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越南 越南

在轉入美國特種部隊在越南所起的作用這一話題之前,很有必要回顧一下美國在那裡的軍事介入及遏制共產主義的策略是如何演變的。

實際上,美國在越南的軍事介入要追溯到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不久成立的軍事援助顧問團(MAAG)。這一初衷源於參謀長聯席會議,因為它認為印度支那是遏制共產主義向東南亞擴張的關鍵。美國軍事援助顧問團的任務並不多——主要是與當時正忙於鎮壓胡志明叛亂的法國進行聯絡。

但是在法國人撤出後的幾年裡,越共勢頭越來越猛,已經威脅到南越的安全。這時候,負責南越安全的主要責任落到了美國的肩上。沒有其他國家願意帶這個頭。

作為承擔這一責任的第一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要求參謀長聯席會議培養一支能夠保障南越國內安全的越南國防軍。參聯會認為這支部隊大約需要89000人,並把組建及訓練這支部隊的任務交給了軍事援助顧問團。

1954年12月,軍事援助顧問團團長約翰·W·奧丹尼爾中將和南越國防部部長就南越政府軍的組成結構達成一致意見,認為它應包括3個本土防衛師和3個野戰師。本土防衛師是由從當地招募並受訓的13個團組成,協助行政當局進行旨在保障國內安全的行動。野戰師則應具備更強的「戰略機動性」,專門用於對付北越的入侵,在東南亞條約組織的增援部隊趕到之前先行抵抗。

在隨後的5年中,這支部隊的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在軍事援助顧問團指導下,南越政府軍發展成為一支在結構和作戰方式上類似於美國陸軍的常規作戰部隊。1955年,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把南越政府軍的兵力增至15萬人,然後軍事援助顧問團把3個本土防衛師拆成6個輕步兵師。這些師與美軍的師很相似,其目的不再局限於維護地區安全。此外,又增加了一個野戰師,這樣總共有了10個師(6個輕步兵師和4個野戰師)。到1959年,輕步兵師已進一步轉成標準重步兵師,野戰師也已變成裝甲騎兵團。

同時,越共在南越的叛亂有增無減。政府當局漸漸難以招架,南越政府軍被頻頻調集以協助其鎮壓叛亂。以前,軍事援助顧問團的任務僅僅是組建並訓練南越政府軍,而現在還要推薦如何運用這支部隊來鎮壓叛亂的策略。

1960年,萊昂內爾·C·麥加爾中將擔任軍事援助顧問團團長。面對當年正式成立的民族解放陣線以及人民解放武裝力量,麥加爾與軍事援助顧問團開始制定1961年鎮壓叛亂的計畫。該計畫主要側重於那些旨在消滅戰場上游擊隊力量的進攻行動,目的在於「尋找、鎖定並消滅敵人」。這一計畫甚至在肯尼迪總統對採取其他一些更加非常規的手段對付叛亂大加讚賞之前就出籠了。

儘管軍事援助顧問團和南越政府軍越來越多地介入鎮壓叛亂的行動,游擊隊仍在繼續壯大。越共的軍事基礎設施及其影響力迅速發展,尤其是在政府軍很少出現且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力的農村地區。

為了應付這種日益惡化的局勢,參謀長聯席會議決定將軍事援助顧問團升級。1961年12月,參謀長聯席會議提議建立駐越南軍事援助司令部 。1962年2月8日,駐越軍援司令部在保羅·哈金斯將軍指揮下正式建立 。駐越軍援司令部的任務與其前身一樣:「協助南越政府鎮壓共產主義叛亂」,其作戰方式也一樣:通過大規模作戰消滅敵人的野戰部隊。駐越軍援司令部的條令和戰術仍然是常規的:大量使用直升機及空中機動作戰來對游擊隊實施突襲或「鎖定」。

然而駐越軍援司令部的作戰方式並非完全是常規的。當時,它還搞了一個綏靖計畫(一種高壓民事行動)。1962年1月,「戰略村」計畫開始執行。這個計畫源於另外兩個截然不同的計畫:一個是由原先的軍事援助顧問團提出的;另一個(為南越吳庭艷政權所推崇的)是由英國反叛亂專家羅伯特·湯普森勛爵為首的英國顧問團提出的。

當時,越共的叛亂已經持續了將近6年,西貢附近的6個省已成為越共據點,有著良好的基礎——這對首都是一個明顯的威脅。在軍事援助顧問團看來,南越政府幾乎別無選擇,只有對離首都最近的這片地區進行清理。這樣,軍事援助顧問團的計畫將隨著對西貢周邊6省的平定計畫而展開。

軍事援助顧問團在上述省份,以及昆嵩省(在西貢以北大約20英里)實現平定計畫的預定日期為1961年年底。一旦完成該計畫,其重心將轉向湄公河三角洲和中部山區,隨後便是這個國家的其他地區。在整個國家實現平定計畫的預定日期為1964年年底。

由湯普森和英國顧問團提出的計畫是基於英國在馬來亞反叛亂的成功經驗,側重於通過民團和自衛團來加強安全措施。他們建議先在一個越共活動不多的地方開展這一計畫,而不是在西貢附近各省的叛軍據點。同時,南越政府軍將扮演一個支援者而非領導者的角色。

最終結果——戰略村計畫——是這兩個計畫的折中,它包括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主要是收集綏靖目標地區的情報,並對準備派去管理該地區的政治幹部進行培訓。第二階段則要求南越政府軍在目標地區展開大規模清剿,目的在於將越共游擊隊趕出該地區。第三階段,南越政府軍將把該地區的控制權轉交給民團和自衛團,由他們來實現長治久安。同時,他們迫使很多當地居民搬進築有防禦工事的村莊,在那裡,他們會認為比較安全,不會受到攻擊。

駐越軍援司令部希望這些舉措能贏得大量居住在農村的越南人的民心。

1962年3月19日,隨著南越政府對西貢北部平洞省展開代號為「日出」的清剿行動,戰略村計畫也拉開了序幕。這次行動並非大獲全勝。他們清剿的地區離越共的補給基地很近,常有越共出沒。這對南越政府軍來說不是問題,但對那些進入該地區進一步剷除越共基礎的民團來說就很困難了。政府軍執行清剿任務後便撤離該地區,但這種清剿既沒能摧毀,也未能抑制越共的基礎。這一工作便留給了民團,可是民團根本完成不了。

同時,當地的農民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及其耕作的、賴以生存的土地,搬進美其名曰「戰略村」的鐵皮房子里居住,而這裡實際上就是難民營。由於這種搬遷,老百姓與當局之間的隔閡不但絲毫未減,反而有所增加。

儘管美方顧問不斷對此提出疑義,但隨著該計畫的推行,這種失敗也在不斷重演,而且也沒有進行任何實質性的努力來解決這一問題。駐越軍援司令部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軍事行動消滅游擊隊的武裝力量,而不是實現該計畫確定的長期綏靖的目的。戰略村計畫一直沒有統一的指揮機構。駐越軍援司令部總是只關心軍事清剿行動,而對負責治安的民團及自衛部隊幾乎沒有提供過支援。

與此同時,南越政府還公然偽造報告。比如,計畫實施還不到1個月,南越政府就宣稱已建立了1300多個築有防禦工事的戰略村;6個月後,這個數字增長至2500個;到1963年12月吳庭艷遇刺時,該計畫實施還不到2年,但所報告的戰略村總數已經超過8000個。當然其中大多數只是存在於紙上罷了。

駐越軍援司令部沒有對越南政府的報告提出質疑,也沒有進行任何努力來改變這種局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