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百里挑一 訓練

現在,斯廷納必須學會如何成為特種部隊的軍人。

1964年,特種部隊的使命主要集中在非常規戰爭(UW)方面,它所面臨的主要威脅是蘇聯在歐洲的擴張。整個特種部隊第10大隊都駐紮在歐洲,在東歐以及可能被蘇聯人控制的西歐部分地區,都已隱藏了一些金錢、武器和補給。萬一出現華沙集團的入侵,可以把A級小分隊空投到敵人後方。他們可以隱蔽起來,等入侵部隊過去之後再出來,然後和友好的游擊隊以及地下武裝組織聯手。他們的任務是:破壞、顛覆、組織與裝備抵抗運動。所有這些都要求有高度的獨立性、分析與決策能力。

領導反應課程是訓練和檢驗這些能力的方式。它特別注重協作、想像、智慧、靈活,當然還有領導能力,剛開始的時候還要注意解決物質上和智能上的困難問題。例如,設想一條護城河水深8至10英尺,河面寬度為12英尺。一支進行訓練的小分隊有一個55加侖的汽油桶以及三根木料,其中兩根長11英尺,一根長8英尺。小分隊的任務是利用現有材料,把汽油桶(以及他們自己)送到護城河對岸。如果這個小分隊具有特種部隊軍人的素質,他們就能想出一個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另一個訓練方法是「感覺剝奪」法。在敵人後方獨立作戰對軍人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其中最困難的是沒有感情支持。友情、信任和信心就像服從一樣,是軍人的素質;及時得到支持,能使軍人得到強大的平衡力,以應對生活中的不確定性。許多優秀的軍人之所以日以繼夜地拚命工作,就是因為他們受到了表揚。他們需要來自上級的肯定,承認他們是優秀的、腳踏實地干工作的人。

但特種部隊的軍人就不是這樣。在他們的作戰環境中,他們能得到的支持很有限,甚至根本沒有或者只是短時間的。有些軍人在這種形勢下表現出精神和意志力,但也有許多人缺乏這一點。

特種部隊採用感覺剝奪訓練計畫,目的是發現誰具有這方面的素質。事先並不跟這些軍人說希望他們達到什麼樣的目標或者標準,也不說他們做得好與不好。有一天某個軍人也許會接到這樣一個通知:「早晨6時00分,背著背包到這條路的交叉道口來。」他到達之後,一名軍士會拿著一紙命令在那裡等著他,命令上也許寫著「你必須從某一點運動到某一點」——比方說25英里。這時他就獨自出發,除了一張地圖和一隻羅盤,他沒有更多可以提供幫助的東西,也不知道從這一點向另一點運動需要多長時間。當——或者如果——他在指定地點出現的時候,他們只是作一個記錄,並不告訴他通過還是沒有通過,也不說他是否按時到達。訓練的成功不僅要看是否完成了一項困難任務,而且要看這個軍人在完成任務時是否完全依靠自身內在的資源。

特種部隊的訓練大多數是根據類似「規則」進行的。

與此同時,特種部隊的軍人必須進行特定技能的訓練。前文已經說過,A級小分隊的每個軍人不僅要掌握自己的專項技能,而且要掌握其他人的專項技能。

斯廷納見到那個將由他指揮8個月的A級小分隊之後,印象很深。他的小分隊的成員都是很有經驗的職業特種部隊軍人。大多數人年紀都比他大許多,也許有一半是《洛奇法》生效後來自東歐國家的志願者。他們已經熟悉了非常規作戰和秘密作戰,而且都會說一到兩種其他語言。但是,他們相互之間也剛認識不久,是在第3特種兵大隊成立後被重新分配來的,還沒有作為A級小分隊在一起訓練過。在斯廷納參加資格課程訓練的幾個星期內,他的小分隊學習了必要的知識,即作為一個群體應當如何運作。

在60年代,A級小分隊的全體成員都進行了下面幾項技能的訓練:

每個軍人都要成為神槍手,能夠熟練使用個人的武器(手槍)和M-16步槍,還要熟悉其他武器,例如AK-47步槍,因為他可能被派到使用這種武器的地區。他必須能用這些武器進行比較準確的射擊,對他們進行分解和保養。在諸如迫擊炮和機關槍這些較大的武器方面,他應當能夠正確地架設與使用,發揮它們應有的防衛與支持能力。

每個軍人都要學習爆破技術。為了實施橋樑或輸電線路爆破,他要掌握所用的炸藥種類、炸藥形狀以及如何安放,學會如何進行漏斗式裝葯和排障式裝葯,如何進入封閉的、有人守衛的建築內部進行爆破,把對建築物的破壞或建築物里關押的人質的傷害降至最低程度。他還要學會在自己沒有炸藥的情況下,如何獲得必要的東西,並能用當地的資源製造炸藥。

