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代南北經濟情況之轉變
中國在中唐以前,經濟是北方重於南方,此時的漕運是自黃河下游至上游(陝西),即自東往西。後來南方開發了,自長江流域分成江北、江南。長江之北為淮水與漢水流域,因此淮水、漢水流域可說是中國之江北。當時的長江與淮水(淮水亦可稱淮河)之間有兩條運河,一是自南到北(即揚州到汴州)的運河,一是自東到西,就是黃河附近的自汴州到洛陽的運河。
中唐以前,中國的經濟重心仍在北方。經安史之亂後,北方有軍閥藩鎮割據,藩鎮養軍而不納稅給中央政府,因此中央之財政惟有依靠南方。
自五代之亂後,北方經長時期大變亂,又有黃河潰決。如果沒有黃河,即無秦漢隋唐,但唐後,黃河卻成為中國之害了。潰決之原因乃由於雙方作戰時互相掘河,使河床墊高了,河水就往四面亂竄。自五代至宋,黃河常有潰決。故黃河在五代之亂、宋遼之爭下,潰決造成不利,黃河每次潰決,泥土墊滿土地,因而破壞農村。
金朝統治北方後,北方經濟進一步衰落。總之,經過五代之亂、宋遼之爭及金人統治後,北方經濟更墮落了。
當五代紊亂時,南方十國則生活安定。如四川的前、後蜀以及福建之閩地,均是安定的社會。特別是南唐、吳、越,是南北朝時南方首次開發後的安定,南方的第二次繁榮便是在五代十國時。
金人統治北方時,南宋建都杭州,南方有更大的人力物力,當時的文化、經濟都向上發展,已開始發達了。
元代自成吉思汗到元世祖,由於戰爭造成破壞,因此北方是歷經五代、遼、金及元之破壞,經濟及一切已乏善可陳。但南方則屢受保全,並大加發展,南北雙方情況於是大不同矣。
當時從北方逃來南方的是講客語者(此指第二批來南方者),首次自北方來的,即是今日之講粵語者,故粵語實為秦、宋之古語。
以上是明代南北經濟情況之轉變。
二、宋元明時黃河與運河情況
遼、金、元各朝均建都北京(戰國時之燕亦建都於此),原因是從北方到南方較近便,至明代亦建都於此。
此時因北方經濟受到破壞,須靠漕運由南方供給。此條運河與上述運河之路徑不同,是由山東到北京,曆元、明、清三代。長城是為了國防,運河則是為經濟,其水利工程極為偉大。
當時開了一條與黃河並行的汴水,黃河水多時可通水至汴,使黃河免於潰決。此汴水為戰國時韓國人所建。
我人講越南、日本、韓國時,必會講到中國,正如講歐洲時必會講到希臘、羅馬一樣。但幾千里的大運河,自揚州至北京,其問題是:(一)無水源,但卻是一條大河。(二)此條大河中間經過江蘇北部淮安之清江埔,正所謂「南船北馬」。江南之太湖流域比海低,運河的水形則是中間高而兩邊低,即成弧形。水源大部分是靠山東泉水,有條濟水自黃河穿過來,其中著名者為趵突泉,大明湖便是由泉水造成,相隔數十里之泉水均是相通的。泉水在北部(即清江埔之北)匯成運河水源,清江埔南靠淮水,黃河潰決時便流入淮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