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 斷箭

一九七三年十月六日星期六,當地時間下午兩點,敘利亞對以色列控制下的戈蘭高地發動了突然襲擊。軍事評論家們談及此事,多數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拜倫詩中的一句話:「猶如豺狼入羊圈。」毫無疑問,在對作戰計畫做最後修訂時,敘利亞的司令官們一相情願地把自己當成了豺狼,腦子裡想的就是拜倫的那句話。他們計畫投入數量巨大的坦克與火炮,其數量之大連希特勒手下那些被吹得天花亂墜的裝甲部隊將領都難以想像。

然而,就在十月六日當天敘利亞軍隊卻發現,他們想像中的羊群根本不像田園詩歌中描寫的那麼溫馴,它們倒更像秋季進入了發情期的大角公羊。戈蘭高地上只有兩個旅的以色列部隊,雖然數量只是對方的九分之一,但都是精銳部隊。第七旅踞守戈蘭高地的北部,鐵打不動,它的防禦體系既堅韌又靈活。各支部隊都能堅守各自的據點,並將突入的敘利亞部隊引到了遍布石塊的狹窄峽谷里,讓埋伏在「紫線」背後的以色列裝甲部隊鉗制並粉碎他們。第二天增援部隊才開始到達,在此之前局勢雖然還在以軍掌控之中,但已顯得岌岌可危。到第四天快要結束時,攻擊第七旅的敘利亞坦克部隊已成了一堆塵煙滾滾的破銅爛鐵了。

巴拉克旅(「雷霆旅」)駐守高地南部,它的運氣就沒有第七旅好了。這裡的地形易攻難守,而敘利亞攻擊這裡的部隊似乎也得到了較好的指揮。不到幾小時,以軍防線就被突破,巴拉克旅也被肢解成幾股小部隊。不過事後證明,每股小部隊都會向敘軍發起兇猛的反擊。敘利亞先頭部隊利用這些已被突破的缺口,沖向他們的戰略目的地——加利利海。隨後三十六個小時里的戰局足以證明,這是自一九四八年以來以色列部隊所遭遇到的最嚴峻的考驗。

增援部隊第二天才陸續到達,不得不以零星小股形式投入戰鬥——填補防線缺口、封鎖道路,甚至要集合那些在嚴峻的激戰中被打散的部隊戰士。他們不得不避開阿拉伯軍隊的正面進攻,這對以色列人來說還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直到第三天,以色列軍隊才得以攥起鐵拳,先是包抄合圍,而後徹底粉碎了向縱深挺進的三支敘利亞部隊。此後他們又馬不停蹄地立即轉入了反攻。一陣狂怒的反攻之後,敘利亞人被轟回了他們自己的首都,拱手交出了一片凌亂地散布著燒毀的坦克和破碎的屍體的戰場。這一天結束之前,巴拉克旅和第七旅的騎兵從以軍廣播里聽到了以色列國防軍最高指揮部發布的一條電訊:

你們挽救了以色列人民。

他們確實挽救了以色列人民。然而奇怪的是,除了一些軍事學校教材之外,世界上很少有人記得這次英雄史詩般壯麗的戰役。不像一九六七年的「六日戰爭」,那時在西奈半島上以軍以行雲流水般的作戰部署及幾場戰役在全世界激起了一片歡騰,贏得深深的敬佩:他們渡過蘇伊士運河、奪取了「『中國』農莊爭奪戰」的勝利,包圍了埃及第三軍——但是這次戈蘭高地之戰卻有著令人毛骨悚然的聯想,因為這次戰役距離以色列本土實在太近了。儘管如此,那兩個旅的倖存者明白自己做過怎樣的貢獻,他們的長官也驚喜地了解到,在那些明白該怎樣衡量這場殊死搏鬥中所蘊涵的戰術技巧和英勇氣概的職業軍人心目中,他們會把這場高地保衛戰與溫泉關戰役 兵入侵,堅守兩日,最後全部壯烈犧牲。">、巴斯托涅守衛戰 、格洛斯特高地守衛戰 等歷史上著名的防禦戰並立青史。

不管怎麼說,每一場戰爭都會出現許多令人哭笑不得的情況,這次「十月戰爭」也不例外。與大多數光輝燦爛的保衛戰一樣,這場鏖戰本來也大可不必這樣艱苦。以色列人錯誤地理解了搜集到的情報,假使他們能提早十二個小時行動的話,假使早在對方猛攻開始之前幾個小時就執行預防計畫,將預備部隊送上高地的話,原本不應當有這場英勇的殊死拼殺,那些坦克手和步兵原本不必如此大規模地犧牲。陣亡數字如此巨大,以至於好幾個星期都沒敢公布傷亡數字。如果按照情報採取行動的話,原本可以在「紫線」跟前大批屠殺敘利亞人,消滅他們數量眾多的坦克與槍炮——不過實施這樣的大屠殺就毫無光彩了。對情報部門的失誤一直沒有很完滿的解釋。具有傳奇色彩的摩薩德果真不了解阿拉伯人的計畫嗎?還是以色列政治領袖們沒能認識到自己接到的報警?這些問題自然而然引起了全球新聞界的關注,他們尤其關注的是埃及突擊橫渡蘇伊士運河的情況,這次襲擊還突破了自吹自擂的巴列夫防線。

