,畢竟這些傷假,走南闖北,他們那裡總有各種各樣的情報。

從孫老黑提及其有門道進入蒙地換馬之後,這個人就引起了他的注意,畢竟,眾所周知,八大皇商壟斷著對蒙地的貿易,如果不是孫老黑的帶來的情報,他們自然不知道,在蒙地同樣還有蒙古人實際上並沒有真正歸順滿清。

相比與戰馬或許這才是真正最為重要的情報。幾乎是下意識的,王文白的心底就浮現出了一個念頭——與喀爾喀部取得聯絡,共謀反清大業。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這是一個最起碼的常識。

軍正司的軍正,從來都不是尋常的軍卒,他們大都曾是讀書人,儘管他們中的很多人都不曾有過功名,但是讀書的經歷,使得他們與普通兵卒看待問題有著根本性的區別。在王文白看來,這喀爾喀部完全可以成為大明復國的助力,畢竟其位於漠北,隨時可以威脅滿清腹地,威脅京師。

在得到這個情報之後,在接下來的將近半個小時辰中,王文白整個人都有些心不在焉,不過儘管如此,他還是基本上答應了孫老黑的要求,同意向其提供一些商品,甚至願意給他商行的待遇——也就是可以賒欠。不過之所以同意這麼做,王文白自然有他自己的考慮。在離開臨河樓之後,他便直接返回了軍正司。

「你的意思是向喀爾喀借兵?」

面對王文白的建議,石磊整個人詫異之餘,將鉛筆放到桌上,看著他問道。

「你應該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吧!」

這聲反問實際上基於一個原因「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滿清是異族,喀爾喀同樣也是異族,向異族借兵,本身就是忌諱。

而且在歷史上兩宋之所以滅亡,就是因為他們和更為強大的敵人,結為了盟友。他們相對愚蠢的行為,直接導致了國家的滅亡。

有了這個前車之鑒,又怎麼可能現在還會有人同意,同那些蠻夷結盟。

「回正丞,並不是借兵,而是挑動雙方間隙,引誘其進攻京師,從而令滿清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

王文白看著面前的軍正丞,認真的解釋道。

「現在滿清主力皆在山東、河南等地,其京師之中可謂是極為空虛,若是能派遣人員與喀爾喀部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