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每當我拿到一本書,我都會先從《後記》讀起。

在判斷是否要買一本書時,決定性的依據也是《後記》。

因此,我想借這個機會,簡單地向各位介紹一下本書的內容,也就是所謂的「賣點」。故事發生在一家鄉下小書店和一家老牌書店中,是關於在兩家書店中工作的店員和一個小小奇蹟的故事。

雖說是奇蹟,但本書和我之前寫過的其他作品不同,這個奇蹟是在沒有神明、妖怪和魔法師的幫助下發生的。

所有人的努力和心血、不斷積累起來的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和相互體諒的心意,引發了一連串意想不到的美好之事,最終達成了一件雖然微小卻足以稱之為奇蹟的事。

因此,本書幾乎不帶任何奇幻色彩(雖說有若干奇妙的情節,也有以小貓視角講述故事的橋段)。不過,我還記得當我剛寫完七百頁左右的原稿時,我發覺這個故事變得比我想像中的還要更為奇幻一些。

我本打算寫一個現實的故事。

登場角色們為了推銷書刊下了各種功夫,例如寫宣傳牌,製作原創腰封,繪製海報,活用社交媒體與其他書店交流,共同為同一本新書宣傳造勢,等等。這些都是當今時代的書店店員們確確實實在做的事。

擁有魅力的書店人出於對書籍和書店工作的熱愛,不斷與他人交流,探討如何將出版業引導至更好的方向,在各自的書店中進行新的嘗試,不斷摸索。這也是這個時代的現實。

雖然如前文所述,故事中多少有些奇妙的事件和通過小貓視角描述的橋段,但這個故事其實可以說是根據實際事件改編而成的。

只不過將一系列情節整合在了一起後,整個故事就變得充滿了奇幻色彩和不現實感。

現實中多半不會有書因為這樣接連不斷的幸運而成為暢銷書……不過,這個故事中沒有任何一件事是「絕對不會發生」的。所以我認為,在某個地方的某家書店中,或許曾經上演過書中這樣微小的奇蹟,或者這樣的奇蹟將會在未來的某一天發生。

此外,我覺得在現如今這樣一個寫書、賣書越來越難的時代中,我們是需要這樣的一本書的。不管書店處於怎樣的情況,店員們都會對未來抱以希望,分析現狀,想盡辦法地努力生存下去。需要有一本書通過故事的形式告訴大家,這樣的店員是真實存在的。

這和書店關店、停業等悲傷的話題不同,不會上新聞,所以許多讀者或許並不知道,但其實全國各地都有無數書店店員正幹勁十足地奮鬥著。

櫻風堂書店和銀河堂書店一定也以某個不同的名字存在於日本的某處。

為了寫這個故事,我收集了不少參考資料,從有這個想法到實際動筆之間隔了好幾年。在此期間我也採訪過不少人。不過現在回過頭來看,幾乎沒有什麼知識是我特意從外部獲取的。

收集到的參考資料對我來說幾乎都不是新的知識,只有在撰寫原稿的途中,或是寫完之後,我才會像對答案一樣地去翻閱它們。

這是因為我本身就對書刊、出版業、服務業和零售行業感興趣,接觸到相關信息的機會也比較多。不過更重要的是,我經常在現實或網路世界中與書店店員們進行交流,傾聽他們的想法和願望。或許在不知不覺間,我的心中已經形成了一個以書店店員身份自居的架空人格。每每想到這裡,我都覺得有些難為情。

在寫這個故事的時候,我以書店店員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抱著同樣的心情度過現實中的每一天。讓我覺得可笑的是,在寫到有關客人的敘述性文字時,我都開始變得沒辦法用一般性的稱呼了——那可是我們重要的顧客啊,怎麼能不用敬稱呢?

儘管我擅自和書店店員套近乎,以夥伴身份自居,但其實我是個從沒在書店工作過的人。

「你是不是把寫故事當兒戲了?」「憑什麼裝出一副什麼都懂的樣子?」我在寫作的途中曾數次產生過這樣的想法,害怕得下不了筆。

原稿寫完之後,我曾非常害怕,擔心這本書若是出版,會引得書店店員們發笑、失望——搞不好還會傷害到某些人,讓他們落淚。一想到這些,我的胃就痛得不得了。

PHP研究所的責任編輯Y非常滿意我的原稿,給了它很高的評價。但他畢竟算是自己人,我不能因為這樣就安心、疏忽大意。不,說到底,他既然會委託我寫稿,說明他原本就對我抱有好的印象,作為責任編輯喜歡自己負責的作家的作品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在原稿還遠遠沒有完成的時候,我讓前書店店員N讀過我的稿子。她在羽田機場一號航站樓的咖啡館裡吃過午飯後,開始拿起平板電腦閱讀。她在我面前把我當時寫好的部分一口氣讀完,兩眼放光,告訴我,她覺得非常有意思。

