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越南 卡爾·斯廷納

1967年陸軍把卡爾·斯廷納派往越南,以下是斯廷納本人關於那段經歷的敘述。

斯廷納:

1967年6月中旬,我結束了在位於利文沃思堡的指揮與參謀學院的學習。在前往越南之前,我有2個星期時間來重新安頓我的家人(在喬治亞州的哥倫布)。

我的同學中有一半已到了那裡;另一半人也即將去那裡。我們4個人被分到第4步兵師。大家都是好朋友,軍銜都是少校(有一個即將晉陞中校)。

我們乘坐的是一架商業包機,同行的還有大約200名替補兵員。大約傍晚時分,我們到達了位於西貢郊外的隆平補充兵員訓練中心。到午夜時分,我們辦完登記手續,領到了個人的作戰裝備,聽了關於整體局勢及潛在危險的簡況介紹後,我們和其他100名不同軍銜的補充兵員一起登上C-130運輸機,趕往各自單位的所在地。

登上C-130後,我們坐在行李袋上,手拉著機艙頂下方16英寸、橫貫整個機艙的弔帶。在到達位於中部高原的波來古之前,C-130降落了三四次。我們恰好趕在黎明前到達位於波來古的第4師總部和它的主要補給基地。我們報到後被分配到各自的單位。我們4個都被分到第1旅。該旅駐紮在寮國邊境附近一個叫「傑克遜洞」的地方。接著我們聽了關於第4師作戰地區戰術情況的詳細介紹,並領到了分發的武器和彈藥。在師部的短暫停留期間,我們有時間享用了一頓久違的熱騰騰的早餐。在那裡我們遇到2名參謀,他們向我們介紹了傑克遜洞的旅長理查德·佐特·約翰遜上校的一些情況。看來約翰遜給人的印象不錯——有印第安血統,是個驍勇的軍人,一位鞠躬盡瘁、「不說廢話」的軍官。我們都希望能在他手下工作。

下午3時,我們4人登上一架UH-1(休伊)直升機,飛往西邊25公里處的傑克遜洞。

從情況簡介中我們得知,第1旅的一個營正與很可能是北越軍隊的一個團在激戰,之所以說很可能,是因為戰鬥剛打響時,你真的不知道敵軍部隊的性質和規模;隨著戰鬥的進行,這一情況便很快明朗了。

在飛往前沿陣地的途中,我們可以看見幾個炮兵連正在進行炮擊,支援前方作戰的那個營。為了避開他們的火力,我們飛的是一條指定的「空中安全走廊」。降落後,我們被引進一個地下掩體,在那裡我們得知,約翰遜中校在分派任務前要和我們談一下,但此時他正在上面指揮戰鬥,估計天亮之前回不來。於是我們吃了一些C級口糧,並聽了當前的戰報。

後來我們得到確切消息,說約翰遜上校晚上不會回來了,並告訴我們可以先小睡一會兒。這對我們來說是求之不得的,因為自從離開美國本土之後,我們就沒睡過好覺。我們把充氣床墊和雨布攤在掩體里的土地上,但是也沒有能睡多少覺。一個155毫米炮連就在地堡上面開火。每射擊一次(整夜都在射擊),泥土就從放在掩體頂部的沙袋中落下來,掉在我們身上。

第二天早上,約翰遜上校返回營地後不久,他讓軍士長叫我們一起去吃早餐。這時候,我們4個人也一直在討論即將領受的任務。我們3個還不夠晉陞資格的人一致要求到步兵營任作訓參謀。我們建議莫里斯·埃德蒙茲少校(即將晉級)擔任旅作訓參謀。因為埃德蒙茲即將晉陞,所以應當擔任高一級的職務。由於在利文沃思堡的訓練,我們覺得什麼都會幹,但我們就是想當作訓參謀,因為這能使我們學以致用。

吃早餐時,約翰遜上校首先表示了對我們的歡迎,然後告訴我們,他2個月前就查閱過我們的檔案,並已安排了我們想要的任務。

在我們去任職單位之前,「切羅基」(約翰遜的代號,我們後來也這樣叫他)給了我們一些重要的建議和指導:

「我們是在北越軍隊控制的戰區執行任務,」他對我們說。「他們是出色的軍人,應當這樣看待他們——比起在這個作戰地區中為數極少的越共來,他們更驍勇善戰,更有戰鬥力。你們隨時可能遭到敵軍一個團兵力的進攻——你們必須時刻做好這一準備。

「因此:

● 「在發動所有的空中突擊之前,必須對著陸區進行充分的猛烈的炮火準備。

● 「決不要讓一個連隊單獨行動。始終要有兩個連隊配合行動。(在我們去之前的1個月,第173空降旅的兩個連隊由於單獨行動,在德都遭到北越軍隊的伏擊,損失慘重。)