多年前,那些通常能掐會算的以色列總參謀部的軍官們犯過一個同樣的根本性錯誤,但是它卻沒有受到重視。在以軍全部的火力裝備中,部隊並沒有配備大口徑火炮,尤其缺少蘇聯制式的那種火炮。以色列軍方的注意力並不在機動野戰炮上,而是格外依賴於大批量的短程迫擊炮和強擊機。於是駐守高地的以軍遭受了敵方排炮那排山倒海的火力轟擊,只得以一敵十,根本沒辦法給被困守的部隊提供充足的支援。失誤的代價是多少人因此喪失了生命。

就像大多數重大錯誤一樣,這一錯誤也是情報人員造成的,不過事出有因。攻擊戈蘭高地的那些強擊機不到一個小時就能在蘇伊士上空投擲炸彈製造死亡。以色列空軍是世界上最善於利用「周轉時間」的空軍部隊。他們的地勤人員被訓練得更像是賽車場上的加油工人,因為他們的速度和技能,每架飛機的戰鬥力都卓有成效地翻了一倍,以色列空軍因此成為一柄靈活善戰的利刃。他們的一架「幻影」或者一架「空中之鷹」要遠比十門機動野戰炮更有戰鬥價值。

以軍的戰略策劃軍官沒有充分考慮到的一件事在於給阿拉伯人提供武器裝備的是蘇聯,而蘇聯在武裝阿拉伯軍隊的過程中就會給自己的客戶灌輸自己的戰術思想。蘇制地對空導彈(薩姆)的設計人員始終是世界第一流的,他們立意要對付北約的空中力量,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北約的空中力量比蘇聯強大。俄國軍事計畫人員認為即將到來的「十月戰爭」正好是檢測他們設計的最新戰術武器和戰略學說的絕妙契機。於是蘇聯送給阿拉伯客戶們一份薩姆網路系統,當時的北越或者華約根本不敢奢望能夠得到這樣的系統。這是一個幾乎無懈可擊的連鎖導彈排炮方陣,加上縱深配置的雷達系統,配合上可以隨著武裝先頭部隊向前推進的新型機動薩姆導彈。這一系統拓展了防空系統的防禦能力,地面軍事行動在防空防禦系統的保護下才能不受阻礙地推進。操作這些系統的官兵曾經接受過嚴格的訓練,許多人是在蘇聯接受的訓練,蘇聯和越南從美國人的戰術與技術中學到的點點滴滴無不充分教授給了阿拉伯人,使他們獲益匪淺,而以軍希望模仿的恰恰是美國人的技術和戰術。在參加這次「十月戰爭」的所有阿拉伯士兵中,只有這些人真正達到了戰前計畫的預期目標。他們在兩天之內卓有成效地牽制住了以色列空軍。假如地面進攻能按原計畫順利實施的話,他們自然就能取得圓滿成功。

事情講到這裡正好就是這段故事的開頭。以色列軍方當即斷定戈蘭高地上的戰局非常嚴重。那兩個旅的部隊已經被敵軍打得暈頭轉向,他們送出來的情報數量匱乏、內容含混,於是以軍最高指揮部認為已經失去了對這次軍事行動的戰術控制。最可怕的夢魘似乎終於來臨了:他們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以色列北方集體農場易遭攻擊;敘利亞裝甲部隊頃刻之間便能從高地上一路衝過來,以色列的平民百姓及兒童將會在敘利亞軍隊的鐵蹄下遭殃。因此,以色列軍事指揮官們的第一反應幾乎是恐懼不已。

然而恐懼是優秀指揮官們時時要面對的感覺。當一個國家的對頭公開對外宣布要徹底滅絕這個民族時,什麼抵禦措施都說不上過分。早在一九六八年,以色列人就像美國和北約的軍隊一樣,已經把自己的最終方案著落在核武器上了。當地時間十月七日三時五十五分,距離實際攻擊開始不過短短十四個小時,「約書亞行動」的待命令已發到了貝爾謝巴 城外的以色列空軍基地了。

當時以色列沒有太多核武器——而且還一直不肯承認擁有核武器。但是如果確實到了不得不用它的那一步也用不著那麼多。在貝爾謝巴無數個地下彈藥庫中的一座庫房裡就有十二枚外表看起來平凡無奇的東西,它們的造型和其他眾多用來配合戰鬥機行動的炸彈毫無二致,只是它們的兩側貼有銀紅色條紋標籤。上面沒有配置安定翼,而打磨得鋥亮的褐色流線型鋁殼上也沒有任何出奇之處,只是有幾道勉強看得見的焊縫和幾個U形套鉤。這也是有道理的。在缺乏正規訓練的人眼中,或者在倉促一看之下,難免會把它們錯認成燃料桶或者凝固汽油彈桶,這樣的物件很難博人多看一眼。然而它們每一個都是一枚鈈核裂變炸彈,名義上說能產生六萬噸當量 ,足夠將一座城池的心臟挖出來,或者說足夠殺死當地成千上萬名士兵,再加上它的鈷制外殼的威力——這層外殼是單獨存放的,但隨時可以罩在炸彈外皮上——足夠毒死當地所有的生命,其危害將延續到戰後許多年。

就在這天清晨,貝爾謝巴可忙開了。後備役軍人告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