但我突然覺得不對——N原本就喜歡我寫的書,她在書店工作的時候甚至還為我的作品設立了一個專門的書架,不能在聽了她的感想之後就飄飄然。

終於,故事寫完,校樣稿也印了出來。出版社開始將校樣稿寄給全國上下對這本書感興趣的店員閱讀。

那真是最可怕不過的事了。我既想讓大家讀到校樣稿,又不想讓大家讀到。就在這樣矛盾的心情中,校樣稿被寄往全國各地,終於,我收到了店員們發來的感想——非常多的感想。

每當讀到一篇熱情洋溢的感想時,我就有一種彷彿在做夢一樣的感覺。「這個故事,說不定還挺受活躍在第一線的書店店員的喜愛呢。大家都誇這個故事很好看,很有趣。」那之後,我才總算放了心,挺起了胸膛。

我熱淚盈眶,心想,真是太好了。

當然,這本書是為了喜歡書籍和書店的各位讀者,也就是購買、借閱這本書的您而寫的——不過,這同時也是一部獻給書店工作者的作品。

我從小就非常喜歡書店。在我當了作家之後,書店就成了一個店員會將我的作品插進書架、放上展台,視若珍寶地賣給客人們的地方。我滿懷愛意和感激之情寫下的這篇獻給書店和店員們的故事,對我來說,就是一封寫給書店的秘密情書。

所以,聽讀過校樣稿的店員說這個故事很有趣,他們很想推廣宣傳,我真的非常高興。

現在,這個故事終於被印成一本書,飛往全國各地的書店。不知道我的書,能不能得到店員們的喜愛呢?若是他們在看到這本書的時候能露出微笑就好了。

寫作期間,無論是在現實世界,還是網路世界,都有許多店員給予了我寶貴的建議。對此我深表感激。

比如我曾經問過這麼一個問題:「如果突然有人將出於某些原因關店兩周的小書店託付給你管理,作為一名書店店員,你首先會做什麼?」既然要在故事中添加這個情節,我自己也想過換作我的話會怎麼做,但我說到底也只是個精神上的書店店員罷了。因此,我經常把自己寫的情節通過社交媒體發給真正的書店店員,讓他們為我評分。

只要我一發問,大家就會熱情地告訴我換作他們會怎麼做——「如果是我的話我會先做這個。」「比起那些事,還是這個更重要。」「首先得通風、打掃,書店是很容易積灰的地方。」

其中有一個回答是這樣的:「故事的設定是店主已經讓代理商停止送貨了嗎?如果店裡有店員了,最好先聯繫代理商恢複發貨。另外店裡的生意也得儘快重新做起來。」這個回答來自東北某書店的店員「黑貓屋」。我從寫《黃昏堂便利商店》這本書開始就一直承蒙這位店員的照顧。

此外,一位名為「弱狼」的店員是這麼說的:「如果是我的話,會看看銷售單據,把握書店的特徵。我會將和客人有關的信息記錄在銷售單據上。」

於是我問這位店員,能否把這個情節寫進書里。那之後我又略加修改,創作出了有關銷售單據的情節。

此外,關於偷書事件這一情節,校樣稿和最終版兩者間有著很大的差別。說白一點,就是我寫錯了。一位來自寢屋川的店員指出了書中存在的問題,另一位喜歡童書的店員則告訴我關於偷書的許多細節,幫了我很大的忙。這位喜歡童書的店員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了我,與我分享了當時自己的想法,我也將這一部分寫進了故事中。同時,我非常感謝這位來自寢屋川的店員告訴我代理商送貨的紙箱上束帶顏色的含意。

在決定出版社營業員這個角色該開什麼車的時候,我在推特上詢問過大家的意見。我最後從愛車的各位網友提議的車型中選擇了卡羅拉寫進書中。

另外,我還拜託在老家長崎的Metro書店中工作的K讓我參觀了書店員工區貨物堆積的樣子,同時請教了關於書店工作的許多細節,在此我深表感謝。此外,我還詢問了K作為書店經營者對一些問題的看法,著實受益匪淺。

其實,除了在大家的幫助之下寫出的部分之外,書中的一部分角色、書店和宣傳單都是以真實存在的書店店員、書店和宣傳單為原型的。許多對書店感興趣的讀者和活躍在第一線的書店店員進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