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先驅者 在荒郊野外

從1946到1951年,美國陸軍對於重建非常規作戰能力的興趣絲毫未減。雖然他們進行了很多研究,但卻沒有帶來多少實際的變化。鑒於以前有過突擊隊的先例,有一項研究探討了建立一支既能執行傑德堡小分隊那種教學訓練使命,又能實施突擊作戰的組織的可能性。另一項研究提出建立一支特種部隊,利用脫離蘇聯的東歐衛星國的軍人組織一支特種部隊,因為他們當中許多人有過與納粹進行非常規作戰的經驗。這些人可以在《洛奇法》的條款下彙集到一起,因為這項法案允許外國人參加美國軍隊,而且在2年之後可以獲得美國公民資格。這將是一支美國特種部隊的外籍軍團。

遺憾的是,最多只有3000人能夠應徵加入這樣的部隊,這個數量不足以完成這項工作(雖然《洛奇法》的志願者後來確實成了早期特種部隊的成員)。

這些提案都沒有任何結果。

就像所有傑德堡小分隊的人一樣,阿倫·班克對心理戰技術也有所了解,例如,散布謠言以渙散人心,或者散布錯誤信息。然而,班克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會被調到心理戰部隊。他根本沒有受過這方面的訓練。

這是1951年初發生的事情。當時班克已經是一名上校,正在朝鮮的一個戰鬥部隊,美軍第187空降團戰鬥隊任職。他接到的命令是:返回美國,到華盛頓報到,到羅伯特·麥克盧爾准將的手下當心理戰參謀。

麥克盧爾是個很了不起人。他在歐洲的時候就為艾森豪威爾策划過心理戰(說得更準確些,是白手起家搞起來的),戰後他為在德國的盟國軍政府主持了清除納粹主義的計畫。朝鮮戰爭的爆發使他明白了重新建立心理戰作戰能力的必要性。

麥克盧爾在艾森豪威爾手下負責心理戰,他經常與戰略情報局的人協調他的作戰行動,這樣也就與戰略情報局特種作戰部經常有聯繫。他所看到的情況給了他很深的印象,等到時機成熟,他自己重新開始心理戰的時候,他成功地提出在他的部隊中要有特種部隊。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麥克盧爾請來了班克和另一個能人,那個人就是才智過人,精力充沛的陸軍中校拉塞爾·福爾克曼。他們兩人的工作是在陸軍中重新組建特種部隊。

在美國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初期,日本人佔領了菲律賓。福爾克曼成為英勇無畏、沒有投降的美國人之一,他和菲律賓的軍人以及在呂宋島上的少數幾個美國人一起組成了抗日的游擊隊。用班克的話來說:「當麥克阿瑟將軍說『我會回來的』這句話的時候,還是一名上尉的拉塞爾作出的回應是『我願意留下來』——麥克阿瑟給了他祝福。」經過3年的戰鬥,他們那支原先很小的武裝已經發展到15000人——大致上相當於一個師的兵力——打死或俘虜了數千名日本人。當日本人終於投降時,接受日本司令官山下將軍投降的不是麥克阿瑟,而是游擊隊。

為了表彰游擊隊對勝利所作出的貢獻,麥克阿瑟在正式受降的簽字桌上留了一個座位給福爾克曼——他當時已經是上校了。

班克、福爾克曼、麥克盧爾把他們的經驗和研究收集在一起,坐下來試圖解決許多長期以來使特種作戰專家感到困惑的問題:別動隊和特種作戰/游擊隊的支持模式;指揮與控制、人員配置、後勤供應以及實際運作問題;如何利用《洛奇法》中規定的僑民問題,等等。在今後的50年里,這些問題將繼續困擾特種作戰的專家們 。

與此同時,陸軍自身也把別動隊問題暫時從檯面上撤了下來,逐步停止了當時存在的別動隊的活動,建立起一所訓練別動隊的學校,對戰鬥人員和被挑選的其他人員進行別動隊方面的訓練,然後讓他們各自回到原單位。阿倫·班克認為這是件好事,因為他傾向於戰略情報局的模式而不是別動隊模式的特種作戰。由於陸軍仍然需要深度滲透、長期作戰,減少別動隊的活動將為他們釋放出更多的人員。

此後不久,班克和福爾克曼受命拿出一個組織裝備表,這是創建一個軍事單位所需的最後一個步驟。現在的問題是:在非標準的情況下怎樣才能使軍事單位以靈活的方式、充足的資源進行運作?作戰部隊的規模應當有多大?他們應當如何組成?

