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中國貨幣、漕運及水利問題雜談 出版後記

讀過錢穆先生《中國歷史研究法》的讀者,一定對這八篇言簡意賅的演講印象深刻。每篇短短萬餘言,論及通史和文化史這樣的總題,也有政治史、社會史、經濟史、學術史、歷史人物、歷史地理這樣的分題,基本囊括了錢穆先生的治史思路和研究範圍。

在由台灣錢賓四先生全集編輯委員會整理編輯的《錢賓四先生全集》中,我們基本可以讀到錢穆先生對上述主題的系統闡發,只有經濟史付諸闕如,這不得不說是一個不小的遺憾。但其實,錢穆先生於1954年及1955年曾在香港新亞書院先後開授「中國經濟史」和「中國社會經濟史」兩門課程,所幸的是,當時聽課的葉龍先生詳細記錄了課堂筆記,後經整理先於香港《信報》經評版刊出,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最後結集出版,即為大家眼前這本《中國經濟史》。

錢穆先生在《如何研究經濟史》一文中的一句話大體可以表現出本書的特色:「我們治中國經濟史,須不忘其在全部文化體系中來此表現。若專從經濟看經濟,則至少不足了解中國的經濟發展史。」是以,我們從書中可以看到,錢穆先生如何從浩瀚的文史典籍中鉤沉若隱若現的中國經濟史脈,如何旁徵博引釋疑眾議紛紜的史料,如何有理有據地從經濟活動出發評議政治得失,甚至還有令人莞爾的傳奇故事的自如引用。這一切印證了文中的另一句話:「我們要研究中國政治史,或社會史,或經濟史,只當在文化傳統之一體性中來作研究,不可各別分割。我們當從政治史、社會史來研究經濟史,亦當從政治思想、社會思想來研究經濟思想,又當從政治制度、社會制度來研究經濟制度。」而「在此三者之上,則同有一最高的人文理想在作領導」,我們可以在書中看到先生依此原則對大漢和盛唐做出的精彩比較。

我們在此要感謝葉龍先生的用心,作為《中國歷史研究法》一書被委派的記錄者,他主動詳細記錄了錢穆先生這兩門課程的筆記,為我們獻上了這本精彩的經濟史著作,讓我們再次受到錢穆先生淵博學識的惠澤,也希望葉龍先生繼續整理的書稿能夠順利出版,早日與讀者見面;同時也要感謝林毅夫先生於百忙之中賜序一篇,其中的拳拳深意令人動容。

2013年11月

上一章目錄+書簽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