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唐代經濟(唐:公元618~907年;五代十國:公元907~979年) 一、君臣同心創貞觀盛世

唐代凡20帝,290年。

唐太宗為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君主。24歲定天下,29歲登帝位。本人既勤於聽政,輔佐之賢臣又多。平四夷,安海內,貞觀之治,為後世所稱道。

唐太宗屬下賢臣,有王珪、房玄齡、杜如晦、溫彥博、李靖、魏徵等,不勝枚舉。

太宗本人亦勤於朝政。他嘗錄刺史姓名於屏風,坐卧觀之。將刺史掌政時善惡之事迹,皆注於名下。又常遣員巡察,問民間疾苦。此時期君臣齊心努力,共同望治,實國史所罕見。

但若論貞觀時代之社會情況,實並不比煬帝時為佳。蓋因隋代大業七年至唐貞觀二年的18年中,群雄蜂起,擁眾逾15萬者,有50餘人,天下大亂,民間已極殘破。

貞觀元年,關中饑荒,斗米值絹一匹;二年蝗災,政府所收租谷,尚未存入糧倉,已要取出賑濟;三年水災;到四年始有豐年,四處流散之民眾才得歸鄉。貞觀十一年時,魏徵上疏謂,隋代府庫倉廩戶口甲兵之盛,唐代無法比擬。馬周上疏亦說當時之戶口不及隋代十分之一。

貞觀時人口不滿300萬戶,要到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才增至380萬戶,而隋代開皇年間已有870萬戶。直到唐玄宗天寶十三年,才有961萬9000餘戶,進入唐代極盛時期,始足與隋代相比。

歷代人口數目,雖有隱漏或虛報,不可盡信,但大體上可看出世運之盛衰與升降。

唐太宗時,因君臣時時以隋之亡相警惕,遂不敢驕縱荒佚,致成治世。到玄宗時,進入隋代般的富庶,造成天寶之亂,與隋煬帝時代頗為相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