● 「夜間的防禦陣地上不能只派一個連,因為一個連在受到敵軍一個團級規模的進攻時,支撐不了一夜,但是兩個連的兵力,再加上適當的炮火支援,就可以撐得住。

● 「確保步兵連在到達夜間宿營地後有足夠時間修築防禦工事,並在天黑前把他們的防禦火力點位置通知每個射程內的炮兵單位。

● 「天亮之前要離開夜間宿營地,不要總是在同一時間離開,以免形成一種固定模式。在開始行動之前,先行火力偵察——以防北越軍隊已趁夜色移動到你的附近。」

這些睿智的建議不但反映出約翰遜嫻熟的戰術水平與作戰能力,還反映出他在與北越軍隊作戰中學到的經驗教訓。這使我們在後來履行使命的過程中受益匪淺。

在講述我去第12步兵旅第3營之前,我想先大概介紹一下我們當時面臨的情況。但請注意,作為一名陸軍少校,我對自己所處的整體戰略態勢知之甚少。我所關注的事情很簡單:與敵人作戰,以我方最小的傷亡贏得每一場戰鬥。

但是我知道,我們所在的位置正好是胡志明小道的一個主要漏斗形出口,這也是這裡主要是北越軍隊而不是越共軍隊的原因。在胡志明小道上的各個戰略要地附近都有「出口」、部隊集結區和再補給設施。德都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我們的任務是從北越軍隊手中奪回對該地區的控制。要不是我們堵住了這一出口,大難可能早就降臨了。北越軍隊在戰爭初期可能就已經控制了中部高原地區。

我走了不到200碼就到了我的部隊。

1年前,第4師調出華盛頓州的劉易斯堡,被部署到越南。在第一年裡,他們有不少傷亡。那一年一直有兵員補充並整合到我們營。但現在,那些最初來的人該結束任務回國了。他們一走,這個營的人員就要減少一半。這就需要大量補充兵員(軍官、士官和剛入伍的新兵),需要一個強化訓練計畫以使整個營的戰鬥力回升。大多數新到的人員以前相互都沒有見過面;他們都必須接受訓練並整合到這個營里。

為了增強整體戰鬥力,每個營在原來三個連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步兵連。

1個月以來,我這次去的第12旅第3營一直擔任保衛旅部安全的任務。這個營是由帕特·福爾默中校指揮的。

由於我負責本營的作訓參謀,所以我很快制定了一個訓練計畫,並得到了福爾默中校的認可。第一步是要把那些最有越南作戰經驗的軍官或士官平均分配到各個連,從而使得各連在作戰經驗上相差不大。一兩天後,這個計畫就開始實施了。

傑克遜洞的周圍地區是一個非常理想的訓練場地,因為各個單位幾乎每天都可能遇到敵軍的小規模行動——受到狙擊或者有迫擊炮彈在他們附近爆炸——足以讓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已經捲入了一場殘酷的戰爭。

營里的偵察排只有12個人。他們通常的行動模式是:分成3個四人小組潛入敵後,執行為期4到5天的任務。在這期間,他們的任務是監視並報告情況,但如果遇到與敵人交火的危險,他們就會請求撤離。這種行動方式使得他們對敵軍行動的監視與我方可能的有效回應之間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時間空檔。

我有一個不同的想法,並試探性地向營長做了彙報,結果得到了他的批准。我的計畫是對偵察排進行重組與訓練,使其具有更強的戰鬥力,能夠起到類似突擊隊的作用;他們將不再是僅僅進行偵察,而後撤離,而是可以伏擊敵軍。伏擊戰打響後,一旦他們呼叫,我們會立即提供預先準備的大炮與迫擊炮火力支援,之後再投入(至少)一個步兵連的兵力。這個新改編的偵察排包括4個班,每班9個人,而每個班又分編為兩個M-60機槍小組,每個人都配備殺傷地雷。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一做法行之有效——新編的偵察排幾乎沒有傷亡。

經過6到8個星期日以繼夜的強化訓練,我們完成了這個計畫。此後,我們通過直升機把部隊部署到傑克遜洞以東約40公里,安溪(第1空降騎兵師主基地)以南15公里的「越共谷」地區。

「越共谷」是一個人煙稀少、偏僻的不毛之地,四面環山,由一名北越軍隊幹部率領一個班或一個排的兵力把守著(那裡的居民被迫向他們提供糧食)。我們的任務是「清理該地區」——對於一個剛組建並受訓完畢的營來說,這是一個十分理想的任務,因為控制該地區的北越軍隊只以小單位出現。實際上,最嚴峻的挑戰並非來自那兒的敵軍,而是被一種綠色小蟲叮咬後引起的感染——就像開水燙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