每個軍人都要接受通信聯絡方面的訓練——收發莫爾斯電碼和編寫電碼。小分隊在敵後行動的時候,只能每隔一兩天用無線電聯絡一次。通信軍士將用電台發送信息。不過,小分隊每個人都能操作他們所使用的各類設備。

每個軍人都要接受急救訓練。

每個軍人都要學會秘密作戰與隱蔽作戰的方法,學會如何建立情報網、逃脫與規避網;學會如何在夜間接受補給;學會如何建立飛機降落場並引導飛機進場;學會如何建立傘兵降落場。他還要學習秘密滲透以及秘密滲出技術、地面導航,以及特別(深度)偵察,即在完全隱蔽的情況下直接看到敵人不希望他看到的東西。這就意味著他要一連幾天潛伏在隱蔽地點——小分隊開挖的地下洞穴,然後在上面覆以泥土和樹枝或者其他用作掩蔽的東西。

每個軍人都要學習他所在地區的實用語言知識,比如在歐洲的第10大隊成員就要學習一些德語,而第3大隊的人則學習一些斯瓦希里語。後來,熟練使用語言的要求被大幅度提高,特種部隊的人要在6個月到1年的時間內全日制地投入語言學習。1964年的時候還不要求熟練掌握外語,只要求軍人能用外語進行簡單的基本會話。

與此同時,每個軍人都要接受適當的文化訓練。這樣,在進入一個國家之後,他才知道什麼樣的行為能在他所幫助的人民中贏得朋友,而不是失去他們或者與他們產生隔閡,從而影響自己任務的完成。

最後,雖然每個A級小分隊的指揮官都有一個作戰參謀軍士和一個武器參謀軍士幫助他,但他仍然有責任間接了解火力支援情況——炮兵火力和迫擊炮火力——以及如何最準確有效地運用這些火力。他必須了解如何部署防禦火力,以及在必要時如何請求空中與海上的火力支援。

資格課程是課堂教學與野外訓練相結合的課程,而且特別側重於野外。對卡爾·斯廷納和與他同時調來的其他五十來個軍官來說,這是一個——再一次——被加速的課程。它不是常規的10個星期訓練,而是壓縮到7個星期。如今的資格課程時間要長得多。

在60年代,大部分課程都在布拉格堡的煙幕彈山的特種兵總部大樓、在二戰時期留下的擋風板搭建的營房裡進行的。有時候還在比較小的勤務兵住的平房裡進行。空調是想都不要想的,因為學員不是到那裡去享受的。

一個星期的基本訓練課程結束之後,每個人都要到野外去一兩個星期,把在課堂上學到的技能運用到實踐中。這個過程就是整個課程的標準模式。

野外教學與實踐都在布拉格堡和鄰近的麥考爾營訓練場進行。麥考爾營在尤沃里國家林地,離北卡羅來納州50英里。後來,這個營地被改建成一個設施齊全的特種兵訓練場地。可是當年它根本沒有訓練設施,只有一個二戰時遺留下來的第82空降師滑翔機訓練場以及房屋被拆除後留下的鋼筋水泥地基。

最後,所有的教學和訓練都反映在尤沃里國家林地中進行的一次大型演習中。演習的名稱是火雞林,現在叫羅賓·塞奇。

火雞林演習大體上是這樣的:軍官學員被編成模擬的A級小分隊,被部署到一個假想的國家(出於演習的原因,往往被稱為佩因蘭 )。他們在那裡將與佩因蘭的當地人接觸,並把他們轉變成游擊隊。這些人的角色往往由來自布拉格堡的支援部隊的軍人擔任(也許有250人),他們的衣著和行為都跟老百姓一樣。

A級小分隊的任務是和游擊隊隊長合作(而這個隊長往往很難打交道),把他的追隨者們轉變為游擊隊,讓他們做小分隊想讓他們做的事情——炸毀橋樑,炸毀輸電線路,設置埋伏,從事其他形式的非常規戰爭任務——同時進行民政事務方面的工作,目的是在當地贏得人心。

能夠圓滿完成這些任務的軍人所受到的獎賞是,在他們的綠色貝雷帽上加一個徽章。如果完不成任務,他們將有機會再參加一次資格課程學習,或者把他們送回常規作戰部隊。和斯廷納參加這一課程學習的大多數人都通過了考核。

今天已不是這種情況了。現在被淘汰的人更多了,部分原因是現在的標準提高了;另一個原因是,斯廷納和與他在一起的其他軍官是經過精挑細選後被分配到特種部隊來的。陸軍想把他們留在那裡。正如斯廷納所指出的,今天的特種部隊完全是一個志願部隊——「一個三次志願者的部隊。第一次是參加陸軍,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