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遭皇帝猜疑,李世民即將被廢 兩儀殿(下)

兩儀殿里的氣氛凝重肅穆,皇帝天子在御案旁負手站立了已經有差不多一袋煙工夫了,面色陰晴不定,似乎內心正在激烈交鋒。封倫仍然不卑不亢地跪在殿下,神情安然自若。偏殿里的水漏滴答作響,大殿外凜冽的北風號叫著自廣場上空席捲而過,天空中鉛雲密布,漫天的雪花紛紛揚揚撒將下來。

洛陽古稱洛邑,周平王二年始為東周都城,前後五百一十五年。

秦末群雄並起,經八年混戰天下復歸一統,漢高祖立朝於洛陽,後遷長安。王莽篡漢,光武中興,定都洛陽,是為後漢之始。

後漢末年宦臣弄權何進受誅,西涼刺史董卓進京,不久便廢棄洛陽挾天子及群臣前往長安。

魏文帝延康元年,曹丕率魏庭遷都於洛陽。自此魏、西晉、北魏諸朝皆以洛陽為都,前後一百三十八年。隋大業元年,煬帝於仁壽宮登基繼皇帝位,該歲歲末,煬帝登邙山,以邙山之南、伊闕之北、浬水之西、澗河之東為兵家必爭之地,遂於次年三月命尚書令楊素、納言楊達、將作大匠宇文愷營建東都。

大業十四年,宇文化及弒煬帝於揚州,越王楊侗在洛陽登基稱帝,太尉王世充獨攬朝政。明年,王世充廢楊侗為璐國公,自立為帝,國號大鄭,定都洛陽。武德三年七月,大唐秦王李世民率諸軍出谷州,戰於慈澗,王世充敗守洛陽。李世民遂遣行軍總管史萬寶出宜陽拒龍門、劉德威自太行東圍河內、王君廓自洛口斷鄭軍糧道。同時,世民遣黃君漢獨領一軍攻洛城,掃蕩黃河南岸。九月,李世民與王世充再戰於邙山,斬首三千餘,鄭將陳智略被俘,王世充僅以身免。嗣後筠州總管楊慶遣使請降,滎、汴、洧、豫九州亦相繼來降。武德四年二月,秦王率軍進青城宮,與王世充三戰於北邙。縛斬八千人,進營城。五月,世民率軍破竇建德於虎牢,縛建德至洛陽城下,王世充大懼,率官屬二千餘人詣軍門請降,自此千年故都歸於唐室。

經過數代帝王的營造經略,洛陽城池堅固,物厚民豐,又地處中原,毗鄰大河,已成為具備極高軍事價值的戰略要塞。唐鄭之戰基本是以洛陽為中心展開的。此戰亦是天下定鼎之戰。洛陽之戰前後歷時一年之久,其慘烈程度及兇險程度都是唐軍自太原起事以來所僅見。關鍵時刻若非秦王力排眾議徑自分兵往拒夏軍並一戰而勝,唐軍在洛陽城下幾乎功敗垂成。

正因為洛陽城乃是李世民一手得來,又全力經營數年之久,因而皇帝才對封倫的建議慎之又慎。一旦封李世民於洛陽,大唐必然會出現東西兩都一君一王互不相制之局。李淵最擔心的事,莫過於剛剛歸於一統的天下因弟兄爭位再度興起波瀾。一旦大唐陷入內戰,突厥必然乘機南下,各路被大唐軍威強壓下去的反王及其餘孽再死灰復燃,局面就更加一發不可收拾了。

他沉吟半晌,抬起頭問道:「一旦封秦王於洛陽,朕百年之後,如何可保世民向建成拱手稱臣?」

封倫抿了抿嘴唇,說道:「陛下只想到了秦王會不服新君,卻為何偏偏沒有想到新君能否容忍秦王在洛陽據地封王呢?誠然,太子仁厚,行事向來穩重端慎,絕不會做出誅殺自家兄弟的事情來。然則齊王卻難保不起殺念,到那時,滿朝文武,又有誰人對新君的左右之力大於齊王?所以臣以為,封秦王於洛陽,陛下有兩大隱憂。」

李淵點了點頭:「不錯,朕既擔心秦王會做唐之劉濞,也擔心建成和元吉會耐不住性子貿然興兵伐洛。世民久歷兵事,這一層自不待言。所以朕才只提了一件。」

封倫叩了一個頭:「恕臣愚鈍,臣以為這兩件事皆應未雨綢繆。秦王封於洛陽,若舉兵反叛,恐天下無人能制。太子和齊王若是興兵伐洛,師出無名,必敗於秦王之手。如此天下亦是秦王囊中之物,陛下又何必多此一舉,徒使百姓備受刀兵烽火蹂躪之苦!」

李淵失笑道:「明明是你出的主意,如今卻質問起朕來了,德彝,你好大的膽子……」

話雖如此說,李淵卻笑吟吟地並未真箇動怒,揮了揮手,命封倫繼續說下文。

封倫也跟著湊趣般笑了笑:「陛下天縱英才,微臣的心思,怎逃得過陛下法眼……臣以為,若封秦王於洛陽,應裁撤天策上將府,恢複親王常制,勒定親王護軍數目,此其一也;加李世勣山東道行台尚書左僕射,封魯國公,陛下百年之後新皇加封魯郡王,囑其世守河東,此其二也;封齊王於涼州,但不予兵權,加任城王李道宗為隴右道行台尚書左僕射,此其三也。有此三策,可保陛下百年之後天下不亂……」

李淵聽畢,半晌未曾發話。封倫的建議的確高明,封秦王於洛陽,卻削去了天策上將府凌駕百官之上獨立議政獨立掌軍的絕大權柄,勒定親王護軍數目,李世民的軍權即被削去大半。授李世勣山西河東軍政全權,封公晉王,將秦王的封地夾在李軍與關中之間,以李世勣之能,足以鉗製得李世民動彈不得。封齊王於涼州,卻不給兵權,授素與秦王交好的任城王李道宗地方軍政全權,既能穩穩彈壓住素來不甚安分的李元吉,又能避免他對坐鎮長安的李建成施加影響蠱惑挑唆。三管齊下,確能保得自己身後天下不起刀兵,只要內戰不興,大唐的天下穩穩傳承下去就有所保障。

然而他憂心的是,削去了天策府議政調兵之權,一旦北方強夷突厥南侵,仁厚敦儒的建成於兵事素非所長。而能征慣戰的秦王又沒有了調兵之權,到時候相互牽制,雖說避免了兄弟交兵,卻耽擱了抗敵大計。封倫的辦法雖說應付內憂有餘,消弭外患卻稍嫌不足。

他想了半晌,揮揮手道:「你的意思,朕明白了,茲事體大,朕還要仔細斟酌再三,你先退下吧!」

封倫也不再多說,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叩了三個頭,站起身來倒退著徐徐退出殿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