班克傾向於把一些訓練有素的人集中起來,把他們編成以完成具體使命為目的的單位。由於陸軍里有種種繁文縟節的手續,這是一個行不通的選擇。這時候,戰略情報局提供了兩個已經受過檢驗的模式:以3人為單位的傑德堡小分隊模式和以30人為一個戰鬥分隊的模式。戰鬥分隊模式雖然不像傑德堡小分隊那樣靈活、那樣「隱蔽」,但它能夠對敵後縱深處困難目標進行直接襲擊,在沒有本地游擊隊的區域進行游擊活動。這樣的戰鬥分隊能一分為二,成為兩個15人的小分隊,具有較大的靈活性。這就使得班克產生了另一個想法:為什麼不建立一支核心的特種部隊,使它的作戰單位比傑德堡小分隊大一些,戰鬥力強一些,但是比戰鬥分隊直接行動突擊隊小一些呢?

這個想法導致特種部隊A級小分隊(或者特攻隊)的建立。小分隊起初由15個人組成,人員只有戰鬥分隊的一半,但很快就成了今天的特種部隊這樣12個人的編製。它的指揮官是一個上尉,由一名中尉軍官當他的副手(後來是准尉軍官),而有經驗的士官則在其中起到平衡作用。每一個隊員都是高度專業化的,但是——為了增加靈活性,減少冗員——這些專業特長都是配對的:2名武器方面的行家、2名通訊方面的行家、2名衛生兵,等等。每個人都接受交叉訓練,但在緊急情況下也能幹其他人的工作。每個都具有傘兵和別動隊員的手段。

在組建初期,能夠流利說未來目標國家語言的人不多。後來每個特種部隊成員都接受了高水平的強化語言和文化方面的訓練。

A級小分隊過去是(現在依然是)一個很小的單位,它自身並不具備很強大的火力,可是在這個人數有限的群體中卻有許多不同級別和經驗的人。它還具有高度靈活的安排:一分為二,就接近傑德堡小分隊的形式。把兩個A級小分隊合起來,就組成了一個戰鬥分隊。

A級小分隊將在目標國家的某個具體地區展開野外活動。一支B級分隊通常由一名少校指揮,輔助他的是2名軍官和9名士官。他負責領導三個A級小分隊,往往是從一個主要城鎮或地區首府之類的中心位置進行管理。

一個C級分隊具有數量相同的軍官與士官配備,下轄三個B級分隊,通常從目標國家的首都實施管理。C級分隊的首長是一名中校,他的副手是一名少校。

三個C級分隊組成一個大隊,由一名上校指揮。大隊過去有(現在也有)一個地區性的方向。組織裝備表規定,特種部隊的使命(的本質)是:「從空中、海上或者陸地進行滲透,深入敵人控制的領土,並留在那裡組織、裝備、訓練、控制並指導當地潛在的武裝力量進行特種作戰。」特種部隊作戰的界定是:「組織抵抗運動,運行他們所組織的網路,指導遊擊戰爭、戰地情報收集、諜報工作、破壞活動、顛覆活動、逃避和規避行動。」

所有這些人員都要有地方睡覺,有地方辦公、學習和訓練。他們也需要一個中心,供他們學習、討論和開發特種作戰和非常規戰爭的理論與實踐、政策和條令、技術和戰術。如果阿倫·班克和拉塞爾·福爾克曼有什麼希望的話,那就是希望有一個專門用於這個目的的設施——特種戰爭中心學校。然而,自從特種部隊暫時被劃歸特種戰爭分部,特種戰爭中心學校就將是心理戰中心的附屬部分。這是麥克盧爾准將為北卡羅來納州布拉格堡設計的。這一中心於1952年3月得到批准。他將暫時由班克領導。他也將在比較長的時間裡擔任把重點放在歐洲的第一支特種部隊——第10特種作戰大隊——的司令。

接下來就是招募人員。在初期階段他們把目標鎖定為空降兵、別動隊以及《洛奇法》所規定的志願者。

1952年6月19日,班克組建了第一支部隊並擔任它的司令。他後來寫道:「當天上午前來報到的人寥寥無幾,只有幾個士兵、一名准尉和我。」

很快這個數量就擴大了。

到那一年的下半年,第十特種作戰大隊轉移到德國慕尼黑南面的巴德托爾茲,但這時它已被一分為二。留下來沒有走的成了新組建的第77特種作戰大隊。

麥克盧爾、班克和福克爾曼——和許多曾經幫助、支持過他們,給他們提供建議的人一起——真正地組建了美國特種兵部隊。

然而,這在當時還是一個規模很小——的確很小——的外圍核心。直到1961年,美國特種部隊才有了明確的地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